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自主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自主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天和Auto 1682浏览 2025-05-18 IP属地: 未知

如果评价一款商品的选项是好评、中评和差评,在国产汽车的评价中最常见的是好评和差评,很少有中评的出现。对于国产汽车的评价有明显两极化的现象,可是中评或许才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一件商品最理性和客观的评价。

为何会有两极化的现象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有一些网友表示非常好奇。那么今天就来讲一讲其中的道理,分析的关键参考是“用户平均年龄。”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自主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有没有发现国产汽车的用户平均年龄是偏低的?说穿了就是开国产汽车的司机以年轻男女为主;包括部分中端和高端汽车产品,而这一部分汽车用户对于国产汽车的评价往往是偏好评的。反之,给予国产汽车差评较多的人则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包括用户但多数并非用户;亦或者是合资汽车品牌的用户,于是有一种观点出现了:“古墓派”不懂新产品,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自主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能否赞同这个观点?

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是大错而特错的,许多自主品牌都在想着以“智慧汽车产品”去改变用户对汽车的传统认知,并且期望用户适应其汽车产品同时养成新的用车习惯——典型的“卖方市场”思维。除非选无可选而不得不选,否则没有消费者会愿意主动改变自己的商品使用习惯和对应的认识;否则消费者一定更原因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商品,而现在依然是典型的“买方市场”阶段,汽车商品可选项非常之多,那么作为消费者又何必去勉强自己去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商品?所以即便有些观念偏传统的汽车消费者可以被视为“古墓派,”可是人家就是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无可指责。

在“买方市场”阶段里想要去改变市场用户是非常愚蠢的观念,打造出适合这一部分汽车消费者需求的汽车产品才是聪明的做法。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自主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可是国产汽车很难造出来这样的汽车产品,可以说绝大多数国产汽车都只适合或更适合年轻司机。

其中的道理更加简单:设计制造国产汽车的工程师们基本都是年轻人。

让一群根本不懂中老年汽车用户实际用车需求的年轻人去打造汽车产品,其能够打造出的汽车产品怎么可能适合这些人呢?毕竟其根本不知道对应市场用户所需要的。于是一家成熟的车企的研发工程师团队必须是老少相携的,可惜的是许多车企的工程师们要面对“三五大关;”就算迈过了这道坎,在其特殊的企业体制里,这些工程师们又会逐渐变成“大叔,”其未来的职业规划里更多考虑的是向上攀升而非持续的技术研发突破。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自主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大叔悖论与国产汽车

年轻的工程师们所研发出的汽车产品难以适应中老年汽车用户,因其不懂用户需求;甚至有些汽车相关项目研发工程师都不见得会开车;所以结果是必然的,但只要能稳稳握住年轻汽车消费市场也会有很大的潜力。

可是为何一些国产汽车在年轻汽车消费者人群中的评价也比较差呢?

尤其是中端和高端汽车。

这就要谈一谈“大叔悖论”了。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自主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如果让年轻的工程师团队们自己决策,那么其打造出的汽车至少能获得绝大多数年轻汽车用户的认可。但如果立项和决策的人是中老年人,只是由年轻的汽车工程师们去打造,打造出的汽车产品则只有可能具备两种特点:科技含量很高的过时产品,看起来非常浮夸的传统产品——产品是哪一种完全取决于“大叔”的喜好,而这些“大叔”不论是审美观念还是对科技平台方案的理解都与年轻汽车消费者存在巨大的“认知代沟。”

可是现实的企业里就是由这些“大叔”负责决策,那么打造出的汽车产品自然会有一些不被年轻汽车消费者欢迎。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自主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关于国产汽车里的高端汽车也有“大叔悖论”的因素存在,只是其又不得不融合年轻工程师团队的“优势”去打造产品。

因其在传统内燃机和变速器技术领域毫无优势,年轻的品牌也没有故事可讲。

于是不得不寻找“弯道”来尝试“超车。”

“弯道”对于高端国产汽车而言无非是科技配置,是年轻工程师们的拿手好戏——但是与传统高端汽车用户需求基本背离,所以这些车在内在方面很难被接受。至于外观设计最终拍板的“大叔”又不见得能有真正高水平的审美情操,且有年轻团队开出的新理念高端汽车往往挑来挑去也挑不出真正有“老钱气息”的方案,在这些方案里选出的最终方案水平是可想而知的。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自主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总结:

“大叔悖论”和工程师的年轻化决定国产汽车更适合年轻汽车消费者,但同时也有可能打造出一部分是“老中青都不爱”的怪诞产物。高端汽车需要由真正具备高端思维和高品质生活的工程师去思考、去设计和定义,让一群还在为职业规划迷茫的年轻工程师去设计由高端用户使用的汽车产品,怕是这些汽车的每一颗螺丝都会透着浮躁。

如何克服这两个难题呢?

这就是车企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可以说如果解决不了这两个难题,国产汽车很难沉淀出“中系车文化。”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自主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天和Auto 57粉丝    4011作品 关注 已入驻十大平台,该账号为天和MCN,天和Auto唯一爱咖号。
推荐作者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