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整理书柜,翻出一个很特别的车模,斯柯达Superb 913,它是我去捷克的斯柯达工厂出差时捷克佬送的。在1938年,速派可是妥妥地豪车啊,但如今打骨折都没人要,一个月391台的销量还不如上回我试驾的冷门车凯翼轩度,给这位老祖宗知道了能气活过来。
说来我和速派还有一些缘分,七年前速派来到这个工厂和帕萨特共线生产,我当时就在里面上班,是个臭搞技术的,参与了速派的试制和批产调试。当时在我们技术人员中有一个共识,速派的技术新,工艺好,价格还便宜,一定大卖,甚至很多员工都订了。结果呢?这车上市后连个泡都没冒,销量就扑了街。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在当年就是个谜,大众自己也说不清楚,否则也不至于到今天也卖不好。后来很多人干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原因归结为斯柯达的标不行,我觉得那就是扯淡,品牌价值固然重要,但也只是产品力的一部分,速派的价格早已挤掉了所有的品牌溢价,却仍然没能救活自己,早已说明了一切,所以我坚信一辆车卖不好,除了品牌,一定有其他原因。
我问4S店借了这台2021款的试驾车,虽然说是2021款,但实际上和七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都是第三代产品,也许在它身上我可以找到答案。
如果问十个人速派的标志性设计是什么,至少有七八个人的答案是掀背。掀背和溜背是两码事,溜背指的是造型,掀背指的是后盖可以连同后挡风玻璃一起打开,速派不是溜背,但是是掀背,这就给它的后备箱空间和乘坐空间带来了极大的红利。
比如我那辆帕萨特不是掀背,所以后排靠枕到后挡风玻璃这块空间就变成了死角,最多放点杂物,但是速派因为是掀背,所以这块空间就变成了后备箱的一部分。
另外帕萨特的后盖两边有个巨大的铰链,它在运动的时候会形成一个空间包络,也是浪费掉的,但是你看速派的掀背,铰链放在外面,没有占用后备箱空间,也是变相增加了容积。
因为拥有足够的后备箱容积,所以在布置第二排座椅的时候就不需要拼命把它往前挪,所以第二排空间也巨大。前排是按我的坐姿调好的,我在后面别说正常坐着了,就是半躺也毫无压力,而且因为它不是溜背设计,所以头部空间也非常富裕。
讲真,速派虽然轴距不是同级别里最长的,但是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之和几乎是同级别里的王者存在。就这样速派还不满足,在小储物格的设计上也是尽可能多,比如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它的四个车门上还有专门用来放雨伞的格子,可以说这辆车的空间被压榨到了极致。
如果你问我觉得速派身上还有什么可以打满分的,我会选人体工程学。不管是从坐姿,视野,还是操作便捷度的维度都挑不出毛病,这就是大众系车型最牛的地方。中控的这个液晶屏你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所有的功能你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实体按键,并且摆放的位置都是深思熟虑过的,你在开车时可以用最小的手臂移动距离去触碰到所有你想操作的按键,而且越常用的功能离你手越近。
随便举个例子,你比如操作空调,最常用的肯定是调节温度,所以温度调节按钮就离你最近,并且支持模糊拖拽,手感极佳。然后离你第二近的是Auto按键,调完温度按一下Auto就可以了。如果你要自己调风量,那么在它右边拖拽风量条就可以了。
速派就是一辆你用熟了之后完全可以盲操作的车,这种便捷性是现在高度依赖大屏和语音操作的车主根本无法理解的。合理的功能区布置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我试驾过很多车型,在人体工程学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在速派上完全找不出来。
我们来试一下驾驶品质,我根本就不需要开太长时间就可以告诉你这就是一辆帕萨特,为什么?不为什么,因为我的帕萨特开了10年了,这种驾驶感受实在太熟悉了,除了方向盘和档把的握感不一样,其他方面都如出一辙,虽然我那台帕萨特用的还是PQ46平台,这辆速派是MQB,但实际上在动态素质上差别不大。
这台速派的动力可能还要再更好一点,因为它用的是第三代EA888发动机,比我那个是第二代的扭矩高了40牛米,而且峰值扭矩转速从1700转提前到了1500转,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市区低速开嘛,所以峰值转速提前之后涡轮介入得更早,加速来得更猛。
