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庭用车和商务出行的需求增加,一款既适合商务又适合家庭的纯电MPV车型便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首选。近几年MPV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北汽制造瞄准用户注重车型性价比和大空间的需求,推出锐胜王牌E-M7。从外观、内饰、空间、成本等多个方面来看,锐胜王牌E-M7无论是商务接待还是家庭出游,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MPV车型作为家庭用车,拥有强大的实用属性,锐胜王牌E-M7在实用基础上又提供了卓越的性价比和丰富的功能配置。锐胜王牌E-M7售价亲民,售价区间在8.78万元到18.68万元之间,降低创富门槛,是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车。根据配置车型不同有不同的续航里程,满足不同预算、不同场景用户需求。
锐胜王牌E-M7采用高效电池组,不仅有充沛的动力和稳定的续航,还省电,无论是平路还是爬坡,都有平顺舒适的驾驶体验。购车还有优惠的政策,为创富者减轻购买汽车的负担,降低致富门槛;提供免费保养服务,节省日常保养费用,让致富之路更加轻松。
锐胜王牌E-M7车身尺寸5249mm、1870mm、1950mm,长轴距赋予了其宽敞舒适的空间,宽大的车身给用户提供了充足的内部空间,坐在车内头部和腿部的活动区域灵活宽敞,多人乘坐也不会有蹑手蹑脚的感觉。锐胜王牌E-M7采用的是大空间平底设计,所以车内实用空间充足;后备箱最大容积可以达6.1平方立米,满足更多的装载需求,后排座椅可以推倒,进一步拓展空间;提供了多种座椅布局方式选择,适用于自驾游和高端商务出行;车内还设计了多个储物格,有利于存放随身携带的生活物品,考虑十分周到。
来到车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双联屏设计,配备的中控智能屏具有手机互联、倒车影像、娱乐等实用性的功能。多功能方向盘采用的皮质材质包裹,摸上去柔软不闷汗,方向盘还具备定速巡航和功能调节等功能。车内的座椅采用仿皮和织物材质,参考人体力学理论,拥有有力支撑力和舒适包裹感,久坐也不会腰酸背痛。锐胜王牌E-M7还配备了AUTO HOLD、无钥匙进入等设备,增加实用属性,丰富的功能让出行更便捷。
锐胜王牌E-M7空间大、配置高,综合实力表现不俗,具有多功能用途,满足多种创富场景选择。如果你想购买一辆车帮助你早日实现创富的美好生活,不防试试北汽制造锐胜王牌E-M7!
上汽通用汽车东岳白金工厂第650万辆整车下线
7月3日,“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第100万汉车主交车暨汉L赛道体验日”活动盛大举行,众多媒体与用户齐聚比亚迪合肥赛车场,一同感受汉L的魅力!汉家族上市五年全球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20万级首个交付破百万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向上之路中,汉家族已成为一面鲜明旗帜!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举行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罗德里格斯、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等中巴嘉宾共同见证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这也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
方程豹6月销量近19000辆,钛3月销破万,豹5蝉联冠军
国产新能源汽车都值得去选择,友商大可不必拦截小米汽车订单
“德系品质+中国智慧”相互赋能,上汽大众将开启下半场的全势能加速。
比亚迪汉家族交付破百万,汉L赛道体验日引爆性能狂欢
还有很多话想说,也还有很多话没说出口。
10款大尺寸SUV排队上市,下半年买车的人有福了
近日,上汽大众途岳家族再叠新BUFF,在限时一口价7.99万元起+整车终身质保“双王炸”的基础上,再推“3年0息”购车金融政策,分期购车3年内无需支付利息,首付仅需7,990元起,“三管齐下”创途岳家族拥车门槛新低! *详情请洽上汽大众授权经销商
汉家族百万交付创中国新能源巅峰荣耀,汉L赛道体验日盛大启幕
26万元起,上汽奥迪A5L开启预售,华为智驾能否成为新突破?
比亚迪汉家族交付破百万,汉L赛道体验日引爆性能狂欢
途虎宣布投入十亿补贴,助力加盟商降本增收,提升竞争力
3年0息、首付7,990元起!途岳家族拥车门槛创新低!
7月3日消息,作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燃油车,自打亮相起,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就可以说是备受瞩目,日前新车正式开启了预售,共推出了5款车型,预售价26万元起。
7月3日,“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第100万汉车主交车暨汉L赛道体验日”活动盛大举行,众多媒体与用户齐聚比亚迪合肥赛车场,一同感受汉L的魅力!汉家族上市五年全球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20万级首个交付破百万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向上之路中,汉家族已成为一面鲜明旗帜!
【英俊的车车报道】7月3日,“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第100万汉车主交车暨汉L赛道体验日”活动盛大举行,众多媒体与用户齐聚比亚迪合肥赛车场,一同感受汉L的魅力!汉家族上市五年全球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20万级首个交付破百万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向上之路中,汉家族已成为一......
极致AI科技与满配舒适兼得,跨时代的AI汽车小鹏G7正式上市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特斯拉在Q2迎来史上最大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