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禾赛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

禾赛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

车云网 4438浏览 2024-11-27 IP属地: 北京

在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时,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一帆首次提到,禾赛预计会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在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李一帆再次肯定盈利的预期,并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们还没有发现全球激光雷达行业中有哪家公司能在如此大规模交付的同时,拥有与我们一样的财务实力。”

11月26日,禾赛发布了其 2024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2024第三季度,禾赛实现营收 5.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超指引上限。预计第四季度有望冲击全球首个季度营收 1 亿美元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

如李一帆此前所期待,禾赛预计在第四季度实现 2000万美元盈利(gaap),成为全球首家季度盈利2000万美元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gaap)。同时,禾赛也有望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non-gaap)。

禾赛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

这几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行业增长迅速。根据知名战略咨询公司YOLE关于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的数据,2023年全球车用激光雷达市场份额 5.38 亿美元,同比2022年的3亿美元,增长80%。

但伴随而来的是竞争的市场激烈。YOLE数据显示,在营收、现金流、毛利率和净利率等关键指标上,绝大部分玩家在没有外部新融资输血的情况下,存续时间都不会超过2年。目前禾赛是行业中唯一一个经营现金流为正、有健康毛利率的企业,这也意味着禾赛能在未来多年内保持强大的“钞能力”和旺盛的财务生命力。

禾赛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

在上周禾赛十周年大会的内部讲话中,李一帆再次强调了营收和盈利的重要性,他说,收入是衡量一个科技公司是否靠谱的最重要标准,而毛利率是衡量公司领先程度的最重要标志。因为行业亏损是常态,所以净利润几乎是大家都不敢谈的话题,但它又是如此重要,因为它能真正决定一家公司的生死。

“盈利意味着你有钱且敢花钱,能投更好的产品,那你的销量自然提升,就有了更多利润,盈利一定是企业的最高目标。”李一帆说道,“禾赛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

激光雷达交付量大幅增长,国内外业务同步推进

根据禾赛第三季度财报数据,2024 第三季度,激光雷达季度总交付量达134,208台,同比大幅增长182.9%;其中ADAS 产品交付量为129,913台,同比增长220.0%。

今年前九个月,禾赛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 279,835 台,同比增长 108.2%;其中,ADAS 产品总交付量为263,148 台,同比增长 129.9%。

禾赛已连续两个季度交付量环比劲增近 50% ,预计激光雷达第四季度出货量将劲增近 20 万台,这一数字几乎等于禾赛 2023 年的全年出货量的22万台。

与此同时,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禾赛已与 20 家国内外汽车厂商 75 个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包括理想、小米、零跑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大众等知名头部车企。

其中在《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全球收入最高的 10 家国际汽车厂商中,有 6 家汽车厂商或其合资合作伙伴已经与禾赛达成了量产定点合作关系。不难发现,与禾赛合作的定点均为销量领先、激光雷达搭载率较高的头部车企,可以预见未来两年禾赛的营收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李一帆还透露说,没有任何一家在选择禾赛以后决定换成别人的激光雷达,但有不少选了别家的激光雷达后来选择了禾赛。从中也能看出禾赛的行业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季度,禾赛重磅推出了新一代旗舰级 360° 远距激光雷达 OT128,颠覆传统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的分立式器件架构,收发模块全面采用了芯片化设计,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兼顾了车规级可靠性,并可实现高效自动化量产,更易于规模化部署。OT128 的零部件数量相比于上一代减少了66%,核心生产工序所需时间比上一代大幅缩短了 95% 以上。

当前,OT128 已与包括文远知行、西井科技、Embotech、EasyMile 在内的 90 多家国内外客户达成合作,并已经开始量产交付。

禾赛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

在海外业务上,禾赛与一家国际顶级汽车品牌全球量产车型的合作项目取得关键进展,顺利迈入量产过渡的下一个重要验证阶段。

同时禾赛斩获一家日本排名前三的头部车企的 2 个开发验证项目,涵盖乘用车和 Robotaxi 领域。以及斩获三家全球 OEM 的 4 个开发验证项目,加速海外布局,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在国内市场,禾赛与零跑汽车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成功获得零跑汽车下一代全新车型平台激光雷达的独家定点合作,首款车型预计将于 2025 年量产。

同时禾赛斩获一家中国头部汽车集团旗下高端电动汽车品牌的 2 款旗舰改款车型。另外,禾赛还与中国最畅销合资车企之一的上汽大众达成合作,并成为其战略供应商。

在国内外市场狂揽优质订单的禾赛,不仅证明了其持续获得定点项目的能力,也将进一步奠定和巩固其在ADAS激光雷达的领先地位。

根据YOLE数据,2023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禾赛以37%的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在L4自动驾驶领域(包括Robotaxi),禾赛更是展现出了王者之风,以74%的市场份额绝对领先。

在全球头部 10 家 L4 自动驾驶公司中,有 9 家使用的是禾赛高性能激光雷达。禾赛近期还官宣成为百度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平台的独家主激光雷达供应商,单车搭载 4 颗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 AT128,这或将成为 Robotaxi 激光雷达市场最大订单。

