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专题内容 | 燃油车真的不吃香了吗?我有不同的意见!

专题内容 | 燃油车真的不吃香了吗?我有不同的意见!

车艺志 0浏览 2023-04-26 IP属地: 北京

燃油车时代要终结了吗?我想讲—点不—样的观点。

你要是光看新能源在新车市场的销量,光一个“渗透率超过30%”,都足够让有些人欢呼着想把燃油车送进坟墓了。然而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乘用车保有量有多少。

根据相关权威数据,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是4.08亿辆,其中汽车占到了3.12亿辆。这里面乘用车与商用车的比例大约是4:1,也就是乘用车保有量大概在2.4-2.5亿辆。

图片

那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概是多少呢?截至2022年底,这个数字是1310万辆。
即便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能够达到千万量级,且全部转化为针对现有燃油车的存量替换,放在整体的保有量里也只是刚过两位数的百分比水平。更甭提这里面还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依旧没有甩掉发动机和变速箱,在底层技术上并没有与传统燃油车完全割裂开来。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站在国内新车市场的视角上,“把燃油车逼到墙角"确实不假,但毕竟汽车购入并非一锤子买卖,由此延伸的维修、养护、改装也是一套极为繁杂的产业体系,私家车普及这几十年,养出几万亿燃油车后市场,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改换门庭。
如果我们单纯是以一种吃瓜群众的视角来看待汽车产业,无非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如果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燃油车时代的远去依旧需要很长的时间。
先不论更多非双限(限行限牌)城市本就缺乏足够发达的补能基建水平,当地针对交通出行的节能减排的意愿也并不算强,燃油车的新车销售市场依旧庞大,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在越过某一个关键节点之后也会进入深水区,与高效节油的燃油车形成长期制衡。

燃油车主,不是“被时代抛弃的人”

在中国这个成熟的商业市场,既然还有大量的燃油车主,那么这些燃油车主的保养就不会是问题。

机油作为最为关键的后市场产品,是服务于保有车主的重中之重。

实际上,这些年,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迭代,也在要求机油技术不断迭代,跟上内燃机技术演进的步伐。比如来自美国的多元工业大鳄——霍尼韦尔,就以高性能、高科技含量著称,以应对更高性能内燃机所带来的润滑和性能挑战。

图片

如果你是一个对航空领域有所了解的petrolhead,应该知道霍尼韦尔在涡扇发动机-领域的鼎鼎大名。在汽车领域,他们家出产的涡轮增压器也为内燃机的高效“续命"做出了不小贡献。
图片

而霍尼韦尔的机油产品线,涵盖了合成、主流全合成、高端全合成多达12个产品、17个SKU,这里面有不少是针对追求精密运转和高效澎湃的欧美系涡轮增压引擎打造。

图片

霍尼韦尔机油引以为傲的多元蜂巢油膜技术(多元极性油网膜技术),有着稳固的多态分子结构,让坚固强韧的油膜时刻紧密吸附在发动机及零部件表面,卓越的抗高温、抗氧化以及抗剪切性,即使应对发动机的高温高速运转,仍能保持高度粘性,在严苛路况下为发动机提供全面精密的优质保护,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油耗。

图片

除了行驶过程中的性能需求,发动机大多数时候发生的严重磨损,主要集中在冷启动时,机油供给不足使得零部件磨损陡然增加。霍尼韦尔的机油有着先进的低温抗磨配方,可以确保润滑油第一时间抵达需要保护的零件表面,迅速生成油膜保证运转顺畅。

至于发动机运作中难免产生的油泥和污垢,霍尼韦尔机油中蕴含的清净分散分子,具有卓越的流动性和清净分散性,在清楚发动机污垢的同时减少油泥产生,从而延长发动机寿命。

图片

众所周知,在电机掀起性能平权之前,像是大众EA211、EA888、宝马B58等中小排量涡轮增压引擎,就已经逐步瓦解了大排自吸的性能霸权。尤其是欧美系车企推出的一系列TGDI(涡轮增压直喷)引擎,更是一次次地压榨出更高的升功率和超高扭矩,让喜欢驾控的年轻人也能够更轻易地享受到性能乐趣。

但这类高性能引擎往往有着远高于自吸引擎的热负荷,再加上一些机型无法根治的烧机油问题,高温燃烧的颗粒物排放也会更加严重,某些车的后处理器容易堵就是这类现象的典型。

图片

对于这类机型,霍尼韦尔的思路有三条︰

①高粘度提升保持性能,保证动力输出并有效减少磨损,延长发动机寿命

②持续抑制油泥和沉积物产生,保持发动机内部清洁,延长机油换油期

③低SAPS配方加强尾气排放装置的保护,满足国六排放法规的要求,节省燃油

图片

由此霍尼韦尔针对欧系豪华品牌以及一些搭载了GDI、TGDI的日韩系品牌发动机,推出了H9 SPACEA C3 0W-40、H9 SP ACEA C5 0W-20、H8 SP ACEA C3 5W-30、H8 SP ACEA A3/B45W-40等产品,对减少低速早燃、涡轮增压保护、抗磨损、抗氧化等性能有优异表现,能有效保护发动机和后处理装置。

对于大多数的保有车主,30和40粘度机油是合适的。而内燃机最新的技术趋势则是低粘度化9,不仅日韩系,现在欧美系也走上了低粘度机油的道路。

最新的大众EA888发动机,已经是20粘度了,而沃尔沃的Drive-E系列,切换到20粘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XC90。更低粘度,更低运动阻力,也意味着机油的保护挑战更大。

继承了多元蜂巢油膜技术的霍尼韦尔20系列低粘度,也可以轻松提供强大的润滑保护。我注意到,汽车之家机油论坛的大神way0610在实验室测试过这款机油:

图片

贴几条主要结论:

图片

当然,具体的机油选择还是需要有一些科学的标准,既需要根据发动机型号、实际车况、驾驶习惯、用车环境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也需要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和预算档次来保证性价比。

图片

光靠某些“丁是丁,卯是卯"的查询系统不足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机油产品,所以如果朋友们对此想要了解更多,我找个时间把我那几台老车和新车都拿出来,给大家讲讲我是怎么选择机油的。

 
相关推荐
车艺志 4321粉丝    229作品 关注 非凡视界,解读汽车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柳爷评车 关注
你来说 我来测 先来一百款新车 优缺点简单粗暴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