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二代枭龙MAX上市,单月销量的“前耻”能洗掉吗?

二代枭龙MAX上市,单月销量的“前耻”能洗掉吗?

车见万宜 3326浏览 2025-04-02 IP属地: 未知

车见万宜讯——三天订单破万——当二代枭龙MAX在2025年3月甩出这份成绩单时,整个插混市场都倒吸一口凉气。毕竟就在前两个月,初代枭龙MAX还以“月销22辆和14辆”的惨淡数据沦为车圈谈资。这场从谷底到山腰的跳跃,靠的不仅是价格直降2万的“掀桌战术”,更藏着长城对市场的全新理解:电车时代稀缺的不是动力,而是驾驭动力的安全底气。


一代枭龙MAX的“翻车现场”:到底是谁的锅?

初代枭龙MAX的走低,堪称汽车界的“教科书式案例”。定价15.98万起却连座椅通风都要加钱,性价比直接被宋PLUS DM-i按在地上摩擦。尽管Hi4四驱技术账面数据亮眼,但15万级消费者更关心油耗而非“雪地脱困能力”,毕竟大多数人买城市SUV是为了堵在三环,而不是穿越可可西里。再加上长城在插混市场的品牌认知度,枭龙MAX最终沦为4S店的“静态展示车”,销售话术从“这车能越野”逐渐变成“这车其实挺省油”。

更致命的是,当比亚迪用“油电同价”横扫市场时,初代枭龙MAX还在用“四驱溢价”劝退主流用户。直到销量跌穿地板,长城才意识到:在插混市场,“技术情怀”敌不过“真金白银的性价比”。和哈弗其他产品高度的同质化也没能突出枭龙MAX的车型亮点,在长城汽车全面销量滑坡的当下,哈弗决定用换代车型重新入场。

二代枭龙MAX的“反杀密码”:安全,才是最性感的配置

二代枭龙MAX的逆袭,始于一次精准的“用户痛点狙击”。预售价13.88万起,比初代直降2万,入门版即标配L2智驾+50W无线充,顶配价格卡在17万,刚好避开与竞品的正面交锋。但真正让订单飙升的,是Hi4四驱系统对安全场景的精准回应:

全系标配Hi4电控四驱,通过前后电机协同控制,在低附着力路面自动分配扭矩,减少车轮打滑风险;

后电机解耦技术,时速超63km/h时自动切换前驱模式,降低高速巡航电耗;

车身热成型钢比例提升至24%,初代车型为16%,A/B柱采用1500MPa超高强度钢,中保研2024版碰撞测试中获G级评价。

这些数据背后,是魏建军“安全冗余”理念的具象化——用四驱系统重构用户对新能源车的安全信任。


对手的困境:当比亚迪遭遇“安全焦虑”

二代枭龙MAX的爆单,正在改写插混市场的竞争逻辑。宋PLUS DM-i虽稳坐销量王座,但其两驱架构在北方冬季的“溜冰场模式”已成公开秘密;银河L7的3挡DHT技术虽先进,但复杂结构带来的维护成本让家庭用户犹豫。

技术宅的春天:Hi4四驱的“去越野化”革命

在车见君眼中,目前二代枭龙MAX最聪明的策略,是将四驱从“越野玩具”重塑为“安全刚需”。抛开价格战和配置堆料,枭龙MAX真正的底牌就是Hi4插混系统用两驱的价格做到四驱的性能,1.5T发动机热效率41%,WLTC综合油耗仅1.15L/100km。更魔幻的是改装潜力:某改装论坛已经出现“枭龙MAX爆改沙漠越野车”的教程,前后差速锁+AT胎一套下来不到3万块,但对99%的用户来说,技术很牛,但没必要。

价格战的另一面:安全配置的“隐性通胀”

表面看,二代枭龙MAX的降价像是一场自杀式冲锋:顶配17.68万的价格,比宋PLUS DM-i四驱版便宜4万。但拆解成本会发现,长城砍掉花哨的AR-HUD和车内香氛,把省下的钱砸向了四驱系统和车身钢材,务实主义正在取代配置竞赛。

二代枭龙MAX的逆袭,为行业上了生动一课:在新能源的下半场,安全才是最高级的豪华。它的成功不在于参数碾压,而在于用四驱重构了家庭用户的价值排序——当竞品还在比拼屏幕数量和续航里程时,枭龙MAX选择用刹车距离缩短的15%和侧倾减小的5度,讲述一个更动人的故事。

72小时订单破万只是一个开始。如果长城能坚守“安全普惠”的路线,做大哈弗产品的差异度,或许真能让“Hi4四驱”成为插混时代的“ESP”——不再是顶配专属,而是每辆车的生存底线。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车见万宜 1万粉丝    1306作品 关注 独立 专业 严谨 洞察汽车行业发展 整合财经动态讯息
推荐作者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