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数据显示:
2024年11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43.7万辆和331.6万辆,环比增长14.7%和8.6%;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7%。
并且出口销量达到49万辆,同比增长1.6%;但是环比出现9.5%的下滑。其中乘用车出口41.9万辆,同比增长3.2%,环比下降9.9%。商用车出口7.1万辆,同比下滑6.6%,环比下滑7.3%。
11月份总销量和出口销量均呈同比增长趋势,行业价格竞争和置换补贴方案明显起到刺激市场潜能的作用。但增量的同时能否增收还要继续观察,价格竞争降低单车利润空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并不罕见。汽车流通协会也曾经发布数据对汽车经销商的现状进行说明,状况并非很理想;所以2025年将会持续以价格竞争为基础保证产销量,还是以其他方式竞争以提高车市活力只有拭目以待。
出口销量出现环比下滑或许与新能源汽车被加税有一定关系。
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到部分海外市场被加征关税且提升比例较高,加征关税会导致车辆在海外市场售价的上涨;价格没有了优势则很难保证出口销量。因为每一块市场都会有对应的流行品牌,并且往往会以其本土品牌为主。比如欧洲市场有大众、奥迪、宝马、奔驰、标致、雪铁龙、菲亚特等;日韩市场有丰田、本田、日产、现代、起亚等品牌;北美市场自然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车企,想要使其市场用户改变向来偏爱的汽车品牌而转向中国汽车品牌的怀抱,产品性价比是唯一的说服力。
国产汽车出口车辆实际以燃油车为主,多年来主要依靠性价比获得市场份额;在这一点上与日韩汽车品牌相似。
客观评价其品牌力并非特别强,除非是MG这种有用户基础的品牌。所以新能源汽车在开拓海外市场初期也需要具备价格这一优势。
然而加征关税正是在削弱这一优势,以保证其本土车企的生存。
所以新能源汽车出海之路该如何走下去还不好预测,笔者认为以带着供应链到海外建厂的方案更为可行。单纯的出口往往只能拉动其市场消费,并不能对其本土汽车产业带来帮助,反而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但是以合资模式合作建厂则是双赢模式,是类似于上汽大众、一汽丰田、北京现代、东风标致雪铁龙等模式;如果这条路能够走通的话,相信未来的海外市场会有不少知名中国汽车品牌。
并且车辆也会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看一看有哪些新能源车企能够先行迈出这一步吧。
上汽通用汽车东岳白金工厂第650万辆整车下线
7月3日,“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第100万汉车主交车暨汉L赛道体验日”活动盛大举行,众多媒体与用户齐聚比亚迪合肥赛车场,一同感受汉L的魅力!汉家族上市五年全球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20万级首个交付破百万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向上之路中,汉家族已成为一面鲜明旗帜!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举行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罗德里格斯、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等中巴嘉宾共同见证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这也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
方程豹6月销量近19000辆,钛3月销破万,豹5蝉联冠军
国产新能源汽车都值得去选择,友商大可不必拦截小米汽车订单
“德系品质+中国智慧”相互赋能,上汽大众将开启下半场的全势能加速。
比亚迪汉家族交付破百万,汉L赛道体验日引爆性能狂欢
还有很多话想说,也还有很多话没说出口。
10款大尺寸SUV排队上市,下半年买车的人有福了
近日,上汽大众途岳家族再叠新BUFF,在限时一口价7.99万元起+整车终身质保“双王炸”的基础上,再推“3年0息”购车金融政策,分期购车3年内无需支付利息,首付仅需7,990元起,“三管齐下”创途岳家族拥车门槛新低! *详情请洽上汽大众授权经销商
汉家族百万交付创中国新能源巅峰荣耀,汉L赛道体验日盛大启幕
26万元起,上汽奥迪A5L开启预售,华为智驾能否成为新突破?
比亚迪汉家族交付破百万,汉L赛道体验日引爆性能狂欢
途虎宣布投入十亿补贴,助力加盟商降本增收,提升竞争力
3年0息、首付7,990元起!途岳家族拥车门槛创新低!
7月3日消息,作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燃油车,自打亮相起,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就可以说是备受瞩目,日前新车正式开启了预售,共推出了5款车型,预售价26万元起。
7月3日,“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第100万汉车主交车暨汉L赛道体验日”活动盛大举行,众多媒体与用户齐聚比亚迪合肥赛车场,一同感受汉L的魅力!汉家族上市五年全球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20万级首个交付破百万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向上之路中,汉家族已成为一面鲜明旗帜!
【英俊的车车报道】7月3日,“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第100万汉车主交车暨汉L赛道体验日”活动盛大举行,众多媒体与用户齐聚比亚迪合肥赛车场,一同感受汉L的魅力!汉家族上市五年全球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20万级首个交付破百万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向上之路中,汉家族已成为一......
极致AI科技与满配舒适兼得,跨时代的AI汽车小鹏G7正式上市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特斯拉在Q2迎来史上最大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