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车界江湖 1395浏览 2025-01-13 IP属地: 未知

说真的,我对日系车一直没什么恶意,哪怕现在你正儿八经地问我“合资车有什么推荐”时,我依然会回答“日系车可以看看”。

但看归看,我仍然不理解为什么“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的老梗至今还能被拿来当卖点:前段时间的北京车展,本田展区就标了一句大大的Slogan——开不坏的广本车。

是不是真的开不坏?这挺哈姆雷特,毕竟雅阁的“失速门”、冠道的“刹车门”与“机油门”、安斯泰莫(Astemo)质检造假、凌派碰撞测试A柱变形、皓影碰撞测试A柱弯折......随便挑一个出来,都够各路网友发出各种灵魂拷问。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而不哈姆雷特的是,广汽本田在中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2024年只卖了47.06万新车,同比下滑26.52%。

什么概念?

也就稍微多过比亚迪的月销量一点。

眼见他宴宾客,自家楼却塌了,广汽本田不得已关掉了年产能5万辆的广州工厂第四生产线,投产新能源线,加速转型电动化。

大概两年前吧,我聊过本田的电动车,当时是因为一台叫“e:NP1”的油改电日版缤智(虽然本田对外宣称开发了全新纯电架构),你可能更熟悉它的艺名——乱码。

极湃这条线,目前来看是不成功的,因为无论1还是2,销量都很惨淡,以至于官方不得不主动降价。然而在吃瓜群众眼里,降价后的日系三傻依然是“这啥破玩意儿”。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不过嘛,极湃还算能上台面,再差都比VE-1好多了,要知道曾经VE-1的月销量只有1台。

对,你没看错,就是1台。

我第一次知道VE-1是在2018年,当时它还是台补贴前售价22.58万、综合续航只有340公里的“油改电”产品。

那个年代,“油改电”不算原罪,VE-1之所以卖不好,关键还是太贵了:虽然补贴后只要17.08万,但同样的价格,同时期够买入门级的雅阁了。

一边是冷门的小型SUV,一边是站在神坛上的中级家轿,这选择题真不难做。

然后,VE-1就“上市即谷底”了。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你说巧不巧,雅阁被打入冷宫也是因为“太贵”。

我不是说“上市两个月官降2万”,而是一台20万级的家用车,却连电动后备厢、前后驻车雷达、座椅加热通风这些该标配的功能都没有。

就连某车圈大V都亲自下场吐槽“以前的雅阁,靠的是品牌跟信仰;现在的雅阁,靠的是降价”。

所以,后来你才能在终端市场看到11万起售的雅阁。跟着,神车也迎来了无数人的口诛笔伐,什么《中年男人最爱的雅阁,只要11万了》、《焦灼的广汽本田,连雅阁也卖不动了》、《11万的雅阁救不了广汽本田》......

现在2025款的雅阁已经来到了10万元的区间,而且还是豪华版。如果你愿意贷款购车,首付只要1万出头就够了。

应该没人会想到,广汽本田的价格体系会崩的那么快、那么没有底线。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以前的雅阁有多风光,现在的雅阁就有多落魄。

同样的话,你拿去Diss其他广本车也适用。

就像冠道,因为空间够大、性能勾起够强、油耗也够好,冠道曾经是大五座SUV的代表,但后来随着理想L6、小鹏G9、问界M7的相继问世,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

这并不奇怪,毕竟人家都开始卷城市NOA了,冠道车主想体验一下自适应跟车都没办法。

严格意义上,屎盆子不能单纯甩给雅阁,说到底,这两年整个合资车市场普遍都ED,什么“库里南直降一套房”、“宾利飞驰直降110万”、“宝马i3不到20万开回家”、“玛莎拉蒂Ghibli裸车60万落地”......仿佛谁买了合资车谁就是大冤种。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国产一发力,就没合资什么事儿了。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合资车虽然没落魄到“被按在地上摩擦”的程度,毕竟新能源的市占率也刚突破50%不久,但有一说一,在小鹏P7、特斯拉Model 3、小米SU7这些竞品面前,插混雅阁揾食无疑是很难的。

国产新势力跑马圈地的效率,堪比“懂王回朝”。

大家普遍认为雅阁真正陨落是从十一代开始的,其实我也是那种不愿意给十一代雅阁外观买单的人:运动boy变成魅力型男不是坏事,但你得做好准备,当初愿意供养它的年轻人要Say Goodbye了。

为什么有人把雅阁卖不好的锅甩给设计师,懂了吧?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好消息是,举起价格屠刀后,雅阁确实好卖了很多,广本目前月销量能稳定破“万”的,基本只剩雅阁。「B级车常胜将军」和「中国汽车市场加价销售鼻祖」的Title,总算勉强保住了;

坏消息是,和25年前第一台国产雅阁下线时广本的姿态相比,“起步,就与世界同步”这种豪言壮语如今已经成了个笑话。

广汽本田现在的样子,绝对不是高锐和袁小华喜欢的样子。

跟雅阁同病相怜的是飞度。

我有个亲戚很粉这台“平民超跑”,差不多10年前,第三代飞度上市的时候,他就常常用爱打Call:久经考验的“地球梦发动机”,让平民超跑GK5一度站上了全中国第一巴图鲁的高度,甚至还成了能硬刚法拉利的霓虹利剑,那会汽车论坛不是很流行用“不怵法拉利的买菜车,了解一下”来形容飞度吗!

