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以运动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级的豪华品牌,当然少不了产品线的全面覆盖。让纯粹的驾驶乐趣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逐渐形成了3系、5系、7系,这三大令我们耳熟能详的车型系列。虽然,这座博物馆并装不下所有的车型,但划分了几个单独的区域,分别展示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系列。
其中,宝马3系最能够承载宝马品牌的核心价值
文章的上半部分我们已经介绍过,从1500衍生到后来的2002,可以作为3系的车型的先驱。从1975年的E21开始,它才真正的叫做3系。根据BBA车型7年一换代的惯例,发展至今已经是第七代车型。而博物馆,如果把2002算在内,也算是六世同堂了。
第一代(E21,1975年-1983年)
第一代宝马3系沿用了很多2002的设计,迈斯特霍夫拐角予以保留,而整代车型都采用了两门设计。而以车系序列为首,排量在后,例如320i的这种形式,成为了宝马标准化的命名方式。最初双圆灯的设计被低配车型采用,四个圆灯为高配车型。而在之后的宝马车型中,四个圆灯已经成为了家族元素,延续至今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天使眼LED日行灯。
3系车型沿用了之前1602、2002等车型之前的M10系列发动机,而被称为316i、318i、320i。而后来增加了M20系列发动机,2.0L直列六缸被称为320/6、还有一款采用2.3L动力的323i车型。传动系统采用了ZF三速自动变速箱,以及4速或5速两款手动变速箱,底盘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半拖曳臂式。
第二代(E30,1982年-1991年)
第二代3系车型的设计显得更加简约精致,转向灯移动到了保险杠之上。而这代车型开始,3系的产品线开始丰富、有四门版、敞篷版、旅行版,实用性大大的增强,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
动力上除了保留上代车型的排量序列,还增加了2.5L与2.7L用于不同版本的325i车型上,同时也首次搭载了4速自动变速箱。到1994年,包括M3在内的所有车型停产之时,第二代3系总共生产了240万辆。
这款旅行版本采用了All-Drive全轮驱动,主要针对于北欧的寒冷气候,也成为了日后xDrive系列的先行者。
第三代(E36,1990-2000)
第三代3系的设计更加现代化,四个圆灯被覆盖在灯罩之内,并且开始以四门版作为基础车型,同时拥有更多的豪华感。它的车身尺寸加大了很多,前两代轴距都没有达到2500mm,而第三代直接达到了2700mm,而展出的这款车型也第一次加入了掀背的设计。
动力方面依然采用了之前的1.6L、1.8L、2.0L四缸动力,而六缸发动机更换了M50系列,并加入了可变正时气门系统。M3车型则采用了S50型号的3.0L直列六缸,后期增大到了3.2L。变速箱则拥有了全新的5速自动与6速手动。掀背车型仍采用后半拖曳臂式悬架,而其余车型则更换了性能更好的多连杆结构。
第四代(E46,1997-2007)
第四代3系在我们心目中最为经典,因为它是华晨宝马生产的首款车型,也真正的让纯粹的驾驶乐趣走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造型上,E46显得更有攻击性,并更加强调空气动力学。
动力方面,其拥有1.8L的316i、2.0L的316i、2.2L的320i直列六缸,以及3.0L的330i。E46最引以为傲的是悬架部分使用了铝合金材质,且前后重量分配达到了50:50的完美平衡。
第五代(E90-E93,2005-2013)
博物馆内离我们最近的一代正是这台E90系列的三系,E90作为四门基础版本的代号。博物馆展示的旅行版底盘代号为E91,E92代表双门硬顶轿跑版,E93代表硬顶折叠敞篷版本。
E90的外观有着更强的棱角感,看上去也更有攻击性。车头部分用线条分割的形面,看起来更有肌肉感。在当时大众、奥迪所开创的一体化前脸的设计风格下,可以看出上下中网采用了U字形的贯穿线条,使宝马的双肾格栅更为突出。E90同样有多种排量可选,全系以自然吸气为主,涡轮则被搭载在更高配的车型上。
