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不我待,中国品牌新能源绕过合资品牌“马奇诺防线”的窗口期不会一直存在。
>
随着新能源汽车厂商逐步公布五月份销售数据,人们的很多疑问都有了答案。
很多等着看特斯拉笑话的人发现,特斯拉5月在中国竟然又销售了超过2.2万辆汽车;传统合资品牌被寄予厚望的大众ID4.系列销量不及预期;中国品牌的新能源也出现分化,追求性价比的车型火的少,反而是坚守高端阵营的表现越来越好。
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达到了2.97万辆,无悬念的继续“碾压”特斯拉的2.2万辆。不过,五菱宏光MINI EV虽然名次听起来不错,但是并不能很好地代表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方向——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定不能再走依靠低价取胜的老路。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趋势下,自主品牌必然要寻找需求风口,高端化即是一个突破点,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目前也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时机。
而在当下,除了新势力特斯拉之外,传统合资品牌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尚未形成气候。南北大众的ID.4系列,头顶大众和MEB全新纯电平台的光环,5月上汽大众的ID.4X仅售847辆。
一汽-大众ID.4 CROZZ销量也是连国内前15名都没进。在整个新能源市场处于群雄争霸的阶段,在对手没反应过来之前,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率先抢占制高点,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崛起。

广汽埃安的主力车型价位在15~25万之间——比自主品牌燃油车15万元天花板相比向上突破了一大步,已经进入了大众、现代等合资品牌更擅长的区间。
在价格向上突破的同时,广汽埃安在刚刚过去的5月实现了销量破万,达到10395辆——在中高价位区间实现突破,增长质量显然要更高。
在更高端的豪华市场,另一个中国品牌蔚来的成绩也非常不错,5月销量达到了6078辆,平均成交价格已经达到了43.29万元,高于宝马和奥迪,略低于奔驰,也是高质量增长的代表之一。

正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所说,在 2025 年之前,想把一款车做成智能、做成有毛利,最低的售价要到 15 万。如果售价不到 15 万,不可能把智能汽车做到高智能。
小鹏汽车5月份销量为5686辆,且今年的均价做到了25万,也是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成功样板之一。

长城的高端项目沙龙也宣布落地亦庄,未来将聚焦中高端产品。今年早些时候,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沙龙智行将切入30万元以上市场,主打“氢能+纯电动”技术路线。传统汽车龙头之一的长城汽车也在积极的把握新机会,竞逐高端新能源市场。
事实上,高端化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机会所在。新能源时代,消费者的认知与传统燃油车产生了较大差异,传统汽车的强者在新能源领域并不能直接复制过去的成功。
这给中国品牌留下了率先抢占消费者心智的机会。谁先占领制高点,谁就能抓住机遇,在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

乘联会近日表示,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预测销量调高至240万辆。如此一来,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总销量份额将超过10%,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品牌应该抓住这个好机会,向埃安、蔚来一样,瞄准更高端的市场向上突破,又快又好的夺取新能源市场制高点,而不是惦记着五六线老头乐的那些流量。
高端市场实现突破,再向下拓展,降维抢市场的难度会降低,远比先做低端再向上突破要容易——燃油车从低到高的艰难已经证明,这条路行不通。时不我待,中国品牌新能源绕过合资品牌“马奇诺防线”的窗口期不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