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的这波“任性”涨价,终于有了第一个被反噬者。
对于成年人来说,任性可以,但是要承担任性带来的后果。车企,也是如此。
1
去年底,以比亚迪、广汽埃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掀起的“涨价潮”,引得多家新能源车企跟进。其中,就包括零跑汽车。
尽管在去年12月底,零跑曾表示称:“国补金额零跑兜底,零跑C01承诺不涨价”,但是,宣布不涨价的零跑C01,在零跑销量中仅仅占比一小部分,零跑的走量主力车型T03和C11,却早已暗中上涨。
公开资料显示,零跑T03调整后售价区间为8.25万-9.95万元,零跑C11调整后售价区间为18.58万-23.58万元,两款车型分别涨价3000-6000元不等。
事实上,在新能源车市这波涨价潮刚刚涌现之时,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反其道而行之,实行降价,并且也有问界和小鹏等品牌相继跟进。
当时,就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能能源车企涨价,是将车企上涨的成本转嫁到终端消费者身上,但是能否转嫁成功,还要看市场是否买账。
2
换句话说,你“任性”涨价可以,但也要承担“任性”的后果。
没想到,这后果来的这么快,而被自己任性涨价的第一个反噬者,就是零跑汽车。
春节过后,各车企今年1月份的销量数据陆续出炉,虽然因为受今年春节在1月份的影响,当月各车企的销量数据普遍不太好看,但零跑销量同比环比均下跌超八成,成功“领跑”车企销量下跌榜。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零跑汽车交付量为1139辆,同比下滑85.91%,环比下滑更是达到86.59%,其它主流新能源车企,下滑最多的也不过跌了五成,零跑这同比环比八成多的下跌幅度,让人大跌眼镜。
要知道,去年12月份,零跑的交付量,还在8493辆,而在零跑最风光的去年8月份,其当月12525辆的交付数据,更是力压“蔚小理”。如今,单月交付量仅一千辆出头,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过去的。
所以,外界认为,零跑大幅下跌的导火索,就是任性涨价。
3
长期以来,零跑一直以新势力“价格屠夫”而著称,无论T03还是C11,这两款走量车型都以超过同级车型的性价比为最大卖点。
然而,在特斯拉开启价格战之后,特斯拉在售车型最大降幅达到了13.5%。相比零跑C11 涨价后18.58万元-23.58万元的售价,降价后的Model 3已经直接打入零跑C11的定价区间。
更不用说更具市场影响力的问界、小鹏等品牌的降价,让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任性涨价的零跑C11能有多少竞争力,可想而知。
对于零跑来说,它不可能不知道任性涨价会带来负面后果,但是高涨的成本和国人“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让零跑决定“赌”一把。
只不过,赌输了,也许会让零跑就此跌入深渊。
因为对于零跑来说,成本控制,是一道迈不过的坎。
4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零跑汽车累计研发投入为16.3亿元。其中,零跑的“研发大年”2021年度的研发投入为7.40亿元。如果你对这个数据没有直观概念的话,我们不妨横向对比一下。
2021年度,“蔚小理”的研发投入均超过30亿元,而比亚迪高达106亿元。不难看出,比亚迪如今的强势,是厚积薄发。
而零跑的研发投入,连主要对手的零头都不到。对此,我们不妨问一句,它的成本都用在哪儿了?