宝马M Power 发展史
相对于3系,M3在车迷心目中的地位当然更加神圣。博物馆内专门开辟了M Power系列专区,下面我也来介绍一下其发展历史:宝马M系列的前身是BMW Motorsport GmbH,宝马汽车运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2年,最初仅有8名员工。
1978 BMW M1 宝马历史上唯一的超跑
6年之后,1978年推出了这款BMW M1超级跑车。因为乔治亚罗的执笔设计,它有着浓郁的意大利风格。车身管状结构由兰博基尼代工,因此造型上也不免找到了一些兰博基尼Diablo的影子。
BMW M1采用了3.5L发动机,最大功率277马力,0-100km/h加速仅需5s,就算放在今天,这样的性能也足够出色。M1的设计理念,模糊了公路与赛车之间的界限,也算是宝马史上唯一一台真正的超跑。在1978-1981年的这3年里,其产量达到464辆,其高昂的售价,以及生不逢时的因素,它的销路并不顺畅,但在宝马车迷心目中仍有着崇高的地位。
普通版本M1为272bhp的民用版,用来满足顾客的订单;G4组别的赛车采用480bhp的发动机并改进了悬架结构;最高性能的M1使用3.2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850bhp,独特的底盘和车身结构,专门用于参加G5组别赛事。在Procar系列赛上,M1展示了其非凡的赛车天赋,最高时速超过了300km/h。
BMW M635 CSi 真正民用量产的M系
BMW M635 CSi于1983年推出,是宝马高性能正式与民用轿车的结合。紧接着,1984年和1986年相继推出了首代的M5与M3。它将M1的动力单元与一台2+2豪华轿跑进行匹配,其3.6L直列六缸引擎,最大功率达到了282马力。
但作为一款大型豪华GT,百公里加速为6.4s。没有超跑这样极端的减重,一款豪华GT当然要更多的照顾舒适性,加速数据自然会慢了一些。
1988 BMW M5 E28 首款四门M系
诞生于1988年的第一代M5,是旗下首款四门高性能轿车。同样采用了源于宝马M1的动力,排量3.4L,最大功率256马力,百公里加速为6.7s。
在当时,它被称为“羊皮狼式的高速公路杀手”。采用比较厚的轮胎、偏软的悬挂,动态表现却非常温柔。虽然它的驾驶感还是缺乏一些野性,而是力求在豪华轿车与四门跑车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1989 BMW M3 E30
而宝马3系的M系列,从第二代的E30开始研发,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参加Group A级别的赛事。而赛事组要求参赛车辆必须具备某款量产车型的核心部件,并且年产量要超过5000台。它几乎仅车身和底盘采用了二代三系的设计,而整车空气动力学套件被重新打造。其采用了2.3L直列四缸,初期最大功率200马力,后期通过升级电脑,最大功率提升至215马力。
2003 E46 M3 CSL
第三代E46 M3与普通3系出自同一条组装线,由BMW德国雷根斯堡工厂生产,车体形式仅有双门轿跑和敞篷轿跑,采用了3.2L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343马力。
其中,M3的第二代的6速SMG序列式自变箱是技术亮点,它属于AMT类型,但在先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支配下,换挡速度可以0.08s。同时它增加了一套程式控制系统,预先设定了6种自动模式,5种手动模式,并且具有自学习和纠错功能,而完美的匹配驾驶员的任何指令。当然,它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极品飞车9的宣传封面中。
宝马Z系列的发展史
在宝马的历史中,敞篷跑车Roadster成为了单独的Z系列,正如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Z4。而它的发展史,一样可以追溯到其诞生的第一款Dixi 3/15系列车型上。
1930 BMW 3/15 PS
1930年,宝马基于3/15PS开发出了BMW的第一款运动跑车3/15 DA-3 Wartburg。相对于普通车型,船型车尾是最显著的特征,并通过低矮的前悬降低车辆重心,发动机的压缩比从5.6:1提高到7.0:1,最大输出功率提高到18hp,由此极速也提高到90km/h。
