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大改款”的G6帮得了小鹏的未来吗?

“大改款”的G6帮得了小鹏的未来吗?

元汽智驾 823浏览 2025-03-05 IP属地: 未知


 

文/王俣祺

 

导语:2月的新势力销量冠军又是小鹏,小鹏的2025就这样一帆风顺下去了?随着MONA M03和P7+的火爆,可见“发新车+造爆款”对于小鹏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大改款”的新G6又能不能成为MONA和P7+之后的下一个销量支柱?

 

 

爆款背后的隐患

 

今年2月,小鹏依靠3.05万辆的销量再次登顶了新势力月冠军,并且连续四个月突破了3万大关,同比增幅高达570%。

 

其中,MONA M03连续三个月交付超过1.5万辆,P7+也得到了月均破万的好成绩。

 

小鹏的这两个爆款可以说都诠释了“技术平权”的核心思路,把高阶智驾下探到15万级市场,成功复刻了小米SU7当时的爆款逻辑。

 

但在表面的光鲜亮丽之下,其实小鹏还是存在着一些隐患的。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小鹏的成功本质是“技术平权”战略的胜利,但MONA M03需警惕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确实,随着比亚迪为首的车企开启了“全民智驾”等策略,让小鹏“技术平权”的优势已经开始变小。

 

而且价格战应该还是今年的主旋律,尤其是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油车市场也肯定会为了自保而发起反击,MONA M03和P7+的价格优势又能保持多久呢?

 

另一方面,东吴证券测算显示,通过供应链优化和规模化生产,MONA单车的毛利维持在12-15%的区间。

 

这一毛利在行业内已经不算很高了,如果未来销量增速逐渐变慢,或许将会直接影响小鹏的现金流。

 

由此来看,小鹏G6的改款可以说是必然的,G系列作为小鹏曾经的主力产品,这下又得站出来为小鹏的未来搏一搏了。

 

但要命的是,小鹏32万辆的年产能貌似已经快到极限了,当MONA M03的产能提升到2.5万辆/月后,新G6的排产空间可能会被进一步挤压。

 

 

既要救场又得破局的新G6

 

作为曾经的销量担当,小鹏G6在2023年经历了“出道即巅峰”。

 

上市首月订单就突破了3.5万,但因为供应链等问题,导致交付周期长达16周,最终月交付量没能过万。

 

此次的2025款小鹏G6以“大改款”的姿态回归,34%一级总成件换新、81项体验升级,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和5C超充,看起来诚意十足,毕竟是小鹏的背水一战。

 

新车这次就是认准了既要承接MONA用户的升级需求,又要在特斯拉FSD入华、乐道L60等竞品的围攻下守住20万级市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李颜伟曾表示,小鹏G6的升级反映出企业从“堆料竞赛”转向“精准取舍”。

 false

尽管小鹏G6在去年通过数字化改造将产能提升至1.2万/月,但面对MONA M03和P7+的持续热销,广州工厂的排产已经十分艰难。

 

而且5C超充电池十分依赖供应商,短期内很难实现产能爬坡。

 

这种情况下,G6能否复制P7+的订单转化率,将直接决定小鹏能否突破年销50万辆的目标。

 

 

成本问题也只能搏一搏

 

至于成本方面,小鹏官方信息表示,通过12000T压铸技术,让G6车身减重15%的同时成本下降了23%。

 

供应链专家罗焕塔也指出,小鹏通过大众供应链反哺,电池采购成本下降18%,但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可能导致供应链韧性不足。

 

而在AI投入方面,有数据显示,小鹏去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达21%,远超行业平均的15%。

 

毕竟小鹏将2025年定义为“AI汽车元年”,光是图灵智驾系统的研发费用就超过了10亿,云端大模型训练日均消耗的算力更是价值百万。

 

何小鹏就曾说过:“没有500亿做不好AI机器人。”

 

这种投入在短期内很难转化为利润,但残酷的是这就是AI竞赛的入场券。

 

可以说一旦小鹏在终端销售方面出现问题,别说AI的继续研发了,小鹏的整体的资金链都会面临严重的问题。

 

 

智能化战争的下半场

 

早在国内汽车行业还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时候,何小鹏就已经选择了All in AI赛道。

 

小鹏官方信息显示,图灵AI智驾系统能够实现城市NOA全场景覆盖,XNGP日均使用时间同比提升了104%,软件付费率也从5%上升到了25%。

 

德勤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支付意愿已达 35%。

 

AI赛道的“抢跑”也让新G6能在面对“全民智驾”风波的时候,用全系标配的智驾功能超越许多竞品的顶配版本。

 

同时在出海方面,25款G6首次推出了右舵版本,计划进入60多个国家。

 

不过在欧洲市场,G6将直面大众ID.4的价格围剿;

 

在东南亚,比亚迪元PLUS已经抢先建立先发优势。

 

更关键的是,小鹏能否在本就面临国内压力的同时,在供应链本地化、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跟上扩张速度?

 

毕竟目前国内新势力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产品从来不是问题,而服务不能“接地气”才是硬伤。

 

 

写在最后

 

小鹏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教科书级的逆袭。

 

但2025年注定会更加残酷,当MONA的价格优势逐渐被超越,新G6的产能又暴露出问题,“技术平权”的理念还能继续支撑小鹏吗?

 

或许正如何小鹏在工厂调研时所说:“造车没有捷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对手快半步。”

 

小鹏的未来可能还得在市场已成定局之前,抓紧找到方法了。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元汽智驾 2451粉丝    1315作品 关注 一起体验智能科技汽车
推荐作者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