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淮汽车”)发布《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下称“报告”)。
根据江淮汽车此前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2023年1-9月,江淮汽车累计销售44.12万辆,同比增长18.70%。
在国际市场,江淮汽车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1-9月累计出口12.69万辆,同比增长58.88%。
1 多款智能化新品上市,销量实现稳步增长
在“以智能领导智能”新品牌战略引领下,江淮汽车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全面发力智能新能源,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加大投入力度,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11.72亿元,同比增加超10%。
此外,基于MUSE共创智电架构打造的瑞风RF8,搭载国内首款应用在MPV车型上的3DHT智慧电混系统,综合续航超1200km,是目前综合续航能力最强的电混MPV,将于广州车展正式推向市场。
据了解,前三季度江淮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超7000辆,同比增长超260%。
2 深耕国际化战略,海外市场乘风远航
在目前行业价格竞争激烈的局面下,加快海外布局,开拓海外市场也是当前车企的主要发力点。今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累计出口12.6万辆,同比增长58%。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江淮汽车作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家具备CKD(全散件组装)生产资质的中国品牌,在哈累计销量占据中国品牌第一位置。
江淮皮卡1-9月份累计出口3.2万辆,同比增长15.3%,站稳行业销量第二。8月11日,江淮汽车举行首批电动皮卡出口泰国发车仪式,标志着江淮汽车在泰国市场取得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销量的快速增长,也为江汽集团创建全球汽车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
6月中旬,全球知名品牌排行榜凯度BrandZ携手谷歌发布了《2023凯度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江汽集团位列中国全球化品牌第36位,这是江汽集团连续三年荣登该权威榜单,展现了持续、强劲的品牌增长势头。
随着各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效应不断累积,将对四季度汽车市场形成有力支撑,相信江淮汽车也将以“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态势,在四季度延续良好表现。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这是一台从键盘值上来说没短板的运动型轿跑车,领克10 EM-P,双叉臂悬架,5秒破百,标配4驱。
身为新能源“大魔王”的比亚迪公布了6月销量数据——单月销售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
在智能汽车的时代浪潮中,宝马集团再次引领行业风向,以全新理念重新定义智能驾驶的乐趣。近日,宝马正式推出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的整体性方案,凭借其独创的BMW驾控超级大脑和一系列划时代技术,宝马新世代车型不仅重塑了智能驾驶的标杆,更开启了人机交互的新纪元。
华为一直说自己不造车,但是中国汽车产业中却处处有华为的影子。不止有像是岚图、阿维塔这样采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独立品牌,华为更是打造了一个包含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的“鸿蒙智行”生态联盟,从设计到销售全都由华为一手包办,和华为自己造车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宝马新世代重新定义智能驾驶乐趣 首推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整体性方案
重磅官宣!比亚迪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
打牢地基再发力,东风本田的转折之战,要比别人来的更快更好?
长城汽车推出一项能拉满路人缘的新方案:“35+计划”即将开启
艾迈斯欧司朗今日宣布,其SYNIOS™产品系列凭借全面且创新的产品组合——SYNIOS™ P1515/P2222/P2720系列LED产品,在汽车照明技术领域脱颖而出。
华夏鸿蒙 智启新程 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福州华夏汽车城国贸盛大启幕
3分钟,3大注意事项你必须知道。
全场景定制之王:盛达飞电动高尔夫球车重塑国产高端出行
7月5日,奇瑞正式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旗下设立星途、艾虎(艾瑞泽与瑞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由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挂帅统领。原星途国内业务事业部整体纳入该事业群体系,而捷途、iCAR及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因市场定位与合作模式差异,仍保持独立运营。
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举行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
iCAR作为特约合作伙伴,携旗下明星车型iCAR V23惊艳亮相,以硬核实力诠释了“能打”基因。
东风本田本土化智电转型
相比丰田和日产,本田一直以技术先进、追求科技而著称。
《早懂车》获悉,比亚迪日前正式官宣,今年将与足球青训组织“海选未来”继续合作,助力中国足球少年勇敢追梦,一路向前。“海选未来”是前国脚、被誉为“中国太阳”的孙继海创办的,致力于寻找和培养具有潜力的足球少年,为中国足球的未来输送人才。此次合作,是比亚迪在足球发展领域持续深耕,专注中......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深刻变革。辅助驾驶“强监管”政策落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发布、监管机构对违规企业的管理力度加大。多项举措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汽车行业正加速从“量”的扩张回归到聚焦“质”的发展,市场变革加剧,破局在即。
大家都没想到,BUG会如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