而且它用的是7速双离合嘛,我那个是6速的,也更容易让发动机保持在高效转速区间。再来试一把加速,哦,澎湃,除非是遇到性能车和电动车,我不相信有什么家用车是我超不过去的。紧急制动就不试了哦,某车帝实测过,百零制动距离37.6米,还是不错的。
不过大众DSG的老毛病还是有的哦,特定工况下加速会有顿挫,什么意思呢?就是档位在二三档的时候,如果你前一脚松油门,后一脚再踩油门加速,车身就会往前窜一下,堵车的时候控制不好油门就会出现,但我觉得这不是致命问题,否则很多大众车都应该卖不好。
操控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大众的中庸风格,端水大师,你不要指望去上赛道劈个弯什么的,但是家用会很舒服。悬架也是适中的调校,既不紧致也不松弛。可以这么说,论驾驶品质,速派虽然拿不到满分,但是高分绝对可以拿。
按理说,速派的空间、人体工程学和驾驶体验都没什么毛病,价格和后期养护成本也不高,除了品牌,可以说好车的基本要素都满足了,为什么还会卖这么差呢?我思来想去,问题应该是出在以下三个方面。
不要相信什么外观没有好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鬼话,大众审美绝对是有规律可循的,速派的外观设计真的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吗,别说今天,就算放在7年前我都觉得偏老气,说得再准确一点,那个多边形直瀑格栅太古典了!我知道这个格栅是斯柯达的标志,但在汽车设计领域有一个铁律,如果没有强大的品牌力做支撑,传统就必须要向潮流妥协,毕竟你不是宝马,可以守着千年不变的双肾格栅,你也不是保时捷,可以守着万年不变的蛙形设计,你只是斯柯达,没有人会因为你的多边形直瀑式格栅而自豪,甚至很多人说你这个格栅是在碰瓷宝马,你根本就是百口莫辩。
我在速派上始终没有看到“潮”这个字。前段时间我被网上的一个斯柯达概念设计惊艳到了,前脸的格栅终于变成了封闭式,既简洁又没有丢失斯柯达的特征,而等我看到实车照时心凉了半截,格栅还是坚挺地戳在那,显得不伦不类,斯柯达对直瀑式格栅的执着可能真的会害死它。其实速派在过去的七年里有七次机会可以在年度改款时改掉它,可都没有抓住,也许是受制于大众死板的康采恩生产体系不允许它这么做,反正很可惜。
速派太耿了,只顾人体工程学却不顾美学,但是人体工程学再优秀也只能算是个隐性产品力,因为这种东西只有在长时间使用后才能体会到,而人们在买车时靠的还是第一感觉,座舱氛围是不是赛博朋克,音响效果是不是绕梁三日,用料是不是纯天然无污染,然而这些方面速派都完美避开了,这就等于主动放弃了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这就好比你满腹经纶但是邋里邋遢,出去相亲能成功就有鬼了。
其实速派完全可以在保留人体工程学的同时提升感官刺激,但它并没有这么去做,今天的内饰和七年前相比,在感官上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是很不应该的。
这辆车对风噪和胎噪的抑制真是欠了一把火候,尤其是胎噪,速度一上来就能明显感受到。因为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试驾经验不足,很难在第一时间判断机械素质的好坏,但相反对NVH倒是非常敏感,声音和震动都会直接刺激到驾驶者的感官,只要NVH好,哪怕机械素质差一点,用户也一样会觉得有高级感,但像速派这样哪怕机械素质再完美,只要胎噪一大,也会让人觉得没那么高级。
另外,速派的悬架调校也同样是过于注重机械素质,而忽视了质感,过颠簸路面时能感觉到细碎的余震,不够干净利落,和我那辆帕萨特一个德行,初次试驾的人也许根本没有办法第一时间体会到什么叫做机械素质,但它却可以第一时间感觉到坐起来不够“高级”,没办法,人就是直觉动物,你无法和直觉对着干。
速派卖不好的第四个问题是掀背设计,是的,你没有听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速派最大的优点恰恰是压死它的最后一根稻草。速派的空间确实是BUG级的存在,之所以说是BUG,是因为它大到远远超出了车主的实际需求。要知道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并没有嘴上说得那么强烈,人们买车已经渐渐理性,不再是讲究越大越好,尤其在国内,一辆B级家用车讲究的是平衡,而不是后排能不能葛优躺,能不能装超多的行李,如果真是这样的,应该引进旅行版的速派才对,而不是三厢版。
然而速派为了追求大空间,恰恰选择了掀背这样一个成本最高的方案,要知道想做好掀背需要多做很多强度测试、车身匹配、雨淋实验,对冲压件的精度,制造工艺都有更高的要求,正式因为占用了太多的成本,所以才会出现前面三个问题,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速派的掀背是个边际效应极小的优点,而它恰恰是所有缺点的原罪。
