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是奔驰的一面旗帜
奔驰的车型在民用车当中,种类算是比较复杂的,从超跑到硬派越野车一应俱全,比如SLR、SLS AMG以及G级这样的产品,这些车型一经推出就奠定了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格昂贵、特立独行并且性能强悍(G 350除外)。
可能很多人会忽略一款车型——SL级,这是一款延续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经典。论在奔驰当中的地位,SL级应该是元老级别的,不论是国内外市场都极为小众,甚至比S Coupe还要稀有。
在前不久这款元老级的轿跑车终于迎来了换代,本次换代让SL彻底改头换面,成为了一款让人很难拒绝的轿跑。
外观内饰极为豪华
上一代SL级并没有严格按照家族化进行设计,可能是奔驰过于想突出这款车的特点,让人们能够很快的与其它车型分开。这样形成了一个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外观不够协调。虽然足够豪华,但是没有轿跑应该有的那份精致和战斗。
第六代SL
特别是SL 63和SL 65两款车型动力极为暴躁,但是在同价位当中任何一款跑车都要更快也更拉风,比如911 Turbo S、迈凯轮/法拉利的入门车型,导致最顶端的SL成为了真正的有品位的富豪的选择,因为已经有太多车,不需要拉风,就是想要12缸。
第七代车型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很明确,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尽量符合大众审美并营造出极强的豪华感。
SL级的轮廓以及一些线条都是偏向圆润的,甚至和上一代的S Coupe有一拼。这么设计让车辆足够的厚重并且优雅,展现出了足够的豪华感。还觉得不够直观的话,请看宝马的8系或者是奥迪A7,它们线条和轮廓相对尖锐,运动感更多而豪华感偏少。
至于更多的细节,大家请看图片。
内饰是目前奔驰全系车型当中最为独特的,作为奔驰最新世代的产品,内饰必然脱胎于W223的S级。但是SL级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空调出风口仪表盘这些地方全部进行重新设计。
唯独中控屏幕的理念保持了一致,但是SL的中控屏幕支持角度调节,这一点必须好评。因为不同的驾驶者身高以及坐姿差别很大,如果这类倾斜角度很大的屏幕角度固定的话,在强光环境下多少会影响观感。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一代SL级竟然回归了2+2座椅布局,七代车型当中,2+2布局的只有两代车型。因为奔驰想让其和S Coupe有更大的区别,否则容易形成内卷,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有更明确的选择。
作为极致豪华的轿跑,颈部暖风系统当然得以延续
当然你不能指望SL的后排能坐人,车长仅有4.7米,后排乘坐空间和911相差不大,也就几岁的小孩子勉强能坐。根据个人的体验来说,这类车型后排座椅更大的意义是用来放包或者冬天的厚外套,比如911、LC放包就很方便。但是718这样的车,两个人的包还真不太方便。
平台更换、操控极致
SL的内在变化更能让消费感到欣喜,与上一代相比它是AMG独立开发的,与AMG GT系列一样,也就是说新一代SL将会只有AMG版本,另外AMG独立开发也意味着操控性得到了保证。
全新SL级官方宣称采用了铝制空间框架与自支撑结构组成的全新跑车架构,关于这个全新跑车架构值得一提。在发布之前,人们普遍认为SL将会采用AMG GT跑车的平台,但是在发布之后发现并非如此。
首先AMG GT采用的平台极端到可以让发动机实现前中置,以便平衡重量。而全新SL可以明显的看出,前翼子板的长度相比于AMG GT要短太多,实际长度与目前奔驰的轿车相差无几。
因此基本上可以确定所谓的全新跑车平台,是根据现有的MRA后驱平台改进而来,主要的进步在于车身刚度的大幅度提升。由于采用了高强度钢、镁合金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所打造的混合车架,扭转刚度相比上一代SL增强了18%。
最让人意外的是,相比于硬核的普通版AMG GT跑车,横向刚度与纵向刚度分别提升了50%和40%。刚性的增加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在车辆的转弯过程中,车体的形变更小,有着更高的过弯极限。
AMG部门在悬架系统上也做了文章。
63车型配备带液压侧倾稳定系统AMG 主动行驶控制悬挂,这部分半主动液压元件取代了机械扭杆防倾杆,防止弯道中的任何摇摆。每个自适应阻尼器都有两个液压连接:一个在拉力侧,另一个在压力侧,AMG通过这种结构让车辆能够兼顾舒适性以及运动性。
别以为AMG对于55车型没有关照,为它标配了带自适应阻尼的AMG Ride Control钢制悬挂,电控式后桥限滑差速器作为选装配置 (SL 63 为标配) 。SL 55/63皆把后桥主动转向系统列为标准配置,系统根据速度将后轮作相反或同向转动,能够让低速时转弯半径更小,高速过弯时更加稳定。