关键在于,主要和核心零部件,零跑严重依赖于外部采购,成本控制很难到位。
尽管近年来,零跑掌门人朱江明一直推进核心技术自研,核心零部件自产,甚至垂直整合零部件供应体系,但是从其研发投入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于一个车企尤其是新势力车企而言,如此小的研发投入,根本无法做到核心技术全栈自研。
换句话说,想要靠如此小的研发投入,就获得主要的核心技术,进而期望以此来降低成本,那是痴人说梦。
5
既然硬成本降不下去,零跑只好在看不见的地方入手。这直接导致零跑车型的质量直线下滑。早在2020年年中,约200名零跑S01车主集体发布了一封《零跑S01-380、380Pro首批车主致零跑汽车公开信》,称零跑S01存在“制动系统故障、动力系统故障、车机系统故障、控制系统故障、摄像系统故障”等质量安全问题。
去年的重庆车展,零跑展台更是被维权者包围。而在第三方投诉平台车质网上,关于零跑的投诉五花八门,除了电机故障,饰板、密封胶条安装不到位等之外,甚至还有车主遭遇驾驶过程中突然失去动力的危险情况。
可见,在研发投入小,自我无法掌握自研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依赖外采技术与零部件的零跑,无法有效降低成本,而零跑却只能在品质上打成本主意。
写在最后:
事实上,零跑汽车“研发投入低——核心技术靠外采——成本难以控制——利润低无法支持高额研发投入”这条死循环,在资本市场已经被看透了。
去年9月,零跑汽车在港交所上市,零跑也如愿成为继“蔚小理”之后、国内第四家登陆港股市场的造车新势力。但是,上市当天,零跑股价就跌破发行价,当日收盘时股价收为31.9港元,相比于发行价48港元跌去三分之一。
而到了去年10月25日,零跑股价仅有19.36港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跌幅超过一半。
与消息不对等的终端车市相比,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研判相当敏感,零跑在资本市场的弱势,恰恰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其未来的担忧。
从其成本构成不难分析,零跑更像是一个组装厂,而非其宣传的“全栈自研”的研发型公司。毕竟,无论车载芯片还是电池电芯,一旦外部有任何风吹草动,零跑的这些核心零部件都面临断供的风险。
就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对手开启价格战,零跑却选择了“任性”涨价。
只不过,想要把自己成本劣势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如今车市的“傻子”已经不太够用了。
bZ5新车进化下线,一汽丰田“双向奔赴”定义合资车企新典范
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投产,全球2859万辆下线,产业出海新阶段
再征霍尔果斯 猛士的故事 永无终章
吉利首度公开私有化极氪账本 预计每年可在研发环节节省数十亿
30多万的福特烈马居然是纸糊的?网友纷纷质疑这种设计的安全性,其实三明治结构暗藏科技?
泳池对手,公路队友!孙杨潘展乐同开极氪,速度激情双线拉满
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在2022年以来经历了大幅调整,但近期的价格呈现稳定趋势,以此产品作为主营业务之一的多氟多,其一季度业绩稳中有升。
上市18天大定破万,东风日产N7全国交付正式开启!
销量冠军拿到手软!比亚迪汽车四个月销量超128万辆
「双豹争锋」演绎科技越野与豪华智驾新范式,见证豹力美学在济南绽放
当BBA车主提走14万级纯电轿车,这场面足以颠覆行业认知。
捷途旅行者保驾护航 圆满完成科考保障车任务
最近赛力斯公布了今年4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 2025年4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488辆,同比增长12.99%;前4月累计销量86040辆,同比下降29.87%。该数据中含有问界销量数据,但是目前鸿蒙智行没有给出问界单一品牌的准确销量数据作为参考。
2025年4月一汽奔腾旗下微型电动车奔腾小马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销量答卷:单月零售销量5095台,较3月的8776台环比下滑41.94%,降幅超过四成。这一数据与去年相比形成鲜明反差,要知道奔腾小马自2024年5月28日正式上市以来一直是该细分市场的热销车型,在2024年11......
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正式投产,迈入产业出海新阶段
大众将放弃“ID.”前缀命名方案, 电动Polo、Golf等名称将被沿用
2025年5月16日,北京越野与周鸿祎携手,在直播间为粉丝送上了一份超级惊喜 ——20台北京越野汽车,其中包括热门车型BJ40增程和BJ30。这一活动不仅展现了北京越野对粉丝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周鸿祎对国产汽车的大力支持。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芯”!5月16日,长安福特为了向消费者展现扎实制造功底、领先大马力E混动技术以及福特锐界L混动版的整车耐用品质,邀请真实车主回厂,在杭州工厂举办“开不坏的大马力E混动”主题直播。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一汽丰田决定召回部分车辆。此次召回共计10892辆,涵盖了2025年2月11日至4月11日生产的10799辆RAV4荣放,以及2月11日至3月27日生产的93辆凌放HARRIER。究其原因,是生产设备程序设置失误,致使后轮悬架下支臂的前束调整螺......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打造的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