文/王俣祺
导语:小米智驾又“翻车”了,要么急刹车要么停不住,雷总快别直播了,赶紧看看你家SU7吧。
伤车更伤心的小米
最近,小米汽车可真是祸不单行。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断轴”风波还在争来争去,这又一桩糟心事儿让小米陷入了舆论危机。
1月31日,杭州的蒋先生驾驶着小米SU7在高速上开启了智驾功能,结果车速竟然毫无征兆地从94急刹到33,导致后面李先生的车来不及躲开,直接发生了追尾。
这一撞不仅让蒋先生的爱车挂了彩,更让他对小米SU7智驾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事故发生后,交警方面判定“李先生因未注意观察,制动不及时的过错,负同等责任;蒋先生因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速低于规定时速,负同等责任”。
但是蒋先生觉得很委屈,他认为这次事故完全是小米智驾系统的“误识别”引发的,应该让小米官方来承担责任,但是小米方面却拒绝承担责任。
从蒋先生提供的录音中我们能听到,小米汽车相关的负责人表示,“这个事情,确实是属于‘误识别’这个场景。在整个行业当中,在NOA智驾的角度来讲,它也属于业内的一个难题”。
同时甚至还大言不惭的表示,“包括我自己开特斯拉也是一样,这个东西目前来讲,它确实现在无法攻破”。
这一说法,不仅让小米SU7的用户感到寒心,甚至还让特斯拉也跟着一起“无端躺枪”。这样的回应,显然无法让人满意,毕竟按理来说高速已经属于相对比较简单的路况,按理说绝不该出现这种低级失误。
智驾问题谁来“兜底”
从价格上判断,蒋先生的小米SU7大概率是辆标准版,在智驾相关配置方面,采用英伟达的DRIVE Orin芯片,算力仅有84TOPS,并且没有激光雷达,只配备了毫米波雷达。
这样的配置,决定了其智驾功能并不属于高阶智驾的范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驾驶,但远远不能达到让驾驶员放手的程度。
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很多消费者可能会因为车企的营销宣传,对智驾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就像蒋先生这次,就是过于相信小米智驾,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无独有偶,昨天小米SU7又被爆出追尾了一辆智界R7,虽然具体细节官方还没公布,但要知道这两台可都是号称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
雷军就曾在直播中明确表示, 现阶段没有 100% 安全的智能驾驶,方向盘比算法更可靠,并且大方承认小米智驾曾存在误刹问题,也表明了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
话说今年刚开始没多久就事故频发,这不得不让人对小米汽车的质量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小米汽车是不是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车辆质量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各种花式营销?
毕竟在去年,小米就曾大规模召回 30931 台小米 SU7 标准版,原因就是部分车辆因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到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存在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从行业角度来看,在现如今智驾系统还不够成熟稳定的情况下,急于推广又是不是会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
智驾宣传是“画饼”吗
回顾近两年的智驾事故我们会发现,高阶智驾和基础智驾对行车过程中的帮助显然有着明显的区别。
false
基础智驾功能,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自动紧急刹车等等,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传感器和算法,对行驶状态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这些功能在相对简单的环境下,通常才能发挥出较好的作用。然而,一旦遇到复杂路况或者恶劣天气,基础智驾功能就很容易出现误判或失效的情况。
而高阶智驾,像自动驾驶、遥控驾驶、自动泊车等等,对技术的要求则高得多。它需要更为先进的传感器或者激光雷达,来获取更精准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需要强大的算法和高性能计算平台,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分析。
即便如此,高阶智驾也不是绝对安全。目前,业内对于高阶智驾在一些特殊场景下的应对能力,比如复杂的路口或者有临时道路标识等施工路段等等,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前不久,比亚迪官宣将开启“全民智驾时代”,号称10万以下的车也将搭载高阶智驾,这一消息可以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对此余承东更是两度公开发声,质疑比亚迪将基础智驾辅助混淆为高阶智驾的做法。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就曾在报告中指出,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发展仍存在瓶颈,“安全” 便是其中之一,未来 5 年,运行安全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重大难题和研究焦点。