1934 BMW 315-1 Roadster
作为宝马首款自主设计的车型,315/1推出了敞篷版本,它也被定义为能够延伸至今天Z4车型的雏形。它采用了303所开创的双肾进气格栅,侧面采用了流线型的翼子板,车尾也采用了Dixi敞篷版车型如水滴般的收尾,这样的设计也成为了宝马今后Roadster车型的经典传承。
修长的发动机机舱盖也成为了Z系列车型显著的特征,并且它的发动机比轿车版本的压缩比更高,最大功率提升到了40hp,最高车速也得到了120km/h。这款车型在当时收到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开始小批量生产,并试水赛车运动。在那一年的阿尔卑斯拉力赛中,5辆315/1组成的车队首次参赛,便夺得了分组冠军。
1935年,宝马推出了动力更强的319/1,采用了1.9L发动机,最大功率55匹马力。不过315/1与319/1最终仅生产了232辆与102辆,与总销量1.6万辆的轿车版本相比,十分稀有。
1936 328 Roadster
328 Roadster采用了V 形可放倒的风挡,备胎埋入车尾部,油箱采用后置布局。从这款车型开始,不再采用马车式车厢,而是把翼子板融入车身,并且由当时的Kamm博士对这款车进行了空气动力学的优化,因此这款车还有硬顶版本叫做328 Kamm Coupe。
它的仪表与车身融为一体,并且副驾中控台还设置了手套箱,而皮质包裹的一体式座椅尽显奢华。
其铝制外壳被固定在轻量化的钢制构架底盘上,其整体质量仅为780kg,而最高车速达到了220km/h,在当时可以说相当的惊人。
1955 BMW 507
宝马507这款跑车,诞生于50年代中期,它一度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漂亮的车,与当时的奔驰S220被认为是德国50年代的经济奇迹。507其采用了更多轻量化的合金材料打造,并且配备了造型独特的模压钢轮毂。
动力方面,采用了3.2L V8铝合金发动机,最大功率150马力,最高车速250km/h。这台车在当时售价极高,最终仅交付了253台,因为产量极少,在老爷车收藏领域有着非常高的价值。而摇滚之王猫王,曾在德国服兵役的两年里,被宝马507迷人而性感的线条所深深的吸引,便于1958年购买了一台运回了美国。
1988 BMW Z1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宝马Z1也算是一款“奇葩”车型了。它最奇葩的设计,便在于车门采用垂直升降的方式。它由宝马1985年成立的部门,BMWTechnikGmbH梦幻工作室独立开发,其升降的车门因为车身底板很高,可以独立于车门提供碰撞保护,然而却上下车却显得并不太便利。
当然,宝马Z1在当时采用了很多尖端的技术,包括带塑料覆层的管状框架,其机械部分的设计与宝马325i大致相同,但发动机安装位置要置后300mm,这样达到了前后49:51的重量的匹配,低重心设计与后桥的Z形杠杆机构完美结合,其出色的抓地性与十分精准的转向系统能够给予驾驶员更强的安全感,有着出色的空气动力学,长长的车头也成为了宝马Z系列车型一贯的特点。
动力仅采用了一款2.5L直列六缸发动机,匹配5速Getrag 260变速器,最大功率168马力。而这台车仅生产了8000台,如今很多的老车爱好者会收藏该车型,等待着30年的车龄而可以成为德国法定意义上的历史车型。
1996 BMW Z3
宝马Z系列的首代车型Z1获得了一定的成功,1996年诞生的Z3则为了将这一系列更好的延续。尽管它采用了半拖曳臂式悬挂,但它的操控性依旧出彩。
它同步了E36车型的动力,而后期还增加了E46与M54的2.5L与3.0L。从Z1到Z3才是宝马真正意义上大批量生产的Roadster跑车,并且也第一次在宝马的美国工厂投产。宝马Z3受到车迷的狂热追捧,还是在007系列电影《黄金眼》中的大放异彩,成为了詹姆斯邦德的新座驾。
Z3保持了Z1的经典设计,修长圆滑的发动机罩,腰线从车头到车尾采用了降低的线条,而尾部又明显上翘,犹如猎豹奔跑的姿态。宝马Z3成为了当时最畅销的跑车之一,总产量达到了17万辆。
1999 BMW Z8
在宝马Roadster车型里,除了最美的507之外,这款BMW Z8当属20世纪末的经典。从它的设计元素上,可以看到更多向507致敬的元素,也是宝马总设计师克里斯班戈带领团队完成的一项重要杰作。它的身上既有复古的元素,又有超越时代的设计。