我试图站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总结了速派卖不好的原因,算是自我解答了七年以来内心的一个疑惑。不过纵使速派销量惨淡,在还车的一瞬间,我依然觉得它是一辆好车,可能是因为我曾经为它投入过心血,无法做到客观,也可能它真的被埋没了,谁知道呢?总之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第四代博越L除了在智能化方面更进一步,也依旧保留了扎实的动力和底盘调校水平。
119.8万元起,全新英菲尼迪QX80在国内上市了,娜娜姐只能说这个定价并不算离谱,因为这种硬派大型SUV定价百万级别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市场应该也会比较认可这个价格。当然,如果提车要加价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4月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售372615辆,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135.8万辆,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78705辆,全年累计29.1万辆。纯电动车型4月销量195740辆,全年累计612128辆,插混车型4月销量176875辆,全年累计746585辆。
全新一代小米智能音箱,这次增加了不少实用好玩的功能
10万元级别混动SUV市场的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激烈,奇瑞风云T8依靠C-DM混动系统和9.99万的起售价,能否脱颖而出?
最近各大品牌的“智驾”都纷纷更名为驾驶辅助系统,但本质上这些驾驶辅助系统的能力依然在升级,变得更加强大了,比如比亚迪汉L上搭载的驾驶辅助单激光版,我们在广州拥堵的黄埔大道周边做了测试,经历了很多典型的考验路况,这辆车的表现如何呢?一镜到底奉上本次测试视频。
无论燃油车或是电动车,宝马的驾驶乐趣都是与众不同的。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带来的不仅是电动车的体验,还有轮上18000牛·米的扭矩体验,以及爬坡角度55度的体验,至于加速、刹车、连续变线等常规动作,也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乐趣。只是,这个体验的名额全球限量,机会难得。
作为奔驰EQ系列的旗舰车型,EQS集成了奔驰当年所有的前沿科技,诞生自当时最新的纯电平台EVA,用着EQ系列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为什么这样一台大旗舰,会被国内市场逼的在终端5折售卖?放在40万价位里它有什么优势和亮点吗?
青春没有售价,这次勇闯G318了! 我的超绝搭子——捷途山海T1四驱版, 实测纯电续航里程220km,续航达成率无限接近100%! 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000km+! 20万级同级唯一三电机+大电池! 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
如果你也在等一台既适合家用,又有驾趣享受的纯电SUV,那么,这次你等到了!近期上市的广汽本田P7,不仅传承Honda 60多年后驱造车经验,带来更富驾趣的后驱和四驱动力选择,更搭载了豪车同款高端转向系统、高性能豪车才有的50:50黄金车身配重,三层零压感人体工学座椅、5档可调光超......
全新高山提供三种不同的车身尺寸,并分别将其命名为高山7、高山8、高山9,新车将全系标配高阶智驾辅助功能,并搭载1.5T Hi4性能版动力系统,开启MPV家庭新时代。
15万的插混7座SUV,奇瑞风云T9的性价比到底多逆天?
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有没有骗人?
跨越100km的续航之旅 星耀8重新定义能耗认知!
大众朗逸新锐对比日产轩逸经典
五一假期,车企的营销部门是不能休息的,因为还要发布4月份的战报,截止目前大部分的新势力品牌都公布了4月份的销量表现,从数据来看,娜娜姐觉得便宜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在车圈真的是越来越适用了。
能耗超低,吉利银河星耀8驾驶辅助真稳
试驾了示界06, 这台车各方面都没有卷,但是整体体验还比较舒服,尤其是操控算是一个亮点!
银河星耀8 EM-i馈电油耗测试!北京早高峰正常开比官方还低?
满员乘坐也行!一镜到底实测比亚迪唐L 二三排空间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