这么说吧,当时飞度的国民度≈五菱宏光MINIEV。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题外话,全世界的飞度车主大概有800万个,而在中国,飞度车主超过130万个。

中国人喜欢飞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对普通用户跟改装爱好者都很友好:尺寸小,方便停挪;油耗低,百公里加速成绩也不错;CVT无级变速箱换挡平顺丝滑;车内空间阔绰,改装灵活......

你仔细回忆一下,以前很多飞度的全生命流程是不是基本都按照“任劳任怨家用车”→“大改装交友利器”→“卖二手理财收益”这个模式来的?

因为飞度,广本的口碑也水涨船高,坊间一度调侃“世界上只有两种发动机,一种是地球梦,一种是其它”。

这本来是个happy ending的故事,怪就怪飞度后来不思进取,想一招鲜吃遍天,结果就是,国民买菜车被比亚迪海鸥吊打。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奇怪吗?并不,你看2024款,都卖到快10万了,依旧连中控屏都没有,倒车影像还得加装。相比之下,隔壁海鸥的高配版都能跟飞度低配版平起平坐。

2014年不买飞度的都是傻子,2024年买飞度的都是傻子......这话有点道理。

再退一步,同价位还有个无法逾越的神——比亚迪秦。

嗯,不讲武德就对了。

可能是受到雅阁的启发,极湃系列也尝试过以价换量,但不成功。

本质上,降价是个技术活儿,幅度小了,掀不起市场声浪;幅度大了,又容易打破盈亏平衡点,卖一台亏一台,而且还会拉低品牌价值。

就好像三菱退出中国市场,根源是无法通过卖车赚取更多利润后,恶性循环的结果。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你可能会说“广汽本田可以拿油车的利润来填电车的坑”。

Too young too simple。

燃油车的市占率本身就已经处在下滑状态,像 A00 级、A0 级、A 级和 B 级这种传统日系燃油车的基本盘几乎都在崩,尤其A 级和 B 级,同比下滑明显,而在“油电双线”同步持续降价的大前提下,广汽本田离丧失基准公信力的那天已经不远了。

日系车迫不得已的降价行为其实是一种应激反应,眼看似乎“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实际上早已陷入塔西佗陷阱。

另外,某种程度上广汽本田目前越来越像特斯拉——都是价格屠夫。

是本田太保守了吗?

我觉得多少有点关系,你看新能源,在VETC 发动机技术称霸燃油车的时代,i-MMD混动技术是何等风光,但本田并没有及早布局插混,我猜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插混车比较依赖充电设施,市场属性比较被动;第二,插混车的制造成本更高,不太符合日系车企的节俭精神。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即便后来本田赶上了新能源的末班车,成绩也差强人意,最典型的就是插混雅阁,纯电续航还不到100公里,而且没有快充。

广汽本田对新能源的认知,实际上就是整个日系车电气化转型的缩影。

比如油电同价,国产品牌想的是“我得把价值做到一致”,但日系车想的是“价格相同就行了”。

当初插混雅阁用 3000 元的“巨幅让利”,直线看齐纯油顶配雅阁,但砍掉了自动泊车、前后驻车雷达、BOSE 音响、变道辅助......也就是说,所谓的“让利”,其实是卖给你一台无法跟纯油顶配雅阁相提并论、也无法用3000元成本弥补的半成品。

何况,它的最大升级是“苹果 CarPlay 标配”。

如果你再拿什么“热效率”、“纯电续航”、“乘坐体验”来凹造型,那更能见识到插混雅阁的“领先”。

不过我承认,广本是挺卷的,起码都敢在后备箱堆料了。

同样是造电车,合资品牌还停留在上古版本,也别怪中国车主不说好话了。

我觉得吧,现在的合资车已经被国产品牌的规模效应打怕了,大家是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合资新能源的,以前论坛上一对无脑吹日系车的死忠粉,现在隔三差五就看到有人呜呼哀哉“日系车在中国的江湖没了”。

广汽本田想要继续和国产拼销量,可以,但请先自降身价吧,要不就别来沾边了。

高锐和袁小华掌舵的广汽本田,是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

江湖车评:

前阵子,广汽本田大手一挥玩了波裁员,因为赔偿丰厚,据说有2300人报名。裁员不是新鲜事,但像广汽本田这样员工积极参与裁员的,倒是少见,这至少说明:大概率他们自己是不看好广汽本田的未来。

广汽本田输了吗?没有,但广汽本田不懂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要不也不会在造电动车的时候天然就想着靠燃油车建立起来的品牌溢价继续通吃。

就算是不懂车的人,也知道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牲口都比合资新能源车过得滋润,在国产新势力的鞭打下,广汽本田哪天要是步三菱后尘,我一点也不意外。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车界江湖 1.4万粉丝    6559作品 关注 是非黑白终须明,车行江湖自有道。车界江湖,聚焦车界为您而来!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