禾赛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

从奢侈品到工业品,极致性能和极致成本双路径

根据此次的财报数据,禾赛第三季度营收增长21.1%,交付量增长182.9%。在毛利率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交付量增长远超营收增长,也也从侧面说明禾赛激光雷达售价和成本都在不断下降。

这也符合行业的整体发展特征,从激光雷达搭载车型的持续下探不难发现,激光雷达的价格其实是在不断下降中。李一帆透露说,六七年的时间,禾赛将激光雷达价格下降了 99%,“将激光雷达从奢侈品变成了工业品。”

很早之前李一帆就提到,激光雷达领域存在摩尔定律,即单位计算性能的成本,每12-18个月降低一半。其中一条路径是成本不变,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另一路径是性能不变,成本不断下降。禾赛选择的是性能和成本双路径演进,并且每条路径上都有代表作品。

以今年上半年推出的AT512和ATX为例。相比于第二代芯片的AT128,AT512的价格保持与AT128相似水平,但线束提升到512线、每秒点频从150万点提升到1230万点,实现八倍提升。而ATX的核心性能相比AT128有提升,但价格却下降了不少。

在李一帆看来,禾赛能实现持续降价又提高性能的办法是芯片化,这也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2017年,禾赛就选择芯片化路线,并且全栈自研芯片。目前禾赛的1~3代芯片均已成功量产并经历市场大规模量产的验证,AT512和ATX正是基于第四代芯片架构平台,实现“一套平台,多款产品”的开发理念,同时支持极致性能和极致成本双方向的产品演进。

同时,禾赛还选择了自建厂线,拥有自己的制造能力。目前,禾赛自有量产工厂赫兹制造中心已经正式投产,规划年产能为150万台。工厂核心工序自动化率已经高达100%,是目前全世界自动化最高的激光雷达工厂,40秒就能下线一台高质量激光雷达。

今年3月,禾赛的麦克斯韦智造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全球首个研发与制造一体化的激光雷达智造中心,也是禾赛“研发是制造的一部分”理念的具象化,实现了激光雷达从设计、研发,到测试、生产的全栈通链。

事实证明,将研发和制造放在一起,通过研发和设计、在早期阶段解决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确让禾赛快速建立了大规模、高品质交付的能力。这些努力都帮助禾赛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以及跨越鸿沟后实现千万量级出货的可能性。

禾赛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

跨越鸿沟后,做好“隐形的安全带”

去年李一帆提到“跨越鸿沟理论”,即高科技产品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过渡的艰难过程,比如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16%的渗透率是跨越鸿沟的基点。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1年其渗透率是13.4%,到2022年就达到26%,实现了“跨越鸿沟”。今年10月这一数字已经达到52.8%,也就是在中国每卖出两辆新车,其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车载激光雷达渗透率在今年3月也超过16%,到9月,15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的激光雷达渗透率达到24%,同样实现了“跨越鸿沟”。在2024年15万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00万辆的前提下,全年激光雷达的前装总量将超过100万。作为激光雷达一哥的禾赛,其出货量必然也是水涨船高了。

一边是激光雷达的高歌猛进,但另一方面,在高阶智能领域,端到端纯视觉和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技术路线争议也一直存在。

激光雷达在多重物理特征下形成的安全特性,是它成为智能驾驶竞赛中必备传感器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出于安全冗余的考虑,即便是在纯视觉路线上领先的车企,也依旧没有放弃激光雷达。

以华为乾崑为例,其 ADS 3.0依旧采用激光雷达,覆盖 25万以上的价格段,问界、智界、享界旗下车型都有搭载。与此同时,乾崑还有不含激光雷达的ADS SE版本,供更低价位的车型选择。

不难发现,即便是激光雷达的价格下降了99%,但千元量级的成本依旧是不小的挑战,是否选择激光雷达,很大程度影响了车型的定价区间。

在李一帆看来,激光雷达应该和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一样,不仅是一个功能件,更应该是安全件,是“隐形的安全带”。激光雷达解决的也并不是100%的问题,而是1%甚至更低的安全问题,但恰恰是这1%的corner case,对智驾才是最大的挑战。

总体而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技术路线之争,而是选择是否加安全件的问题。”

行业对安全的共识其实一直存在,比如长城汽车CTO吴会肖曾提到,“一旦拿掉激光雷达,还是会对一些极端场景产生较大影响。”余承东更是明确表示,“守护生命优于纯视觉,再贵的东西跟命比都不是个钱。”

禾赛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

但整个汽车行业以及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压力是与日俱增的。李一帆说,随着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极致效率和成本一定会是绕不开的主题,企业肯定是要先活下来才谈其他。但如果从实现安全平权的角度来看,这种极端环境也并不一定是坏事。

“我们每天跟人说我们在做新时代的‘隐形安全带’,那显然应该要求每辆车都装上激光雷达。但如果始终是十万量级,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会使用。所以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时代给予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到极致。”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车云网 4.6万粉丝    4248作品 关注 专注智能驾驶、车联网、后市场好多年
推荐作者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