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3月,我们迎来了一波AI人工智能技术的大爆发,真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科技的日新月异。
AI高速发展的同时,“人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几乎悬在了每一个人的头上。但是从上周开始,OpenAI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与近千名专家联名请求暂停AI训练,以免该模型变得更加强大,从而对社会和人类造成潜在风险。
刚刚进入4月,意大利就宣布国内禁止使用ChatGPT,同时几乎是在一夜之间,OpenAI注销了数百万个账号,不少朋友都发现了自己的GPT打不开了,特别是使用中文提问的用户们,几乎已经全军覆没,刚兴起不到一个季度的AI人工智能,就这么熄火了?
“拔网线”的方式,挡不住AI
起初,不少人还在把ChatGPT当做一个好用一点儿的搜索引擎,甚至大家还会嘲笑ChatGPT做出的一些错误回答,当3月的GPT-4出现后,人们开始感受到了危机,当GPT-4配合Midjourney图片生成器使用之后,美术设计师们慌了,而在配上了AI视频生成器之后,现有的图文视频的生产流程被打破了。
一个月之内,人类社会的生产规则面临着巨大挑战。在美国,亚马逊和迪士尼已经裁掉了数万人,就连在迪士尼工作了22年,设计出目前爆火的“玲娜贝尔”的设计师,一样被裁了,在Midjourney这类AI图片生成器面前,人类设计师的创意变得微不足道,速度和效率更是没法比。
虽然这些海外的AI软件,并没有正式引入国内,但是有不少企业是可以直接接触到它们的,已经有不少广告公司开始裁撤设计部门,只留一个设计总监,来微调一下软件生成的图片就可以了。
在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信息数字革命之后,AI人工智能革命其实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这样开始了,虽然OpenAI现在遇到了阻力,但是你只能用拔网线的方式挡住它一时。
AI席卷汽车智能化,裁员潮不可避免?
回归到整个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依然是目前的主基调,传统车企们被新势力们“驱赶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也都在拼命往上堆,而且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向深度神经网络上努力,可随着语言文字+图片+视频一整套的AI人工智能介入到了智能化的开发中之后,汽车智能化开发的思路和格局会完全改变,在之前自动驾驶迎来一波下岗潮之后,汽车智能化开发的全领域可能也会迎来一次新的裁员潮。
不少朋友在最初使用ChatGPT时,已经被输入文字提问后所生成文字回答给震惊了,但那时的其实还是GPT3.5,随着3月中旬GPT-4的到来,事情越发开始不对劲了,最新的GPT可以直接输入图像,并令其用语言描述图像内容。系统可以精确描述图片中心、左侧和右侧分别是什么内容,说到这里的时候其实现在很多软件都有这样的能力,最简单的像路面上的监控摄像头,它们的识别能力也挺强的,这个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
但是GPT-4还能够解读漫画,能够理解这张图的笑点在哪里,也就是它的解读不再限于表面,它能够看到更深层的意思,它还会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同时在研发过程中,GPT还能展示出一些不可思议的推理能力,甚至于有了一定的“思想”。
如果把这类技术运用到自动驾驶的研发标定中,几乎就不需要人来做什么了,目前绝大多数厂家都会把各种物体或者事物进行人工的标定。在中国路面上,各种异型车的问题可能会造车非常多的边角案例,比如在开发高速的辅助驾驶中,一些厂家为了防止车辆系统不认识各种样式的大货车,于是就往系统里输入了1万多款各种样貌的货车,如果在接入了GPT之后,它那个永远装不满的数据库(目前数据库是截止到2021年)可以自动去识别筛选,可能真的不需要再去做人工的标定。而且它拥有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可以用更加贴近人类的思考方式去控制车,自动驾驶的车辆可能也并不会是再像现在这样,依靠程序和地图去做决策。
用GPT去训练自动驾驶,可能在几天之内就能走完车企们几年的训练路程,因为我们现在说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AI人工智能软件,而是文字+图片+视频等一系列软件在一起协作。
感知在如今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各种形式的雷达和高清摄像头已经让车辆周围几乎没有感知死角,而算力可能是一个瓶颈,尽管车辆自身的算力已经冗余度很高,但是在这方面没有“够”这个概念,而在接入GPT之后,算力没有后顾之忧,像OpenAI这类公司的算力储备和车企们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特别是大家在看了我们解析的关于英伟达C大会上发布的一些内容后,有英伟达这种大企业全面ALL IN之后的AI人工智能,会有着我们前所未见的潜力。
在智能座舱方面,这更是ChatGPT这类AI的主场,接入了大语言模型之后,智能语音系统会完全不同于现在的体验,如今这种简单的执行指令,或者做一些基础问答的功能,在更先进的AI面前,会变得不值一提。