此外,SL 55还是AMG第一款配备多连杆前桥的车型:前桥下方有五个连杆,该设计旨在减少转向对驱动影响,特别是在高横向加速度的情况下。
可见AMG部门对于这一代SL级操控性的重视程度,毕竟是AMG独立研发的车型,操控性不好岂不是砸了招牌。
要知道已经很久没有在SL级上面提及操控性这件事儿了,因为除了第一代管状式车架鸥翼门的300SL以外,后面的SL基本上与优秀的操控不挂钩,更多是的大马力的双门跑车。
而第七代SL选择回归极致操控,就是想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这款车。
动力总成强大且聪明
首发的两款车型为SL 63/55,我们很久没有在AMG序列中看到55这个字样了,曾经的SLK、G级都有55型号,采用的是5.5L V8机械增压发动机。只不过在SL级上面,两者都采用了M177发动机,并且提供两种动力输出。分别为585马力/800N·m和 476马力/700N·m,两款车型均配备了4Matic+四驱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扭矩矢量控制。
两款车型的变速箱都采用了MCT 9G九速自动变速箱,本质上它还是一款9AT变速箱,只是多片式离合器取代了原本的液力变矩器。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就是让传动损失降低,并且优化了变速箱响应速度。
这应该是唯一使用多片双离合作为动力传递的AT变速箱了,主要是因为奔驰的AT变速箱传动效率以及反应没有ZF的8AT优秀,只能将AT做出一定的改进。
SL级背景
SL级最初的目的是用作赛车,奔驰也用它得到了冠军。SL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极为罕见的鸥翼式车门,因为管状式车架让传统的平开车门无法安装,只能采用鸥翼式开启方式。
300SL
关于SL级的详细解读,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传奇还是鸡肋,如今奔驰SL级为何受到如此冷落
后来唯一继承了这一设计的并不是SL级,而是SLS AMG。只是奔驰将SL级的名号保留了下来,作为奔驰一款双座轿跑来销售。说来也奇怪,历代SL级使用的都是轿车底盘,按理说是一台标准的GT,但是奔驰又不能让SL与CL(后来的S Coupe)形成内部竞争,所以让SL级成为了一款轿车底盘的双座跑车。
SLS AMG
至于这一代SL级采用4座布局,是因为奔驰将SL与S Coupe做出了很大的区分。SL级被打造成了一款动力强劲并且操控精准的轿跑,而S Coupe更偏向于舒适以及豪华,对于操控性则没有这么的重视,因此针对的群体就被分开了。
不少人在讨论SL级的竞争对手,其实个人认为到了SL 63这个级别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手了,200万以上的价格就那么些车。比如911 Turbo系列、阿斯顿·马丁 DB11(V8)、法拉利Roma都是同价位同类型的车,至于消费者如何选择就看品牌喜好程度以及对于车型的眼缘了。
L3真的要来了?余承东为尚界站台,上汽懂车更懂你#上汽集团#余承东
从赛场冠军到街头爆款,徐梦桃与银河L6EM-i的双向奔赴
奔驰这步棋,把V级车下活了
从高山MPV侧碰测试看中国汽车产业的“生态式进化”
北京统一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渠道双轮驱动:坚定ESG目标
泰国真人版,喷射战士!
2025上海车展蔚来展台简直是 “人气收割机”,全系产品外加萤火虫集体“出道”,另外还有周边产品和技术展示区,咱们直接去展台看看。
追梦电动未来,10元盲订锁定长安马自达MAZDA EZ-60
广汽昊铂设计沙龙 EARTH大地全球首秀
好车配好屏 天马发布车规“轩辕”好屏五大标准
沉浸式揭秘50天2万单是如何造成的?银河L6 EM-i的『电混秘籍』如何征服市场?
好车配好屏 天马发布车规“轩辕”好屏五大标准
好车配好屏 天马发布车规“轩辕”好屏五大标准
即使全自动驾驶成为现实,仍会有用户渴望方向盘的反馈与引擎的轰鸣——这个观点我很认同。
第二代马自达MX-6首次在1991年法兰克福车展亮相,并于1992年初在北美以1993款身份正式上市,接替了1987–1992年间的GD平台一代车型,赋予车系更低矮的车身比例与更精炼的空气动力设计。
统一石化与雁宝能源携手开启绿色能源征程
赋创新以正确的目标,是宝马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的最大启示。
2025年4月23日,比亚迪方程豹品牌亮相上海车展,本次车展为钛3上市后,豹5、豹8、钛3首次同台亮相,并有3大潮改亮相、5大互动展示和1大无人机现场演绎,家族集结,豹力全开。
从高山MPV侧碰测试看中国汽车产业的“生态式进化”
硬核SUV还能这么玩?吉利车展展车自带“不撞墙”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