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的ADS 2.0补强之后,它最主要的核心变化,是打通了车辆从空旷园区到地库的泊车功能。相对来说,这在泊车域中,也算是一个长尾场景,存在一定的多样性。而具体更新的信息,是AVP功能在开放地面、园区道路,时速最大能达到30km/h,并且支持园区到地库的泊车。
然后,AVP功能在执行的过程中,车速是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需求来手动调节,但,地面速度5-30km/h、地库速度5-20km/h。对速度还是做了一定的限制,而且也给了驾驶员一定的决策权力,就是可以手动调节对速度的控制,而并非速度是全权由算法来决定。
那么,这次更新之后,我们除了需要注意功能上的增加之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要明确的对这次ADS 2.0的更新有一个认知。感知能力提升,并且夜间的识别能力更精准,包括熄火、没开灯的静止车辆,可以像人类司机一样完成绕行。之后,是对乡村道路、窄路以及没有信号灯的直行路口,会做出降速操作。
最重要的一点,是行车记录仪有行车水印了,而且能显示整个过程的时速、踏板状态,智驾状态信息,并且能区分智驾运营和人工干预(责任划分会依靠这个)。而这些性能升级,是没有做硬件上的调整的。
关于AVP功能的提升:
代客泊车辅助(AVP)新增支持露天停车场;
代客泊车辅助(AVP)支持手动调速功能,园区地面场景可设定的目标车速范围为 5km/h-30km/h;地库内场景可设定的目标车速范围为 5km/h-20km/h。
ADS其他更新信息:
优化ADS能精准识别熄火未开灯的静止车辆,可以更合理、更类人地进行判断及通行;
优化NCA智能限速功能,过乡村窄路、雾天等特殊场景下智能调低车辆速度行驶;
ADS 3D视图新增“远山天际线”显示效果;
优化智驾报告的里程统计和显示;
行车记录仪新增行车信息。
其实主要更新就这两个点,通过实测之后大概讲一下使用感受,先是从园区内到三层停车场的工况。进入园区之后,自动前往默认停车位(L3层),在园区内会根据规划的路径到达指定的停车场,路上会偶遇路边行人、停靠车辆以及较度多的无信号灯路口。
其实这是做了一定距离的“城区NOA”功能,可以理解为小规模的城区NOA的意思,路上存在一定的路况多样性。而这一段在园区里的辅助驾驶,完成度很高,遇见行人会有规避和预留通过空间,在道路标识混乱以及不清晰的情况下,能继续沿着车道线(规划路径)行驶,最终到达地库入口。
做好这部分场景,有挑战么?
相对来说,依靠目前的智能感知硬件,包括激光雷达这一套设备,做好区域内的辅助驾驶+泊车域的打通,难点几乎没啥了,把城市NOA那套算法照搬过来就行,而且还是沿着规划路径行驶到指定地点,之后才开始进入AVP的泊车域。
挑战就是,怎么把园区内和泊车域之间的衔接处理好,没有停顿和卡顿等切换的感受,做到无缝衔接。不过目前来看,使用效果不错。
之后到了停车楼后,车辆行驶到3层停车位后,按照指定停车位停入车位,整个过程大概持续5分钟左右,没有紧急制动也没有闯入逆向车道。但,在园区内可能是由于道路设计比城市道路略窄的原因,车辆行驶时,偶尔会骑着分道线行驶。
建立在全套的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设备应用的基础之上,才有了打通两个场景的前提。整体的使用效果来看,至少在园区以及停车楼两个工况下,能够流畅的完成指令,并且两个工况下的衔接很自然。
在ADS 2.0的自动泊车功能使用场景逐步扩大之后,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的同时,其实也是会增加一定的风险。例如,在园区内泊车到停车楼,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长尾的场景,会应对更多的突发情况,比如行人、车辆以及其他情况的发生。
而想要打通两个模块之间的衔接,只是基础的感知配置是不够的,以目前的判断是最好是成熟可靠的纯视觉+高算力芯片方案来做,另外就是上车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原因很简单,在进入停车场之前,是需要经过一段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且存在变量的驾驶工况。那么此时需要应对的,是车辆在较为开放的路段行驶,需要做的感知其实不亚于城区NOA的需求,要做到更好的细节感知。
原本的自动泊车功能,只是局限于停车场这一个相对单一的场景。但现在的趋势,是逐渐打通与城市NOA工况之间的衔接,从园区内的智能驾驶开始,这会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
那么,现阶段的挑战是什么?
