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非黑即白的对比 上汽大众朗逸VS吉利帝豪GL UP

非黑即白的对比 上汽大众朗逸VS吉利帝豪GL UP

为啥换这车 0浏览 2021-04-14 IP属地: 未知

对于一款车来说,咱们老百姓在买的时候,更多体验的是驾乘感受,各功能使用感受。当然,也会看看发动机排量,变速箱是什么类型的以及动力衔接方面的体验。很少有人会“扒开”发动机,底盘之类的一点一点来看。这期,我们就找来了两款10万元价位区间的家轿热销车型,分别是合资代表上汽大众朗逸,以及中国品牌的代表,吉利帝豪GL。也不对比配置这些大家常见的东西,咱们“抬起来”,聊品质。
注:由于我们是从网友处借来的车,所以并不能直接进行拆车细分。但用料好坏依然可以从底盘进行核心部件的判断。

升起底盘的那一刻,对于美观度来说,朗逸的确做的非常不错,发动机护板以及后方都进行了加装,虽然采用的是塑料材质,但整洁程度值得点赞,而且还能有一定程度防腐防石子撞击的防护;而吉利方面做的就有些中规中矩了,在发动机舱下方以及后面都没有安装底盘护板,略有遗憾。不过好在后期进行加装,我特意查了一下,像1.4mm的锰钢材质发动机护板预计在200元左右,全车安装的话预计在500元左右。

拆开底盘来看内部结构,像下摆臂的材质上,朗逸采用的是单层冲压件,对于10多万的车型来说,能够理解。如果正常使用且不碰撞的话,是不会出现像部分网友所说的断裂现象;而吉利帝豪GL UP采用的则为双层冲压件,相比较而言在强度以及韧性上面则更有保障。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吉利帝豪车型在几年前已经全车配备上了双层冲压的下摆臂了。这点还是值得点赞的。

半轴/传动轴方面,可以看到朗逸采用了左右两段式设计,右侧的半轴采用了中空设计,或许是为了控制整体的成本,做工方面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吉利帝豪GL UP方面也采用了左右两段式半轴设计,不同的是,在右侧采用了一个带有阻尼块的设计,整体来说更多的照顾到了整车的舒适性。而移动节保护套方面,目测朗逸采用了类似于CR的材质,耐温性能够达到-30℃,吉利帝豪GL UP上则采用的是TPE材质,在低温的环境下情况会更好一些,能够达到-50℃。

在继续往后看,朗逸的元宝梁与转向机距离过近,如果出现拖底的情况,很有可能会造成转向机损坏。同时,用料方面依然是中规中矩。而反观另一侧的吉利帝豪GL UP则更加实在,将转向机放置在了元宝梁里侧,并不会出现拖底后碰撞的现象,且在元宝梁用料方面也相比朗逸更加厚道。

防倾杆方面,透过底盘我们可以看到朗逸依然采用了保守的结构。由于无法拆车,所以我们并不能清楚是否采用衔接处理。而吉利方面则采用了U型设计,在结构上要明显好于朗逸,对于车辆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倾斜更有保障。

而车身中段方面,我们发现拆下底盘后,可以看到朗逸并没有对其进行底盘封塑,不过好在其内部采用了空腔注蜡工艺,并不会出现从内部往外腐蚀的现象。但对于中段没有进行封塑还是略有遗憾;而吉利帝豪方面由于没有底盘护板的加持,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底盘封塑。对于防腐能力比朗逸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当然,如果加上护板效果会更好。

后排减震方面,也立见高下。虽然我们没有用卡尺具体测量,且看着不明显,但用手实际测量了一下,大众朗逸整体略细,并没有帝豪GL上的粗。在对于力量的传递方面帝豪GL会更站优势。其它细节像ABS传感器上也有明显的差别,帝豪GL方面具有防水防腐处理,在使用品质方面则更占优势。
对于这两台车的底盘对比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帝豪GL完胜。对于这个结果,我确实有些意外。毕竟直到在拆下朗逸护板的那一刻,我还天真的以为最多两者会以势均力敌为结论。那么在发动机舱里的表现呢?

