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透视全球车企财报:为何中国车企活得更稳?

透视全球车企财报:为何中国车企活得更稳?

小号撩车 2515浏览 2025-05-09 IP属地: 未知

中国车企在负债等财务指标上更加健康,可以保持更强的财务韧性。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行业竞争格局越发激烈。业界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负债率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一般而言,制造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40%-60%之间,而汽车产业的产业链更长,金融化水平更高,资产负债率也相对较高。很多车企的资产负债率都在60%以上,一些车企的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80%。

聚焦到中国,中国车企的资产负债率,真的很高吗?在负债率之外,中国车企真实的“负债”情况究竟如何?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车企公开的财报里。

中国车企负债率很高吗?

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直接用数据说话:

从图中不难看出,中国车企的资产负债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当。而且,大部分中国车企的负债率在降低,越来越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并不能全盘反映企业的真实负债情况。除了资产负债率,营收负债比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作为企业负债与营收的比值,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企业单位营收下的负债水平,即相同经营状况下的负债水平。

例如,2024年末,大众集团营收2.5万亿元,总负债达3.4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36%;福特营收1.3万亿元,总负债达1.7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31%;丰田营收2.2万亿元,总负债达2.7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23%。通用汽车、宝马、奔驰、现代汽车的总负债也在万亿以上。

而国内车企的营收负债比则相对较低,主流车企的这一指标基本都在100%以下。例如,上汽集团营收6276亿元,总负债6104亿元,为同期营收的97%;奇瑞营收1822亿元,总负债1749亿元,为同期营收的96%(截至三季度末);吉利控股营收5748亿元,总负债5047亿元,为同期营收的88%;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总负债5847亿元,为同期营收的75%。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国际车企相比,中国车企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其积累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也相对较低。因此,用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横向对比中国与国际车企,对中国车企有失公平。如果以营收负债比横向对比,不难看出,中国车企在负债水平上更加健康。

中国车企的负债更“健康”

与负债率的数值相比,负债的性质更加重要。企业负债可以被简单划分为两类——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

无息负债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产生的经营性负债,没有利息成本:如尚未到期的供应商货款、即将支付的员工薪酬、税费等。

而有息负债则是指企业需要付利息的负债:一般包括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款,以及在资本市场发型的债券。一旦企业经营不善,这些负债就会让企业陷入债务危机。

如果将企业类比为家庭,那么家庭的房贷、车贷、信用卡消费贷,属于有息负债;还没有付款的水电费账单、准备给孩子的零花钱,可以视作是无息负债。

可以说,无息负债属于良性健康负债,有息负债才是通俗意义上的“负债”。企业的有息负债数据,更符合大众对于企业真实“负债”的认知。

在有息负债指标上,相比国际车企,中国车企的数据更加健康:

丰田有息负债约1.87万亿元,在总负债占比达68%;大众集团有息负债约1万亿元,在总负债占比32%;福特有息负债约1.1万亿元,在总负债占比66%。通用汽车、奔驰、宝马、斯特兰蒂斯、本田、现代汽车的有息负债也达到数千亿的规模。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中,吉利控股有息负债为860亿元,在总负债占比17%;奇瑞有息负债为211亿元,在总负债占比12%(截至三季度末);长城汽车有息负债为168亿元,在总负债占比12%;而比亚迪有息负债约286亿元,在总负债占比仅为5%,在国内外主流车企中处于最低水平之一。

因此,一些所谓的财经专家、分析师、自媒体,将中国车企的负债率指标放大,却选择性忽视了有息负债的规模与占比。由此得出的某某中国车企即将“资不抵债”、等荒谬结论,自然也有失偏颇。

负债之外,汽车供应链稳定性在增强

在汽车行业,另一个与车企负债相关,且广受外界诟病的话题,是企业账期问题。特别是一些主机厂,常常被冠上“拖欠供应商货款”的坏名声。例如,比亚迪就是这类批评声音中的常客。

但事实上,比亚迪在中国汽车行业的付款周期并不算长。根据Wind数据,2024年,比亚迪向上游供应商付款的平均周期是127天,奇瑞为143天(截至三季度末),长城汽车是163天,蔚来是195天,长安则超过200天。

透视财报,我们可以通过“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一指标,判断企业应付账款规模的合理性。指标越低,说明其未支付的供应商货款比例越低。数据显示,蔚来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2%,长安为49%,长城汽车为39%,上汽集团为38%,比亚迪为31%。不难看出,比亚迪等车企的应付账款规模相对可控,并没有显著的供应链风险。

如今,无论是主机厂、还是供应链企业,都正处于“燃油”向“新能源”转型的末期。无论是企业的负债情况,还是供应链的稳定性,都在逐渐好转。整个行业也在向着成熟、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小号撩车 845粉丝    6369作品 关注 汽车爱好者,汽车行业关注者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