在1999年的007系列电影《黑日危机》中,Z8成为了詹姆斯邦德继Z3与750iL之后的新座驾。然而,这却无法带动它销量的再次火爆。作为Z系列的旗舰车型,搭载了5.0L V8动力,12.8万美元的昂贵售价,使它在1999-2003年期间,产量仅有5703台。而物以稀为贵,它当然再次成为了宝马车迷以及老爷车爱好者最热衷于收藏的车型。
在20世纪末,Z8的内饰设计“简单粗暴”的还原了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设计。中置仪表,而面板与方向盘采用了仿金属材质的塑料面板,将古典与显得工艺相结合。而我尤其更加喜欢这款方向盘的设计,简约而致敬经典。
宝马房车赛事
从3系、M系、Z系,都是宝马以纯粹运动为核心所打造的经典系列。不过,既然以运动精神为核心,宝马当然一直热衷于驰骋赛场,并夺得了无数的奖项。从宝马赛车的三色条纹可以看得出,它成为了今天M系列车型所采用的经典颜色。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会努力在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为民用车进行技术积累的最佳方式。
1966 2000ti
从宝马的1800ti开始,宝马一直引领着德国汽车的各项赛事,尤其是在长距离的耐力赛中。而Hubert Hahne作为德国最佳驾驶员,在2000ti这款车型上延续了很多十分杰出的成功。在赢得了欧洲冠军赛中,宝马宣布暂时退出房车赛事,而此时很多车手作为私人参赛者,仍在热衷于驾驶宝马的车型征战赛场。
1973 3.0 CSL
自1973起,宝马携这款3.0CSL双门轿跑车正式进入房车赛。蓝白色条纹,大尾翼都是其最明显的特征。在1973年获得了欧洲总冠军,一年之后,因为欧洲石油危机而停止。1975年宝马则将注意力放在了美国IMSA赛事上。
这款车参与了1975-1979年欧洲冠军赛的五个赛季,最初是3.0L和3.3L发动机,之后的3.5L使用每缸4气门的六缸发动机,3.0SCL成为了动力最强的车,并且增加了涡轮,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750马力。并且这款赛车采用了当时作为实验性的ABS防抱死制动,而后来成为了7系轿车的标准配置,并被带入了汽车领域。
1977 320 Group 5
1977年,宝马320 Group 5车型首次出现在赛道,它和1972年的3.0 CSL赛车采用了BMW Motorsport GmbH一样的 赛车条纹。这台Gruop 5组别的赛车采用了同步于F2方程式赛车的2.0L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引擎,可以输出600匹的最大马力,300匹马力的升功率在当时堪称奇迹。而造型上,这台车型采用了宽体外扩式轮拱,前扰流与尾部的大尾翼,充满了战斗气息。
1977-1978这两年,宝马一共制造了28台320 Group 5车型,BMW Motorsport GmbH将房车赛事所需的套件交给了世界各地的赛车,并且赢得了马奎斯世界锦标赛(World Championship of Marques)。第二年,宝马在世界锦标赛的所有七场比赛中都赢得了2.0升级别的冠军。
由于F1比赛一直禁止使用一些现代的电子辅助技术,比如ABS、四轮驱动、电子助力以及碳纤维底盘,但在DTM德国房车锦标赛中却非常普及。对于宝马来说,这也是对于全新技术的研发进行验证的最好时机。
1989 M3 GROUP A
在1989赛季,M3达到了巅峰,在世界与欧洲的赛事中,Robbert Ravaglia 同样赢得了德国的赛事,BMW获得了双料的胜利,在纽伦博格的24小时耐力赛中。M3收获了很多的冠军。
E30 M3的研发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虽然售价高昂,但是各方面在当时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被许多车队改装后参加了各种耐力赛、拉力赛事,取得的成绩也相当不错。因为有了M3 E30的成功,才有了后来BMW民用性能车的王朝。
2004 M3 GTR