大家试想一下,车辆的DMS驾驶员监测系统,在识别驾驶者的一些动作或者面部表情之后,就可以立马做出反馈,能够先你一步更了解你要干什么。
国内像百度、华为、科大讯飞,还有不少大型网络公司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这种大型语言模型,运用到车上可能就在近几个月的时间内。去年的这段时间,有车企CEO提出了“智能化已经进入下半场”的论断,当时我们还在说会不会以后这个“电动爹”真的能像你的父母一样了解你照顾你,可当AI接入之后,这种场景真的就不远了。
在全面接入AI人工智能之后,车企们真的还需要这么多的开发人员吗?特别是那些要去亲身到真实环境中验证的人员。当然,看了AI图片生成软件自己绘制的“概念车”之后,车企的设计部门人员也该想想出路了。
总结
虽然刚一进入4月,AI人工智能仿佛被人为强制熄火了,因为人类社会的秩序经受不起在1个月之内就被打破,但是你认为这种人为制造的限制,又能持续多久?一个能够大幅降低生产开发成本,能够把效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程度的软件,资本怎么会不追捧呢?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用它开发它呢?
AI在4月份初的暂时熄火,可能是为下一波的改天换地做着准备,大家也会看到马斯克他们说让OpenAI停半年,没说不开发了,因为他们自己可能还没搞明白呢,它的出现终究是要给人类社会一些适应时间的。而OpenAI的GPT-5很有可能会在2023年底发布,更先进的数据模型,更新鲜的数据信息,再配合上已经逐渐有点看清形势的资本,它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会影响到什么,我们都要做好准备。
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力在加速显现:7月,比亚迪销量344296辆,其中海外销售80178辆,同比增长159.5%。在巴西、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比亚迪稳坐新能源销冠,成为海外市场和用户的信任之选。
精细化运营效果显著,一汽丰田8月销售新车70125辆
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力在加速显现:7月,比亚迪销量344296辆,其中海外销售80178辆,同比增长159.5%。在巴西、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比亚迪稳坐新能源销冠,成为海外市场和用户的信任之选。
高配订单过半,有奥迪车主盲订顶配MG4。
成都车展哪些车火得一塌糊涂?风云T11/极氪9X/问界M7/银河M9
精细化运营效果显著,一汽丰田8月销售新车70125辆
近日,欧拉宣布召回67辆欧拉黑猫和白猫纯电动汽车,原因是,召回原因是车辆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存在电芯正负极片偏移问题,可能引发电芯过度自放电,极端情况下导致动力电池过热,存在安全隐患。
比亚迪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储备、精准的市场策略、全产品线覆盖和全球布局提速,为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奠定基础,将在本轮产业变革中抢占战略先机。
两分钟换脸,方程豹钛3真正实现“千人千面”
魏建军亲自参赛的决定,始于热爱,忠于用户,成于行业。
8月29日晚,比亚迪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各项核心指标再创同期新高:营收3713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4%;研发投入309亿元,同比增长53%,远超同期净利润;现金储备达1561亿元,财务状况愈发稳健。
比亚迪半年报出炉:营收3713亿 , 研发投入309亿A股第一。
2025年9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8月销售业绩;8月销售新车70125辆,1-8月累计销售515980辆,同比增长11%,“合资亮色”名副其实,“合资新力量”风劲势猛。
据东风集团股份(0489.HK)发布的公告,岚图汽车将以介绍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标志着岚图汽车将在资本市场实现重大突破。
近日,迈瑞医疗(300760.SH)披露2025年中期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67.43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50.69亿元,分季度来看,公司一季度及二季度分别实现环比增长。而经公司初步测算,三季度整体营收将实现同比正增长,并延续营收逐季度环比增长的趋势。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上......
比亚迪半年营收3713亿 蝉联A股“研发之王”
8月销售新车70125辆,一汽丰田精细化运营贴合用户需求
北京现代 EO(ELEXIO)成都全城告白:首场公众秀惊艳蓉城!
锐胜汽车品牌独立:MPV市场杀进了一条鲶鱼
赛力斯闷声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