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蔚来乐道品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因竟是其被曝出强制要求销售人员购买自家汽车的消息。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据报道,蔚来乐道为了提升销量,对终端销售人员推出了所谓的“员工优惠购车政策”。在这项政策下,员工购买乐道汽车可以享受高达2.6万元的优惠,并且公司还承诺半年后以75折的价格回购。这样的优惠政策听起来似乎极具吸引力,但为何却引发了员工的强烈不满和吐槽呢?
原来,这项优惠政策并非完全自愿,而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有员工透露,为了完成销售目标,一些门店的负责人甚至采取了强硬手段,要求销售人员必须购买自家汽车。这种“以员工购车促销量”的做法,不仅让员工感到压力巨大,更引发了外界对蔚来乐道销量真实性的质疑。
对此,乐道汽车副总裁庆华在社交媒体公开回应称,经了解,涉事的是温州地区的一位店长,已经call严厉批了该店店长。公司当然希望员工驾驶自家品牌的车辆,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产品,并在与用户交流时提供更为真实、有说服力的体验分享,特别是对新加入团队且目前驾驶竞品车型的员工。公司确实对一线员工和店长提供了一定的购车政策优惠,优惠额度达2万多元。这位店长的沟通方式确实显得生硬,应当受到批评。
事实上,这并非蔚来乐道首次被曝出销量问题。早在之前,就有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吐槽乐道门店订单难做,需要靠员工充值来凑数。更有甚者,一些员工为了升职加薪,不惜通过购买假订单来提升自己的业绩。这些爆料无疑给蔚来乐道的销量真实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乐道在公布销量数据时总是显得信心满满。去年年底,乐道官方宣布L60上市100天累计交付实现2万辆。然而,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中,理想依然霸榜榜首位置,但是在销量前十中已经看不到蔚来的影子,蔚来第二品牌乐道以0.18万的成绩位居第十位。这种销量数据的巨大反差,让人不禁对蔚来乐道的销量真实性产生更多疑问。
除了销量问题外,蔚来乐道的盈利模式也备受关注。财报显示,蔚来已经连续多年亏损,累计亏损额已经突破千亿大关。而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表示,2026年实现盈利是底线任务。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蔚来乐道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蔚来乐道强制员工购车的做法无疑加剧了外界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的促销方式不仅不可持续,更可能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和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蔚来乐道在销量和盈利模式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质疑。而强制员工购车的做法更是让其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未来,蔚来乐道能否走出困境实现盈利目标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蔚来能够坚守诚信原则尊重员工权益以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方式推动企业的发展。
这是一台从键盘值上来说没短板的运动型轿跑车,领克10 EM-P,双叉臂悬架,5秒破百,标配4驱。
在智能汽车的时代浪潮中,宝马集团再次引领行业风向,以全新理念重新定义智能驾驶的乐趣。近日,宝马正式推出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的整体性方案,凭借其独创的BMW驾控超级大脑和一系列划时代技术,宝马新世代车型不仅重塑了智能驾驶的标杆,更开启了人机交互的新纪元。
极越终于要开始有所动作了?
宝马新世代重新定义智能驾驶乐趣 首推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整体性方案
艾迈斯欧司朗今日宣布,其SYNIOS™产品系列凭借全面且创新的产品组合——SYNIOS™ P1515/P2222/P2720系列LED产品,在汽车照明技术领域脱颖而出。
长城汽车推出一项能拉满路人缘的新方案:“35+计划”即将开启
华夏鸿蒙 智启新程 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福州华夏汽车城国贸盛大启幕
日产汽车6月销量快报:月度交付53843辆
全场景定制之王:盛达飞电动高尔夫球车重塑国产高端出行
3分钟,3大注意事项你必须知道。
悦达起亚上半年销量公布
独立建渠道,意味着利润分配要变,所以鸿蒙智行五界有了调价的空间。
7月5日,奇瑞正式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旗下设立星途、艾虎(艾瑞泽与瑞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由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挂帅统领。原星途国内业务事业部整体纳入该事业群体系,而捷途、iCAR及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因市场定位与合作模式差异,仍保持独立运营。
东风本田本土化智电转型
iCAR作为特约合作伙伴,携旗下明星车型iCAR V23惊艳亮相,以硬核实力诠释了“能打”基因。
特斯拉在美败诉:原因为HW3平台车型无法兑现承诺去升级FSD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深刻变革。辅助驾驶“强监管”政策落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发布、监管机构对违规企业的管理力度加大。多项举措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汽车行业正加速从“量”的扩张回归到聚焦“质”的发展,市场变革加剧,破局在即。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当去全球化与再全球化交织,中国企业面临的,是全球秩序、产业格局、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的全方位挑战。
文丨张桔 编辑丨林伟萍
35万元以上纯电市场,一个被高估的“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