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车圈开卷“一体化压铸”,特斯拉不再一枝独秀

车圈开卷“一体化压铸”,特斯拉不再一枝独秀

新能源车站 1398浏览 2023-12-29 IP属地: 上海

2023年车圈真是“卷卷不休”,在仅剩下10天时,又掀起了一股“一体化压铸”热潮。

从12月20日起,星纪元ES、蔚来ET9、问界M9、极氪007、小米SU7等重磅新车相继压轴登场,无一例外都卷起了一体化压铸技术,这也是特斯拉实现降本增效的三大黑科技之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加剧,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关乎“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引得车企竞相布局一体化压铸技术。东方财富、民生证券等专业机构均预计,2024年将会涌现出相当一批一体化压铸车型。

就在自主车企奋起直追之际,网上又在盛传“特斯拉一体化压铸获重大突破,成本再降50%”。一体化压铸技术,真有这么香吗?有了如此神助力,特斯拉会不会转头又举起“价格屠刀”?自主车企能不能凭借一体化压铸布局,获得更多对抗价格战的底气?

降本是个“伪命题”?吉利如此布局一体化压铸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传统的“冲焊涂总”工艺,一体化压铸能显著减少零件数量及焊接工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但目前在降本方面上并不具备优势,甚至在短期内都成本居高不下。

中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同样年产10万辆车,采用冲压焊接工艺,设备总投资约为5.2亿元,采用一体压铸工艺,设备总投资提升为7.1亿元。除了压铸机、模具等设备投入,新材料与新工艺导致良品率低的问题,直接拉高生产成本, 特斯拉作为一体化压铸技术的“首倡者”,更是不能幸免。

车圈开卷“一体化压铸”,特斯拉不再一枝独秀

据媒体报道,特斯拉用了近一年时间,才将一体化压铸后地板的良品率从30%提升到70%-85%。去年特斯拉德国工厂停止巨型铸件生产,德国格伦海德超级工厂一度被称为“铸件墓地”,都是因为废件率太高。目前特斯拉宣称后地板良品率已提升到90%,有业内人士认为,这还是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通过降低零件管控质量标准,换来的高良品率。

相比之下,吉利、长安、一汽等传统车企,由于多年来应用压铸技术制造小型零部件,如发动机缸体、变速箱壳体、后纵梁等,在压铸工艺与材料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压铸参数经验,因而在良品率方面更具优势。

极氪副总裁赵春林就曾在个人微博上公开表示,“友商这个压铸件在极氪根本就出不了厂”,并发布了多组对比照片,从多个维度表明,极氪的工艺标准和制造技术明显高于特斯拉,铸件产品的机械性能、刚性和耐久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据透露,目前极氪009 的一体压铸后地板良品率在95%,还在稳步提升中,将带来立竿见影的降本效果。

车圈开卷“一体化压铸”,特斯拉不再一枝独秀

另外,一体化压铸的模具通用性和灵活性很低,基本上是为一款车量身定制,如果这款车销量上不去,就很难均摊前期投资成本,但极氪是个例外。

极氪近期发布了全球首创的中段一体式压铸“蜻蜓结构”,采用可变延伸设计,可柔性适配车型的轴距带宽达到206mm。目前已首发搭载在极氪001 FR上,可使生产效率提升20%、整车减重 7%,未来很有可能快速用于SEA平台的不同车型,助力极氪以及吉利实现增效降本。

车圈开卷“一体化压铸”,特斯拉不再一枝独秀

剐蹭相当于换车?自主车企破解技术短板更积极

一体化压铸对车企的降本效果不明显,对车辆后期维修成本的影响却十分明显,这也是目前该技术最大的短板。

在中保研去年发布的汽车安全指数测评结果中,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这一项,Model Y得了最低分P(较差)等级。无独有偶,从2021年底,保险公司大幅上调特斯拉ModelY保费,涨幅高达80%,更加坐实了Model Y不耐撞、维修费用高昂的口碑。

车圈开卷“一体化压铸”,特斯拉不再一枝独秀

但特斯拉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在今年的特斯拉投资日上,特斯拉发布了升级版的车身一体化压铸技术,将整车车身分为6个模块单独生产,最后像拼乐高一样进行拼装。按照这种生产模式,全车将只有6个以压铸件为基础的“大件”,一旦损坏维修成本恐怕会更高。

相比之下,自主车企明显对降低用户维修成本更为重视。极氪通过创新的四段式碰撞分区策略,并设置了可拆卸的缓冲结构,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经济实惠的维修选择,从而解决了这一用户痛点。

小鹏也在努力改善这个问题,尝试将易碰撞的某些部件独立,从而在发生事故后可以部分进行更换或维修。

只是最新上市的问界M9有点悬。从目前的披露信息来看,问界M9整个车身后部有三个一体式压铸铝合金件,除了后地板,左右后侧围各一个,而侧围是比较容易“受伤”的部位,难道问界M9用户也要切身体会Model Y 车主“剐蹭相当于换车”的烦恼了?

好的技术创新,必定会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方受益。在一体式压铸领域,特斯拉降本增效的优势也并没有马斯克所声称的那么明显,吉利等自主车企已经迎头赶上,良品率与用户体验等方面甚至有所赶超,特斯拉创造的“首因效应”正逐渐淡化,为自主车企完成超越打下伏笔。

文章标签:
国际赛事
 
相关推荐
新能源车站 819粉丝    287作品 关注 每天为你带来新的汽车知识
推荐作者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