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迩言
编辑 | 志豪
车东西2月27日消息,今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果发布会正式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发布多项百人会研究课题成果和计划。
对于接下来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多位专家给出了自己的预估:2030年全球乘用车销量将超过8千万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将达到50%,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千万级,市占率将达到70%。同时伴随着技术普惠,高阶智驾将从25万元左右逐渐下探到15万车型。2030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车企中,中国车企有望占据多个席位。
本次会议上,多位行业专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洞察,并给出建议,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急不得,但市占率的提升、新旧转换拖不得。重担在肩,中国汽车产业要抓住时机,完成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的三场重要变革。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提出了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主要趋势,他将其预测划分为2026年之前,2026~2030年期间,2030年以后3个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
他表示,2026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将占到市场的主导地位。在此期间,新能源产品从长工况到极端工况发展,新能源汽车产品对极端工况的适应性更强。在技术路线方面,新能源汽车产品将从纯电为主到纯电和增程并举,尤其是A级车市场体现的将更加明显。同时,他也提到,插电产品的市占率将逐渐逼近纯电,至少2026年之前,插电式汽车将保持高速增长不会变,但最终纯电产品还是主体。
在此过程中,车企方面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博弈到了白热化程度。车型方面电动化呈现大发展,新能源从轿车向卡车普及,在未来新能源卡车的增长会超过新能源轿车增长率。
紧接着,欧阳明高也介绍了从2026~2030年的中周期趋势,他表示,2030年新能源革命将迎来爆发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千万级,市占率将达到70%。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0亿kWh。车能路云将塑造产业新生态,通过点线面拉动产业协同发展。
他还提到,2030年是新能源革命爆发期,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将呈现协同发展。
而到了最后一阶段,欧阳明高称其为长周期趋势,他说“现阶段,观念冲击与负面情绪到达了白热化程度。但随着新能源革命的爆发,这些观念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对于接下来,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欧阳明高也做了深入解读。
风险方面,其一是技术颠覆的风险,欧阳明高称,现在到处都有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固态电池难度很大,切勿急功近利,否则欲速不达。
其二是商业颠覆的风险,同质化竞争加剧,中国车企处于投入期,盈利困难,要防止新能源汽车被大规模购买的风险。
其三是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风险,特斯拉正在向完全自动驾驶迈进,可能会造成危机。
其四是政策滞后的风险,车网互动要从上到下推不好推,其中涉及改革问题。双积分架构偏低,激励作用不大,要使商品的绿色属性获得更多市场机会。
其五是产业进程的风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急不得,但市占率的提升、新旧转换拖不得。跨国车企转型急不得,而中国车企的新能源革命拖不得。
欧阳明高表示,电动化是科技平权的产物,那中国的机会在哪里?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要实现三场改革,上半场的电动化要靠电池储能实现,下半场智能化改革要靠车联网构成闭环实现,除此之外,还要实现低碳化,让汽车产品交通消费赚钱功能齐全,这样才可能颠覆商业模式。
欧阳明高称:“未来虽然有风险,但是机遇更大,中国车市会经历严寒的考验,可能还会有点倒春寒,但总会迎来春暖花开。”
在欧阳明高阐述完未来趋势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发布了百人会与麦肯锡联合研究报告的关键成果。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
他表示,全球新能源市场方面,2030年全球乘用车销量将超过8千万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将达到50%,且各地区渗透率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消费者方面,欧美消费者对智能化功能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而在技术驱动和引领下,中国消费者将智能化功能视为寻常配置的同时将更重视基于智能化能力的个性化场景。
技术方面,锂矿价格有望迎来进一步下探,智能驾驶技术和生成式AI将推动全球智能出行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智能驾驶和生成式AI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促使高阶智驾从25万元左右逐渐下探到15万车型。
▲高阶智驾上车价格下探
产品层面,新能源汽车将在生成式AI等技术支持下,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实现五大核心功能的转变。
供应链层面,2030汽车供应链将呈现出两个变化与一个不变:从全球标准化到区域差异化,从欧美推动创新,到中国和欧美并驾齐驱。没有国家能完全自给自足,跨国供应链将继续维持。
