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主流合资品牌的兴衰宿命:前有双车后有内耗

主流合资品牌的兴衰宿命:前有双车后有内耗

直播车市 2623浏览 2023-06-29 IP属地: 吉林

从1+1大于2,到1+1小于2,主流合资品牌一直奉行的双车战略正在失去以往的市场魔力。

双车战略的始作俑者是大众汽车。2007年,南北两个大众分别推出帕萨特和迈腾,就赢得了消费者的喜欢,销量常年位居中级轿车细分市场的头部位置。大众尝到甜头之后,就积极布局“双车战略”,像朗逸和宝来、途观L和探岳、途岳和探歌、途铠和探影等等,一路紧凑级轿车延伸到中型SUV,几乎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投放了相关车型。大众不但丰富了自家产品线,实现了对不同消费层级的渗透,还利用两家合资公司的优势资源,获取了更多市场份额。

主流合资品牌的兴衰宿命:前有双车后有内耗

然后就是丰田和本田在中国也有样学样,通过各自的合资企业,也全方位地布局双车,像凯美瑞和亚洲龙、C-HR和奕泽、荣放和威兰达、埃尔法和威尔法,雅阁和INSPIRE英诗派、凌派和享域、缤智和XR-V、皓影和CR-V、冠道和UR-V、奥德赛和艾力绅等一批听着陌生、看着熟悉的车型。

关于双车战略,它是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为了发展汽车产业,引进了国际汽车大厂来华投资建厂,当时规定,这些大厂在华只能建设两家合资车企,且在合资企业中所占股比不能超过50%,这是出于保护民族本土车企的考虑。

主流合资品牌的兴衰宿命:前有双车后有内耗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者购买汽车的热情和需求也水涨船高,合资车企正是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所以才有针对性地在推出了双胞胎车型。对于合资车企背后的国际汽车大厂来说,用一款车型的研发成本推出两款车型收获更多的销量,就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这样稳赚不赔的生意又有谁不喜欢做呢?

双车战略的巨大成功

我们以大众和丰田为例。它们一个是双车战略的发起者,一个是推广者,它们两个品牌都在双车战略上吃到了足够的红利。

一汽-大众迈腾没上市之前,当时大众在国内市场只有帕萨特一款中型车在售,2006年全年销量11.27万辆,到了2007年销量达到了12万辆,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主流合资品牌的兴衰宿命:前有双车后有内耗

迈腾在2006年底上市后,初期月销量保持在4000台左右的水平,远不及帕萨特。直到后来,由于帕萨特的设计呈现出一副老派的气息,而迈腾凭借全新的平台在产品力上遥遥领先帕萨特,市场销量也随之出现了强劲增长。2011年10月,迈腾月度销量破万,随后便一直稳定在单月销量1.5万台上下,甚至一度超越帕萨特,成为了大众中型车的头号玩家。

2020年,迈腾以及帕萨特两款姊妹车型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29.37万辆,2007年帕萨特年销量12万辆,增长了144.75%,而2020年235.1万辆,2007年中级车总销量115.02万辆,增长了104.4%。大众的迈腾和帕萨特的市场增量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可以说双车战略是相当成功的。

主流合资品牌的兴衰宿命:前有双车后有内耗

我们再来看丰田卡罗拉和雷凌。在2013年,卡罗拉累计售出14.65万台新车,彼时广汽丰田刚刚推出雷凌。到了2020年,卡罗拉全年销量达到了34.34万台,雷凌在2020年卖出去了17.26万台新车,两者销量合计51.6万台。2020年的总销量相比2013年增长了252.29%。

2013年紧凑型轿车细分市场销量为714.36万辆,2020年这个销量数字为566.84万辆,下滑21%。2020年乘用车总销量为1928.8万辆,相比起2013年增长了约7.6%。也就是说,2020年的紧凑型轿车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卡罗拉和雷凌的销量反而增加了,增量比例达到了252.29%,这足以说明丰田的双车战略是成功的。

也是得益于帕萨特/迈腾,卡罗拉/雷凌的巨大成功,大众和丰田的产品力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实现了销量和口碑的双丰收。

现在已经成为包袱

过去10年间,在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双车战略是主流合资品牌取得更大的销量份额的重要推力。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当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时,双车战略则呈现出明显的内耗态势。原来1+1大于2变成了1+1小于2。

双车战略之前大获成功,在目前车市处于存量竞争的态势中反倒成为了一种桎梏。因为两个差别不大的车型原本价格相当,现在却谁也不愿比对方的售价高,于是就出现了双方比着降价。6月19日,广汽本田皓影在杭州正式发布,e:HEV车型售价为19.99万元-26.39万元,e:PHEV车型售价为22.59万元-25.99万元。

主流合资品牌的兴衰宿命:前有双车后有内耗

就在发布会正式开始前,东风本田宣布CR-V e:PHEV价格下调20000元,降价后的最低售价刚好和皓影插混版的起售价相同,要知道CR-V e:PHEV车型刚刚上市才3个月的时间。很难让人相信这不是巧合。

我们再看迈腾和帕萨特入门版的售价,前者官方售价18.69万,后者官方售价18.19万,两者相差5000元;雷凌和卡罗拉入门版的售价,前者官方售价11.38万,后者官方售价11.68万,两者相差3000元。表面上双车之间的价格咬的很紧,实际上在经销商层面,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内耗的加剧,双车在销量表现上出现了下滑。2023年前5个月,迈腾累计销量57538辆,帕萨特累计销量62014辆,和疫情之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前者下滑了11%,后者下滑了19%;雷凌在2023年前5个月的累计销量为55766辆,2019年同期销量为78271辆,下滑了28%,卡罗拉2023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为76790辆,2019年同期销量149288辆,更是下滑了48%。

CR-V和皓影也同样如此。2023年前5个月,CR-V累计销量60348辆,2019年同期销量70986辆,下滑了14%,皓影累计销量32662辆,2020年同期销量43746辆,下滑了25%。

销量数据摆在这里,充分说明了当市场由增量竞争阶段转向存量竞争阶段,之前的双车战略就从双剑合璧转向了相互内耗。

主流合资品牌的兴衰宿命:前有双车后有内耗

当整个燃油车市场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油电同价的强大压力,主流合资品牌的双车战略的劣势就更加明显。这在主流合资品牌在转型新能源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大众ID系列电动车要在两个合资公司之间平均分配,出现了ID.X和ID.CROZZ,本田电动车有样学样,东风本田是e:NS1,广汽本田是e:NP1 极湃1,丰田更是直截了当,bZ4X在两个合资公司不分彼此,都叫一个名字。

这或许就是大众、本田和丰田等主流合资品牌的无奈之处,本来在新能源化转型中就举步维艰,如今还要协调两个合资公司之间的资源分配,除了要和友商血拼外还面临着内斗的加剧。结果可想而知,主流合资的上述纯电车型在新势力目前没有多少战斗力。

直播车市

如今的汽车市场和几年前乃至十几年前的汽车市场已经截然不同,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汽车的认知变得更加深刻,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车市发展趋势的大前提下,主流合资品牌以往的发展路径已然归零,甚至还成为了沉重的包袱。

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品牌定位,主流合资品牌都需要完成一次重建,只有这样才能保留在牌桌上的希望。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直播车市 2706粉丝    1885作品 关注 资深媒体人 资深汽车资讯博主 签约媒体人
推荐作者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