另外从技术和成本的角度来看,在如此低价的车型上实现真正的高阶智驾,确实是天方夜谭。毕竟,一套高阶智驾系统,只是包括域控制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硬件成本就高达2万块钱左右。
在目前国内车市价格战激烈,单车利润本来就不高的情况下,车企想要实现“加量不加价”还保质保量地普及高阶智驾,难度可想而知,几乎可以说是现阶段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华安证券也曾在研报中指出,各家车企曾出现过智驾软件系统漏洞导致车辆出现异常行为的情况,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企业品牌和用户安全造成威胁。而且软件的更新和维护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给车企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
所以说,“全民智驾”的愿景固然是美好的,但在追求普及的同时,安全问题绝不能被忽视。
从小米SU7的事故,到行业内对智驾概念的争议,都在提醒我们,智驾技术虽然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新的可能,但目前还远没达到可以完全信赖的程度。
作为消费者,在享受智驾的同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牢记自己才是驾驶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写在最后
对于车企而言,在大力推广智驾的同时,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培训,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智驾的边界和局限性,避免因过度依赖而引发更多的安全事故。
并且相关部门也得加快完善智驾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明确事故责任认定。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全民智驾”才能真正成为实在的出行方式,而不是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届车展有什么可看?”“这届车展有什么不一样? ”这是任何一个车展都逃不开的几个问题。除此之外,本届上海车展上,能明显感受到合资巨头加速反攻、自主品牌冲击高端、造车新势力不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和车展人流的涌向、供应链龙头强势入局。在通往智电时代的路上,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希望赢下这一......
星战美学×泉城首秀——方程豹钛3媒体品鉴会开舱未来
“懂车更懂你”的上汽 整体亮相2025上海国际车展
2025年4月23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7.2馆内,长安马自达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是那台首次亮相的紫色中型SUV,更在于展板上的两行数字——“订金10元每日膨胀”,“续航提升41公里”。这正是马自达电动化转型的战略车型EZ-60,用实在的技术革新回应着消费者对电动......
置换一口价12.58万元起,宝骏享境正式上市!
丰田首款鸿蒙座舱D级轿车铂智7全球首发
新款大众朗逸Pro:变个性,油耗更低
跑车与“方盒子”同步亮相,MG品牌亮相上海车展
丰田首款鸿蒙座舱D级轿车铂智7全球首发
72小时预售订单突破5000台!上海车展首日,欧拉展台大屏上跳动的金色数字不断刺激着观众神经。
4月24日,荣威紧扣“中国家庭对美好出行的想象”这一时代命题,携约瑟夫·卡班亲自操刀的全新概念车、头部合作伙伴豆包AI,以“体面、超值、信赖”为三大核心价值,开启品牌发展新篇章。
4月23日,吉利在2025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全新科技硬核SUV原型车——银河战舰,并宣布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同时,吉利还宣布将向全行业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为消费者与行业带来从整车电池安全设计与技术验证的系统性方案,全球最大的单体安全试验室——吉利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今年也即将落成......
ID.3 GTX套件款限定车衣同台亮相
4月23日,福特新F-150猛禽、福特烈马复古特别版正式在今天开幕的2025上海国际车展首发亮相。本次车展,福特品牌在展台设计上大胆突破传统设计风格,秉承“Fun天性,去野行”的品牌主张,开创性地将户外主题公园概念引入本届上海国际车展展馆,以“篝火广场”、“都市昆仑”、“草坪露营......
深度诠释科技、越野、全球化优势 长城汽车六大品牌闪耀上海车展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2025款星纪元ET上市开创出行安全新纪元
哈弗品牌开启新能源四驱时代,宣布新能源只做四驱车型
全新2025款星纪元ES纯电预售19.98万起,续航700多公里
智慧重塑豪华 问界亮相2025上海车展
上海车展首日,坦克品牌以“创领越野新格局”为主题,展示了全产品矩阵与重磅技术成果。发布会上,坦克品牌全球首发长城汽车自研4.0T V8发动机,推出定位超强越野的坦克300虎克版,进一步拓展“全动力、全车型、全场景、全球化”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