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只给座椅加热,不给座椅通风,国产车为什么这么偏心?

只给座椅加热,不给座椅通风,国产车为什么这么偏心?

知嘹汽车 1363浏览 2022-07-01 IP属地: 湖南

知嘹汽车/陈壹

虽然自主品牌一向以配置取胜,但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座椅通风”和“座椅加热”这两个功能上,自主品牌几乎都统一地给予了差别对待:“座椅加热”在中低配车型上随处可见,相反“座椅通风”往往只出现在顶配车型中。这是为什么呢?

只给座椅加热,不给座椅通风,国产车为什么这么偏心?

(一)为什么座椅加热往往是“标配”

座椅加热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直接给座椅内部的电热丝通电,通电后产生的热能再传递给乘坐者。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热水壶、电热毯等,原理也是一致的。

在汽车座椅中,产品工程师会将电热丝固定到座椅内部的无纺布上,一旦电热丝通电,热量可以通过座椅表面的皮革包覆层迅速传递到乘坐者的背部跟臀部。而为了确保电热丝不因乘坐者的移动产生错位,固定电热丝的无纺布一般会直接包裹在座椅的发泡材料上。

只给座椅加热,不给座椅通风,国产车为什么这么偏心?

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了:“电热丝持续通电,热量不是会越来越高吗?”。没错,所以为了避免乘坐者的背部和臀部变成烤肉,一般产品工程师还会给座椅加热系统装上一个温度监测装置,只要监测到热量超标,那么系统就会暂时停止工作,等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再重新开启。目前绝大多数厂商给座椅加热系统设定的上限阈值是45°C,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乘坐者可能遇到的危险。

正因为技术构成相对简单且成熟,所以座椅加热的制造成本是比较低的。之前有权威媒体曝出,一套座椅加热功能的成本大概只有100元左右。如此低的制造成本,自然很容易让其成为“标配”。

只给座椅加热,不给座椅通风,国产车为什么这么偏心?

(二)差别对待,真不能怪座椅通风

与座椅加热制造成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座椅通风。有经验的老司机应该知道,后期选装座椅加热的费用大概不会超过3000元,但选装座椅通风的费用往往都会翻2.5-3倍,摊上豪华品牌预算还要更高。

所以,同样都是“座椅类”功能,两者的区别咋就这么大捏?主要是因为座椅通风的成本太贵了。

只给座椅加热,不给座椅通风,国产车为什么这么偏心?

座椅通风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往座椅内部塞通风设备就完事了。一般来说,通风设备的数量在4-6个左右,分别安装在坐垫和背部。而在供风方式上, 目前的通风设备主要有“向外吹风”和“向内吸风”两种,前者的散热效果比较好,但容易产生乱流;后者则正好相反。在体验上,“向内吸风”的方式往往更容易令乘坐者感到舒适,所以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座椅通风系统选用的都是“向内吸风”。

然而,通风设备一般采用的都是轴流风扇,成本不过十几块钱,就算每张座椅都堆满、一辆车下来也没多少费用啊,为什么和座椅加热能相差那么大呢?

只给座椅加热,不给座椅通风,国产车为什么这么偏心?

关键在于,单纯在座椅内部装上轴流风扇,是无法让乘坐者感受到凉意的,毕竟座椅的表面材质基本都是人造革或真皮。所以,为了让这些表面材质能透气,厂商就必须给座椅打孔。别看这事情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极其耗费精力。无论人造革或真皮,打孔之后耐久度必然下降,而为了提升耐久度,厂商又必须使用等级更高的人造革或真皮材质,如此一来座椅的制造成本就会直线上升。

只给座椅加热,不给座椅通风,国产车为什么这么偏心?

此外,如果要顺利加装通风设备,还必须对座椅内部的发泡材料进行镂空操作,这当中发泡材料的耐用性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再加上厂商还得反复验证通风系统的可靠性,最终这些前期成本都会让消费者买单。

综合以上种种,才造成了座椅通风比座椅加热贵且没那么“标配”的现象。

写在最后:

座椅通风和座椅加热之所以存在“差别对待”,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钱的问题,只要消费者能接受,那么座椅通风成为标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觉得呢?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知嘹汽车 1.6万粉丝    5344作品 关注 关注汽车企业动态和新技术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