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W创造了历史,X-BOW万岁!它是首款采用封闭式座舱,也是唯一获准上路的赛车。现在,就让我们看看配备500马力五缸发动机、1250千克重的KTM GT-XR是如何行驶的。
来自赛车运动的技术—这听起来让人充满期待,不过,往往这样的消息下掩盖着的事实是:从赛场上收获的技术最终会淹没在批量生产车型的海洋中。
但是KTM不是这样。奥地利人喜欢以一种激进的方式在汽车领域尝试他们的运气。X-Bow就属于这种情况,它是为户外驾驶者打造的有趣的交通工具。而它的间接继任者GT-XR也是如此,它的赛车资质没有停留在改装件的层次上,而是整体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款4.63米的汽车就是赛车的直接改版—一辆贴有TÜV标签的GT2赛车。
这个充满野心的新品核心是一个带有前防撞箱的碳纤维单体。它的后部被束缚在一个钢架上,里面蹲着奥迪五缸发动机。顺便说一下,KTM非常注重质量。它像一头水牛一样结实,尽管有铸造部件,但是外形像一台赛车引擎—只是在赛车领域它的肺活量有点弱。在与斯太尔的子公司AVL的驱动专家合作下,2.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被赋予了500马力。
因此,GT-XR的功率比其对应车型GT2小100马力,但正是由于其重量较小,性能就可以与大型跑车相媲美:KTM的重量应该是1250千克,包括一个完整的96升油箱。计算得出:每马力2.5千克,相当于650马力的911 Turbo S。
这就是阿尔卑斯山共和国的第一辆楔形赛车—一辆1.16米高的浓缩版汽车,内含轻质结构原则、设计师心血以及那一抹民族自豪感。他们说,KTM是一辆与众不同的车。而且这是它的统治时代,确实如此!
好了,我们开始吧! 这里有两种含义。只要按一下钥匙,玻璃穹顶就会向前打开,我们就可以登机了,或者按其品牌口号的说法“ready to race”。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在不扭伤脚踝的情况下进入车内。首先将你的右脚放在座椅的凹槽里,然后将你的左脚抬到侧板上,支撑住自己,将腿穿进通道,这之后就可以躺在“浴缸”里了。该人体工程学设计受到了勒芒原型车的启发。
软座垫是固定的,而转向柱和踏板箱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调整。迅速环顾一下四周,启动按钮、空调出风口和停车制动开关在碳纤维洞穴中增添了一丝奥迪的气息,但上车时激动的脉搏并未下降。空调和音响系统的控制面板位于中控台上,这上面还有车门开启装置,但是人们只能通过连接自己的手机享受信息娱乐系统。其余的功能包括仪表盘,都位于方向盘上,它几乎与你的视线平齐,只是距离太近了。
然而,也许正是这种混合才使得GT-XR如此独特。一方面它有硬核赛车的天赋,另一方面却有某种退步。尤其是KTM以诱人的前后对比拉开了这一幕。五缸机的轰鸣声非常明显,与涡轮增压器的喷气声和机械的铿锵声混合在一起,但不会对车内的谈话造成不愉快的干扰,即使在高速公路上也是如此。人们基本上是坐在地面上,但静态推杆悬挂可以滤掉任何粗糙的颠簸。较小的自重弥补了TFSI发动机有些迟钝的反应。汽车的反应感觉更像是天然的反射,然后金属换挡机构发出的明亮的滋滋声,并创造出嗡嗡声。总的来说,七挡双离合变速箱的换挡逻辑带有浓重的量产车味道,不过这不妨碍什么。换挡指令瞬间启动,但执行起来有些犹豫。换挡杆的设计(向前推是升挡,向后拉是降挡)对于这样一辆车来说根本就是错误的方式。此外,在车速达到限速前,根据驾驶模式的不同,挡位会自动换上去。不幸的是,通常会比预计的慢一些。
然而,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要分清现实和想象。人们几乎在上车的那一刻就开始在脑海中想象动作片。拱形车顶、中央雨刷、硕大前轮拱之间的视野,再加上典型的座椅位置和与道路的强烈接触—我能说什么呢:在某些时候,启动灯在脑海中跳成绿色,人们会以为自己被卷入了正常交通中的竞速比赛,只是没有人努力在众多普通车辆前挥舞蓝旗。如果车流中间真的出现了空隙,驾驶者就会不自觉地冲过去,所以拥有581牛·米的汽车总会遇到拥堵。
在采尔特韦格这里随处可见的红牛环形广告牌应该是正确的:“生活在赛道中更美好”。所以,让我们到赛道上去,在那里我们也可以摆脱对后视镜摄像头的担心。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在赛道上更好地评估车内屏幕上的距离,完全不是,而是我们可以避免从后方而来的威胁。
不过,我们需要安装赛车刹车片。与舒适型刹车片相比,它们将压力点移向踏板行程的前段,因此抓地力更强,更持久,并以更高的减速值来回报驾驶者所做的努力(没有助力器!)。
而这是GP赛道的福音,它看起来要比实际驾驶带来的感受平庸得多。基本上,赛道由八个弯道组成,其中一半实际上只是拐角。但它们要么是上坡,要么是下坡,要么悬空,要么是同时具备以上特点。不过,KTM的赛车手赖因哈德(莱尼)·科夫勒在前面领航。他开着原版的GT2赛车,太棒啦!
不过,这里的挑战远远小于KTM可实现的速度水平。经过几轮试跑和线路查看,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邀请你加入我们。准备好了吗?