打开两台车的发动机舱我们可以发现,帝豪的美观度与发动机布局与大众朗逸相比则更加美观。尤其是上面盖上了一层发动机罩,显得更加有仪式感。

咱们从上往下看,隔音棉方面,大众朗逸的面积要比帝豪GL更大一些,但采用了类似回收棉的设计,且厚度更薄;而帝豪GL上则采用了PU材质,不仅厚度更厚,环保方面做的也比较不错。

发动机支杆也略有不同,大众朗逸采用的保护套颜色为黄色,即使光线不佳,辨识度也比较不错,方便消费者一眼看清。但由于设计问题,卡扣直接卡在了保护套上,再加上其长度仅为8厘米,容易造成长时间驾驶后支杆变热,拿取不方便造成烫伤手指;而帝豪GL方面支杆保护套为黑色,缺点是与支杆颜色相近,光线不佳的情况下不易识别。但好在其设计并没有被卡扣占据空间,且长度为10厘米。能够极大程度上避免被烫的概率。

发动机方面,大众朗逸采用的为铝合金缸体,优点散热性能好,质量轻,并且因为质量轻,所以对于整车的重量分配更加具有优势,也是目前主流趋势。只不过在做工方面确实有待提升;而帝豪方面则采用铸铁形式,优点就是强度高,能承受高温高压,抗腐蚀性强。像一些高增压车型目前依然在采用铸铁的方式。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质量重,散热性能自然也比全铝的差一些。

发动机舱线路布局方面,我们通过氧传感器线路这些细节点就能发现。大众朗逸在做工方面处于劣势,并没有通过隔热材质进行包裹覆盖;而吉利帝豪GL方面则处理的比较到位,不仅氧传感器上进行了布局,甚至连发动机周边所有的线路均进行了隔热操作。不过对于整体的线头处理方面,两台车都出现了裸露线头的现象,只不过大众朗逸数量则更多。

从发动机舱方面来看,吉利帝豪在美观度以及线路处理,做工方面更加具有优势。有的时候细节的品质能够使消费者对于后期的维修养护更加省心。而大众朗逸则让人不仅有些失望。甚至我会以为,吉利帝豪GL的水平才应该是合资车型应有的水平。

而在功能性品质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大众朗逸依然采用了3.5寸液晶屏+两侧机械仪表的设计。对于这种设计我个人觉得比较经典,毕竟从我年轻的那个时候起,大众就用这种类似的结构,很直观;而吉利帝豪GL方面则更多的会科技风一些,采用了7英寸液晶仪表,科技感没得说。不过,毕竟咱们这次聊的以品质为主,这种非黑即白的方面,帝豪GL确实更加具有优势。当然,车机系统我相信也不用过多的阐述了,虽然这两台车都配备了“智能车机”系统,但相比而言,吉利帝豪GL的则明显好用。导航,在线音乐以及天气查询,车辆控制(非影响驾驶)都明显要好很多。

其使用品质方面,像后排座椅的做工上,虽然我们没有对车进行拆除,但在直接触摸后发现,朗逸采用的钢板覆盖度很明显要弱于帝豪GL UP使用的一体式钢板设计。对于防后背箱带有尖锐物品刺穿现象也相对不如帝豪GL更有信心;

座椅皮质包裹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而大众朗逸在座椅方面则采用了类似皮革包裹的设计,配合上座椅的填充物软硬适中,并不会感人反感的感觉;而帝豪GL则采用的为皮质包裹,同时在前后门板上也均为皮质覆盖件,无论前排还是后排,整体的手感可圈可点。虽然两台车均为皮质包裹,但无论在厚度还是手感方面,帝豪GL都再一次完胜;

后排地台上,朗逸凸起高度确实不低,我想对于这种家用轿车来说,大家更会在意第五个人应急时的体验感受;而帝豪GL方面则相对更低一些,对于家用车的对手朗逸来说,则更有优势。

后轮供内侧处理上,朗逸在后轮拱内侧采用的是类似于塑料护板的材质,整体来说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能够有效降低路面细碎石头被轮胎带起后打到车身出现NVH差的现象;而帝豪GL则采用了类似于塑料护板+吸音棉材质护板处理。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沙石撞击后带来的“隐患”,还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隔音效果;

总结:
上面聊了一堆“非黑即白”的内容,现在终于能聊聊自己的感受了。对于两款几乎相同价位区间的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热销车型来说,在底盘护板拆除前,我并没有感觉差别会很大。毕竟大众在大家的眼中,也一直以品质可靠著称。而作为中国品牌热销车的吉利帝豪GL来说,也以高配置高性价比自居。
但当我们拆下护板后,看到了这些“非黑即白”的零部件,我有些诧异。为什么大众在如今卖的还这么好?我想,或许正是因为品牌的口碑吧。不过在这次对比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中国品牌翘楚的吉利帝豪GL,在大家很少能看到的地方并没有降低品质,甚至所用配件已经达到了合资车型的水平。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品牌?合资品牌?你会选择谁?



 
相关推荐
为啥换这车 4.6万粉丝    2014作品 关注 最懂年轻人的自媒体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