相对于M3的量产版本,这代M3 GTR的赛道版本采用了4.0L引擎,最大功率达到了500马力。而在展出的这台M3 GTR中,由Jorg Muller这位2001年美国勒芒系列赛(ALMS)GT组别最好的车手驾驶。从2003年起,M3 GTR也参加24小时耐力赛,在2004年SPA 24小时耐力赛中赢得了本组比赛,在2004年纽伦博格包揽了冠亚军,在2005年也得到了同样的成绩。
宝马就这样历经坎坷的走过了百年,奔驰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
“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真的好无聊。”
宝马与奔驰,以及在二战后才真正崛起的奥迪,再加上在运动方面更追求极致的保时捷,这几个品牌为德系车构建了一个整体性的口碑,严谨、精湛的工艺、追求极致的性能,被世界上众多车迷所追捧。从这些品牌的百年文化中,少不了对于一件事情的坚持,无论是极致的奢华或运动,打造一个品牌,你就要清楚的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而来。
黑标更尊贵,豪华大六座凯迪拉克新XT6,限时一口价+置换补贴,诚意拉满,店端置换订单猛增#凯迪拉克XT6 #全路况豪华大六座SUV #豪华大六座SUV普惠者
成为自主豪华MPV的最优选 , 2025款G10 MAX有哪些“硬功夫”?
2025款名爵MG7在11月26日刚刚完成上市,共推出6 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2.59-17.89 万元,限时一口价11.29-16.29万元,延续了之前高颜值与高性能特质,在配置
对于二孩家庭来说,MPV俨然是家用不错的选择。在很多人还在争议别克GL8、丰田赛那、腾势D9谁更适合作为家用MPV的时候,极氪直接带来了极氪MIX宝宝巴士超级大玩具,一时间让很多宝
大众经典车巡礼,有没有你曾经的“第一台车”
在香港清水湾高尔夫球俱乐部举办的《cars for good》经典车展,颇有圆石滩车展的意思。现场100多辆稀缺古董车,品牌涵盖之多,车龄跨度之大,是目前内地同类型活动所不能比拟的。本期视频还包含了第二代大黄蜂、法拉利308 GTS和奔驰190SL车主的故事分享。
北京这几天又进入了速冻模式,咱后台也被粉丝留言给 “轰炸” 了,全是吐槽这冷天出门太遭罪。这情形,很明显买车这事儿已经迫在眉睫!
兰博基尼博物馆速看 其实兰博根本不想造跑车
这里一定有你的回忆,大众灵感乐园从1980年代看中国的经典大众车
尊界S800的亮相展示了智能出行的新可能,其科技感十足的驾驶体验令人向往。而当目光转向奥迪Q6L e-tron时,这款车型通过其创新的电动技术,同样为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与惊喜。奥
吉利银河星舰7,自从在全球首次亮相以来,就成为了吉利家族的明星车型,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现在,终于迎来了正式上市,9.98w的起售价,还有超值的权益等着大家哦!那么,星舰7与25
爷青回!一起聊聊高尔夫的故事
随着国产品牌车型产品力的不断提升,如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曾经合资产品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如今也岌岌可危。可正因如此,消费者在选车时也犯起了难,毕竟各个车企在产品矩阵布局
知道这车很快,没想到这么快!录这个视频还把我门牙磕了,这你受得了么!
风云A8L安全解析,让某些车企脸红了?
11月26日,“B级运动轿车新标杆”MG7 2025款正式迎来上市,新车着重对智能驾驶与智能车机系统进行全方位升级,并优化了全系配置阶梯、降低了2.0T车型门槛,旨在为年轻用户提供
国内车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好多声音都在唱衰燃油车,闲来无事翻查10月销量,万万没想到,这辆合资SUV月销量居然突破了2万辆,而且翻查历史销量,近半年其销量势头还呈持续增长趋
拒绝废话,今天和朋友们聊聊全新现代胜达的配置推荐。如果对新车亮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我们上一期内容。先看价格,目前全新胜达是推出了5款配置车型,指导价19.58-26.88万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