紧接着,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鸣宇分享了接下来的几大趋势。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鸣宇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方面,203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规模将超过8千万辆,其中海外核心市场的乘用车规模将接近3千万辆;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推动下,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逐渐攀升,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自主品牌的国际化;2030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车企中,中国车企有望占据多个席位。
▲未来全球市场格局变化
产业格局方面,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成熟,未来3~5年中国车市将出现更多的兼并购和深度合作。全球头部三家新能源车企的盈利性随着规模的提升逐步得以改善。规模之外,车企还有一系列短期和中长期抓手以释放盈利潜力。
核心能力方面,全球领先车企将通过五大核心能力建立起“护城河”,包括核心软硬件自研及迭代能力、成本的极致把控能力、跨生态平台运营能力、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能力、高效的体系化组织能力。四类企业将脱颖而出,其中包括前沿技术的创新者、成本极致的把控者、生态平台的运营者、细分赛道的引领者。
本次会议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也发布了百人会2023重大研究课题成果与2024重大课题和大型活动计划。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师建华提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2024年初步拟定了5个重大课题、25个专项课题。其中重大课题包括: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的着力点、路径和效果;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融合路径;推进中国汽车产业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路径与保障体系;汽车行业内卷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新阶段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政策研究。
同时,师建华也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也将在今年围绕行业发展需要召开9场大型会议活动,期待大家的关注。
近期,有新势力高管在朋友圈宣称,今年第四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出现3家头部企业吃掉70%以上的市场份额,集中度将超过燃油车。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将更加普遍。
但是目前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只有少数头部几家,更多车企还处于技术构建形态初期的巨额投入阶段。对于全球市场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相比于跨国车企集团,还需要提升整体的盈利情况。
按照欧阳明高的观点,中国车企要通过模式创造价值,靠品牌挣钱,通过品牌溢价,销量积累,技术的积淀和服务实现盈利。只有准备充足的弹药,才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革命中活下来。
豪华不等于卖高价,13.99万元就能彰显奇瑞风云A9L的强大
《早懂车》最新获悉,在刚刚过去的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单月交付4154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销量也许是冰冷的数据,但它背后,涌动的是一场与用户相关的深度共振。也有很多人好奇,中国品牌二十多年没啃下来的“高端轿车”这块硬骨头,为什么偏偏让一个年轻的享界做......
城市SUV别来沾边!捷途自由者草原越野实测,稳得一批!
破百仅2.7秒,比亚迪汉家族交付破百万辆,闪充5分钟续航400km
首试仰望U7,感受黑科技带来的震撼!现场演示高速爆胎、美式截停、负侧倾、金卡纳等,无论是哪种状况,搭载的易四方和云辇 - Z瞬时调整四轮扭矩,保障车辆稳定行驶直至停车。
智能驾驶新纪元:《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深度解读
比亚迪泰国投产一年达成9万辆交付,海外本土化策略初见成效!
7月8日,在“悦享自成”2025享界用户星享之夜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与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共同揭幕享界全新车标“寰宇之星”。
比亚迪正式宣布为智能泊车兜底,重塑消费者对智能驾驶信任!
为智能泊车兜底,比亚迪天神之眼车型车主乐开花,出问题后官方担责。
奇瑞风云A9L上市,指导价14.99万-20.79万,是一款C级旗舰轿车
7月9日,BYD官宣在中国市场率先实现媲美L4级别的智能泊车功能,并做出承诺,在中国市场,对于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和损失问题全部兜底,BYD直接为你承担相应责任。这下很多新手司机都舒服了,马路边经常被狭窄车位被吓到,又不放心智能泊车怕......
比亚迪承诺为智能泊车兜底,天神之眼即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智驾OTA,本次天神之眼OTA升级全面覆盖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板块十余项功能,涉及天神之眼A/B/C三大平台多款车型。 #为智能泊车兜底#
#大拿V1 #上汽大通 #创富
智能泊车出了事故,厂家还会给兜底?你敢信? 但比亚迪就这样做了,#比亚迪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这波操作,友商跟不跟?
又一个“9”字辈全尺寸SUV来了,魏牌旗舰SUV即将杀入市场。
车企的“法务部”困境:不行?那不行!行?更不行!
一辆燃油车,一箱油可以轻松续航1000公里,但一辆电动车可能500公里都费劲。因此,续航是电动汽车普及的最大障碍。
2025开创全民智驾 为智能泊车兜底
现在买车,智驾能力很重要。智驾分不同等级,L4级意味着在特定情况下,车子能自己开,司机基本不用管,就算出事了由车企负责。但目前很多智驾出了问题,责任说不清,经常要车主自己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