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文华
在接到问界M5牙克石试驾邀请时,我其实还有点犹豫,因为我是重庆人,问界也算重庆的地产车,在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试驾一辆新能源车,万一体验感不好可就尴尬了……
但事实证明我想多了,整个试驾过程体验非常好,无论是耐寒性能还是机械素质,问界M5都给了我们满意的答案。
问界M5在售车型分为两套动力版本,一是增程版,也是它的主销版本,二是去年9月初上市的纯电版。问界搭载的这套增程式混动技术大家也不陌生,诸如岚图FREE、恒驰5都在用。但值得说明的是,问界M5这台增程器的功率更高,折算成马力有125匹,而岚图FREE那台增程器的马力只有109匹。至于原因,呵呵……不说大家也懂。
懂车的人都知道,一辆车的综合素质高不高,首先看平台,跟“龙生龙,凤生凤”一样的逻辑。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下它背后的DE-i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
DE-i平台有何优势?
归纳起来,DE-i超级电驱智能平台具备两大优势:一是性能出色,该平台支持4秒级百公里加速;二是超长续航,该平台上的增程式车型综合续航里程都在1100公里以上。
DE-i平台包括几大硬核组成,除CTP电池包外,还涉及电机以及增程器。作为增程式汽车,增程器的性能至关重要,与其它车企直接采用发动机当增程器的做法不同,赛力斯为问界专门开发了一台只用于发电的1.5T四缸增程器。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测,这台专用增程具备三大优势:一是热效率高达41%,达同级最高水准,二是发电效率高,1升油可发电3.2度,属行业优秀水平;三是续航长,增程模式下,其WLTC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100公里。
一台出色的增程器,必须匹配一套出色的增程控制系统,为此,它专门开发了一套带场景识别功能的智能增程控制系统。相比于通过油门踏板输出、车速、电池电量、水温进行识别响应的普通控制单元,该系统增加了包括路况、海拔、温度、负载、车况等在内,多达864种场景的场景库,配合神经算法控制参数优化,让增程器、电机及电池拥有更高的协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可以实现OTA,也就是说它的各个场景都设有冗余。
寒冷的冬天就是电动车的天敌,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今天早上我坐网约车来上班,当天重庆的温度是零度,但网约车师傅坚持不开空调,就是为了让“电动爹”能多跑两趟。这没办法,因为锂这种东东一遇低温就不活跃,跟大冬天我们不想上班一个道理。如何解决冬季新能源用车这一具体问题呢?赛力斯工程师们提出了多维解决方案:
首先,通过大流量水泵、PACK温控管线及CTP电池结构进行多层保温。大流量水泵相当于一个超大暖水壶,PACK温控管线就好比是电热毯。
其次,增程器发电可直供电机,配合电池输出的电能共同驱动车辆,以保证车辆动力不衰减。值得一提的是,其电池还采用了比液冷更先进也更安全的油冷技术,因为水是导电的。
第三,采用电池预加热技术,通过充电桩供电提升电池包温度,配合7kW大功率“暖宝宝”,即PTC电池加热,确保车辆正常启动。试驾过程中,我套了一下教练的话,他的原话是,我们试驾的这批车辆晚上都摆在雪地里,第二天正常启动。
此外,增程器的余热可回收,为电池包加热或用于空调制暖,同时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加热。当天牙克石的温度在零下12度,启动远程加热不到11分钟,车内头部平均温度升至34.9度,腿部平均温度升至23.6度,均达到舒适的体感温度。在此之前,车内实测温度为零下14度。
场地实考问界M5
聊完DE-i平台,我们聊聊问界M5的试驾体验。事先说明一下,本次试驾车型为问界M5四驱增程版,除了换上雪地胎之外,其它方面与在售车型无异。
试驾分为场地科目以及小越野场地试驾,在两大试驾项目中,问界M5的表现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呢?我挑重点来说。
定圆漂移是我们最喜欢的科目。尽管我们无法像教练一样漂出滚滚雪尘,但我们依然享受那种挑战极限却又能稳稳控制车身的感觉。对北方的老司机来说,这并不算啥,但像我这种南方人要在冰面上玩漂移,车辆必须得给我足够的信心。跑第二圈时,我下意识将速度提到60km/h,此时车身姿态以及我的驾驶姿态都保持良好。其实,一辆车好不好操控,最直观的体现就两点:一是你是否有自信提高极限的上限,二是濒临极限时,你能否表现得从容不迫。
通过绕桩测试 ,我能明显感受到问界M5的转向相当精准,并且车身的跟随性很好。为增加试驾难度,我们需要在绕桩结束后紧急踩刹车,将车辆停在指定的区域内,这也反应出这款车的制动水平。当然,ABS分离路最能体现问界M5的制动性能,在一侧车轮几乎失去附着力的情况下,时速达到80km/h时踩死刹车,车辆依然能够在指定区域稳稳刹停。不仅如此,就算四条轮胎都处于冰面,车辆也能安全刹停,只是制动距离更长。