技术层面,其实由于两个工况现阶段基本都已经可以拆出来成熟的应用了,所以难点和弊端几乎没有了,剩下的就是,如果在园区到停车场的这个途中,出现事故,该怎么界定。不难发现,这次更新后,ADS的行车记录仪,增加了充分的行车信息,包括驾驶员与智能驾驶的区分。
但,自动泊车功能并不等同于完全自动化驾驶,它仍然是一个辅助功能。驾驶员在使用自动泊车时,通常需要控制档位和刹车,并保持警觉准备随时接管车辆控制权。而更新后的园区内行驶,应该也是属于泊车域的一环了。
所以,如果事故是由于驾驶员未能按照操作要求控制车辆,或未能及时接管控制权导致的,那么承担责任的还会是驾驶员。
还有上面提到的,手动调速这个权限,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更多的控制权依旧握在驾驶员的手中,而算法更多还是起到辅助作用。
在华为ADS 2.0之后,这种打通半开放路况+停车位之间的模式,会越来越多,技术难点不多,只是对算法以及感知硬件会有一定需求。所以更新、使用的依旧是那批配有高阶智驾硬件+软件的产品。
技术层面不会有硬伤,华为的这次更新,是先给问界M9做的OTA(1500个名额),因为它现在无论是智能驾驶硬件还是整车的底盘用料等,都是最好的,而且车身尺寸也是问界系列中最大的。应该还是在从测试中寻找问题,至少目前来看,压着园区车道线行驶,就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高考生别错过!手机里的宝藏功能,承包志愿填报到毕业狂欢
轻薄与强悍的完美平衡!vivo X Fold5 折叠屏深度体验报告
高考出分后别慌!这三个功能让志愿填报+旅行省钱一步到位
从“能热就行”到“真香警告”!这款微波炉让我重新爱上热剩饭!
日前,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在苏州盛大举行,此次峰会上,高通携手广大主机厂、供应商,展示了骁龙座舱平台至尊版、Snapdragon Ride平台至尊版等汽车平台,以及落地方案,展示了基于舱驾融合理念下的汽车智能新体验
挂耳式耳机什么牌子好?怎么选?开放式耳机测评推荐
颠覆传统豪华:阿维塔06带来的不只是变革
日前,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在苏州盛大举行,现场,除了有高通汽车平台硬核展示之外,还云集了汽车领域的诸多大佬,留下了不少精彩瞬间
骨传导耳机也能这么好听?南卡Runner 4让我彻底抛弃了入耳式
单导华夫格T恤和亨利POLO衫,物理速干+防晒抗静电到底有多强?
在生物柴油上涨的推动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随之修复。
华为智驾灵魂人物空降,吉利迎来iPhone时刻
罗姆宣布,与领先的车规芯片企业芯驰科技面向智能座舱联合开发出参考设计“REF68003”。
当方盒子遇见摇滚灵魂,iCAR V23以先锋态度助燃苏见信「尽兴而活」成都巡演
过去三年,Mini LED毫无疑问是电视行业最热门的显示技术赛道。2024年成功超越三星、拿下全球Mini LED电视销量王冠的TCL,无疑具备了“居高临下、全球领跑”的强大品牌势能。刚刚过去的618,TCL又以绝对优势登顶京东电视品类成交额榜首,让外界再一次看到了TCL的王者实......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激烈角逐中,“打死不做增程” 的呼声背后,是对更优技术方案的探寻。长城汽车的 Hi4 技术应运而生,以破局者之姿,重新定义混动四驱新标准,尤其是在与增程技术的对比中,优势尽显。
不知道大家茶余饭后有什么兴趣爱好?机车?钓鱼还是拍照? 对我来说,每天下班之后玩几轮单机游戏,例如《NBA 2K25》、《黑神话·悟空》等等,对于不抽烟、不喝酒的中年男人来说,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乐趣。 既然是单机游戏,那就离不开“游戏手柄”,从少年的红白机到如今的Switch......
比亚迪前段时间兆瓦闪充技术的推出赚足了眼球,很多车企看到后随之发布了自己的高压技术平台,可以看到,比亚迪的确在引领行业发展,但是兆瓦闪充我们目前能够看到哪些瓶颈呢?
森萨塔的 SIM200 绝缘监测设备可检测高压电气系统(如EV充电)中的潜在隔离故障以帮助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丰田全新2.0T引擎准备量产,马力至少400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