开始比赛! 于是,沿着长长的起终点直道,上山来到一号弯。瞄准内侧的路边,开足马力,让动力带你冲向水泥墙。我们之前是否抱怨过转向不严谨?特此更正。我们现在感受到的是高度精确、绝对直接和直观。
越来越大的推力使得机械锁定的后轴稍微转向过度,并最终在下一个山坡上发力。上坡时,可以再全速踩下钢制刹车(陶瓷刹车是选装件),选择一个方向,再次提前踩下油门,做一次最小的修正,或者干脆通过小幅换挡把摇摆的车尾扶回车道上。第三、第四、第五。现在到了下坡的时候,非常陡,涡轮增压嚎叫,满身鸡皮疙瘩,臀部充分紧张。千万不要在狭窄的右侧车道上犯错,否则就会掉下去。能适应吗?很适应,只有在刹车时汽车才会有短暂的晃动,不过在弯道出口处的缓冲区仍有足够的空间—这就放心了!
赛道的拐角部分现在已经结束,接下来的是弧线,所有的顶点都深埋在弯道中,但抓地力和极限时的可控性一样高的话就可以应付。
当然,弯道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杯赛轮胎反应缓慢,GT-XR使用传统的米其林Pilot Sport 4S轮胎投入战斗。而你会笑着说真的不需要,它让人觉得很冲动。怎么会呢?首先,由于车身重量较轻,在整个10圈的比赛过程中,尽管持续施压,但是抓地力也没有衰退。其次,轻柔的过渡有助于摸索和适应—也因为过度自信而总会导致前轮出现打滑。一旦开始摩擦,只要松开油门,235就会再次抓住地面。同时,装有295轮胎的车尾似乎被贴在了线路上,因此,你可以在系好安全带的情况下冲过两个左转弯,然后反向甩尾—天哪,感觉太棒了!
放松?不可能,因为讨厌的终点还在后面。终点由斜坡下的两个右角组成。第一个拐角是转弯点和速度之间的悬念游戏。在第二个拐角,我们需要把动力带到起终点直道上,而不是跑出去。此后,我们再次振作起来,直到7点前,再次沐浴在轰鸣声中,再次感受冰冷的金属质感,然后前面的莱尼已经在冷却圈中。这时,一个问题出现了。GT-XR在大牌云集的演唱会上处于什么地位?比911 GT3更轻,稍有点弱,但有涡轮增压! 因此,它应该很容易就能满足欧冠联赛榜首集团的要求。
从赛车场到公路——很少有如此恰当的宣传语。除花纹轮胎外,新的X-Bow GTXR完全符合人们对GT赛车的想象:超灵活、狂暴的推进力、无过滤器,价格昂贵。
KTM X-Bow GT-XR
车身
双座轿跑车,长4626 mm,宽2041 mm,高1164 mm,轴距2850 mm,行李厢容积160 L,
整备质量1250,承载质量350 kg
发动机
直列五缸,涡轮增压,排量2480 cm3,最大功率368 kW(500 PS)/6350 rpm,最大扭矩581 Nm/5550 rpm
传动系统
后轮驱动,七挡双离合变速箱
底盘悬挂
前后双叉骨/弹簧支柱,前后盘式制动器 前后,轮胎前235/35 R19,后295/35 R20
行驶性能
0~100/200公里/小时 3.4/6.9 s,
最高车速 280 km/h
综合油耗(WLTP) SP 9.1 L/100 km
基础价格
339 031 欧元
强如凌云,没有好的四驱和三大件怎么能干这个活?
广汽传祺这次牵手华为,推出了联合创新下的首款车型—向往M8乾崑系列,一台含华量极高的MPV车型,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辆车到底如何?
花50万买不到库里南的后排,却能坐进比头等舱更奢的“移动宫殿”!你敢信吗?
同是9系旗舰,为啥腾势N9更有底气
易三方是个什么存在,腾势N9在城市中的自由已经无人可比,关键时刻的安全保障也无人能敌
溜背造型+越级尺寸+优秀空间+一如既往的厚重感,吉利将最擅长的事情再次放到了这辆星耀8上,还有令人惊喜的续航表现和负荷能力。
30万预算买二手车,选择非常之多,除了常规的轿车和SUV,还有偏向性能风格的车型,就比如天津澳康达二手车在售的这两款,2020款 保时捷Macan S 3.0T和2020款 AMG GLC 43 4MATIC,旗鼓相当的两位选手,那么,到底选谁好呢?
智己L6底盘技术对比:用「黑科技」重新定义20万级操控天花板
智己L6:20.49万起定义智能驾控新标杆,百万级体验触手可及
限时焕新价23.58万元 领克09 EM-P四驱Max大五座上市
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让中国品牌在车身形态方面更加的多样化,一些原本中国品牌不太愿意尝试的领域,如今也开始有了中国品牌的身影,比如敞篷跑车领域,娜娜姐身边这台MG Cyberster就是一台纯电动敞篷小跑车。
20.49 万起!智己 L6 上市,以科技重塑智能出行新标杆
智己L6:20万级移动头等舱的科技革命,重新定义智能出行天花板
《智己L6:唤醒自然基因,领航未来出行》
购买半年多的岚图梦想家,频繁出现网络无服务故障,这次跟车前往售后服务中心,终于找到了原因。
智己L6上市48小时:一场关于智能出行的技术民主化革命
比小米便宜2万,比极氪多激光雷达!20万级纯电轿车性价比天花板是这样炼成的
第一届小车运动会,谁是冠军?
静态体验腾势N9,它跟其他奶爸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特别能装
在汽车安全领域,风云系列车型凭借硬核实力屡创佳绩。继T9龙山碰撞、品牌安全之夜等大事件后,风云T9再次成为安全焦点,以卓越配置与扎实用料,彰显“安全至上”的造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