必须表扬下问界M5的刹车调校,刹车力度及行程适中,即便点刹,车辆也不会“点头”问候你。
赛道竞速试驾,我先关掉ESP跑了一圈,以时速60km/h过弯会明显感觉到轮胎打滑,车身晃动较大,但还是能控制住车身。开启ESP后,以上状况基本没有出现过,因为ESP的介入非常快。如果按北方老司机的操作,以70-80km/h的时速过弯完全没问题。
25度坡道对问界M5毫无压力,其四驱车型电动机最大功率为315kW,最大扭矩为720N·m,对付这样的坡度完全就是小儿科。不过在下坡路段时,我顺便测试了一下它的陡坡缓降功能,还挺好用的。
小场地越野试驾虽然路线不长,但开起来还挺有意思,因为一直行驶在颠簸的坑洼路面,偶尔冒个“炮弹坑”刺激下你。但有一说一,颠的是车外,车内感觉还不错。这得归功于问界M5出色的底盘品质,一方面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架规格比较高,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扎实的调校功力。
可以这么说,在我所开过的新能源SUV中,问界M5是为数不多的、让我对底盘有强烈好感的车型,既保证了良好的舒适性,也不会软到连路感都模糊。这种调校水平通常只有深耕多年的传统车企才能达到。
最后说说
总的来说,此次试驾相当nice,不过也有也有小遗憾,毕竟只跑了场地,这也反应出新生代车企过于谨慎的一面。其实结合试驾体验,厂家完全可以表现得更自信,让我们从海拉尔到牙克石跑个往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体验问界M5出色的综合性能,还能充分享受到无续航压力的增程式电动车所带来的优势。
试驾部分就聊到这里,最后,我想谈谈问界品牌。很多人说,问界M5一战成名——87天销量破万,靠的是华为的光环,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在于这款车本身的实力。并且通过问界M5,我们也可以琢磨出问界品牌的独特之处,相当于在传统车企的造车底蕴上叠加了科技巨头在智能研发上的巨大优势。正因为如此,问界M5才具备“智能+性能”的双重特质,也正因为如此,第二款问界M7才能在50多天快速启动交付。
市场历来是最公正的裁判,凭借问界M5/问界M7的亮眼表现,问界最终登上了2022新能源销量TOP10,以76180的全年销量位列第6位,再次演绎新版的“问界速度”。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由线外邦实拍,如须使用请联系线外邦)
比亚迪唐L上市,推出DM混动/EV纯电双版本,DM综合续航1430km,EV闪充5分钟畅行370km。搭载第五代DM技术、超级e平台,零百加速最快3.6秒,标配智能四驱、激光雷达智驾及DiLink 150座舱,那么开起来怎么样,打开视频看看就知道啦。
全家人都满意的大六座SUV 领克900将于本月28日正式上市
同为视觉系,依然存在差距;深蓝S07横向对比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宋PLUS,打破“贵就是好”的落后标准,以“好用”作为新的准则,同路段同时间测试三台车的辅助驾驶系统,到底哪家更懂中国路?没想到差距会这么明显!
4月22日,上汽大众携首款续航超1000公里的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全球首发,并于2025上海车展开幕日首次公开亮相。
2025上海车展,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分别带来更接近量产状态的烨GT,烨品牌代言人刘烨也来到现场为两款车站台打Call。除了造型上的创新性,烨GT竟然给副驾配了个投影屏。
全方面体验吉利银河L6 EM-i,都有哪些看点?
虽然宝马X1和林肯冒险家都是豪华品牌,但仅变速箱这一个区别就已分出胜负!
潍柴全新一代高热效率WP15Hs/T-2.0发动机凭借卓越的综合表现,以“省油、省钱、省心、省时”的“四省”优势,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测评阿维塔12,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表现可靠稳定
上海车展:奥迪RS 6 百万级高性能旅行车 V8的轰鸣你们懂
先享置换价5.38万起,2025款缤果上市
长安在上海车展上全面启动了500Bar攻势,这台高性能1.5T大面积铺开意味着燃油车市场特别是10万级的市场格局,面临重塑。
年轻人的“满配之选”探馆智界R7
丰田汉兰达车主:这个车能更跟进时代一点就更好了
黑科技的平权 岚图天元架构
年轻派运动轿车新选择 探馆悦意08
极氪7X续航太实在了
岚图FREE+首发华为智驾 5亿投入升级1366项
灯厂+瓦罐,奥迪 E5 Sportback电动依然奥迪
深度诠释科技、越野、全球化优势 长城汽车六大品牌闪耀上海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