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丰田中国战略提速:本土化研发+场景化深耕,能否打破BEV市场僵局?

丰田中国战略提速:本土化研发+场景化深耕,能否打破BEV市场僵局?

明范儿 0浏览 2025-04-27 IP属地: 未知

2025年上海车展首日,丰田展台以一场“中国式进化”的宣言引爆全场。当中国首席工程师团队首次集体亮相,当铂智7以鸿蒙座舱加持的D级纯电轿车姿态登场,这家传统巨头向外界释放的信号再明确不过——在中国市场,游戏规则已变。


60年积淀下的破局之道

站在展台中央的巨型数字时钟前,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的感慨颇具深意:“从1964年皇冠入华到如今服务超2000万用户,丰田在中国的故事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这番话道破了丰田此次战略转型的底层逻辑:当中国汽车产业以年均20%的增速重构全球格局时,任何跨国车企都必须完成从“全球车型本土适配”到“中国研发全球赋能”的范式转换。

在李晖身后,整合一汽、广汽、比亚迪三方研发资源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IEM by TOYOTA),直观展现了这场变革的力度。它不仅承载着丰田智能驾驶算法的本土化调校,更打破了传统车企按职能划分的研发壁垒。正如RCE(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所强调的,从柳文斌到王君华的年轻工程师团队,如今掌握着从概念设计到量产落地的完整话语权。


双轮驱动:技术本土化×场景革命

在电动化赛道上,丰田选择了一条独特的突围路径。不同于新势力惯用的激进路线,其“双路径电动化战略”展现出日系企业的典型特质:在加速布局纯电矩阵的同时,持续强化混动技术的护城河。本次展出的铂智7,就是由广汽集团、广汽丰田、IEM by TOYOTA共同研发的BEV旗舰车型,也是bZ系列共通的丰田安心、安全、高品质与中国智慧科技的完美融合。在备受市场好评的铂智3X基础上,铂智7的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实现了更进化。

更具颠覆性的是场景化产品矩阵的构建。在“活力(Active)”展区内,加装车顶帐篷的SUV原型车吸引着越野爱好者驻足,让用户在户外自由移动时,能够更加有活力地畅享驾乘乐趣;而在“城市(Urban)”区域,是将产品更推向年轻化的一个新尝试。通过新潮、快乐的全新体验,让产品更加充满激情,让用户能够沉浸其中,直击都市青年对科技美学的追求。这种一车多场景的开发思路,恰是对中国消费者“千人千面”需求的精准回应。

深入观察不难发现,丰田的本土化战略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层面。通过与比亚迪在刀片电池技术上的深度合作,与腾讯在车载微信生态的无缝接入,甚至与小马智行联合开发的L4级Robotaxi项目,丰田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全产业链的价值网络。这种“朋友圈”战术,既弥补了其在智能网联领域的短板,又为其参与中国特有的“车路云一体化”竞赛储备了筹码。

值得玩味的是铂智7搭载的鸿蒙座舱系统。尽管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已非新鲜事,但丰田选择将核心交互界面完全交由本土科技公司主导开发,显示出其对本地化生态的高度重视。这种软硬件深度绑定的模式,或将重新定义未来智能汽车的竞争边界。


挑战犹存:文化基因与商业模式的碰撞

丰田章男早在2011年研发中心奠基仪式上的表态,如今已然成为文化融合的精神图腾。他当时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够驾驶由中国工程师主导开发的车型。”这一愿景如今得以实现。

中国团队正在重构产品定义流程——“用中国人的头脑和方法”挖掘场景需求。这种“场景化开发”模式,既借鉴了中国新势力的用户思维,又保持了丰田工程思维的严谨性。

只不过,RCE团队虽然已经拥有从企划到量产的全链路决策权,bZ的研发主导权已完全移交中国团队,但这种放权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对品控体系提出挑战:如何确保年轻工程师在快速迭代中守住丰田“安心安全”的底线?而且,中国团队正尝试突破传统日系审美——“要让消费者一眼感到‘帅气’”。这种设计导向与丰田一贯的保守风格形成张力——年轻工程师追求的先锋设计与品牌基因中的沉稳特质如何调和,将成为持续考验。

当我站在车展中央的铂智7旁,看到它金属质感的车身折射出的斑斓光影,我也不禁在想,这款凝结着中日团队智慧的车型,恰似暗示着丰田在电动时代的审美、智能革新,而尾灯组延续的钻石切工工艺又暗含对品牌经典的致敬。正如李晖在演讲结尾中所表示的,丰田应该想要的不只是简单的中国制造,而是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汽车文明。

这场发生在黄浦江畔的战略转身,或许预示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新一轮洗牌。当丰田这样的百年巨头开始以中国思维重构研发体系,当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中心开始向东方迁移,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引力场效应正在显现。至于这场变革能否真正实现“Best in Town”,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届车展铂智系列的第二代车型中。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明范儿 1.3万粉丝    1137作品 关注 女性视角看产品,视频形式讲故事 专注于挖掘有趣内容与故事 。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