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比亚迪李云飞:技术过于先进,很多人不相信!

比亚迪李云飞:技术过于先进,很多人不相信!

汽车观察家 0浏览 2025-03-27 IP属地: 未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当比亚迪发布超级e平台,以兆瓦闪充、3万转电机、1500V碳化硅芯片等11项全球之最刷新行业认知时,质疑声随之接踵而至:“实验室数据能否落地?”“技术超前是否脱离实际?”

见怪不怪,这几年,每当比亚迪发布突破行业前沿的技术时,总是伴随着各种画外音,从DM-i、刀片电池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甚至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莫不如此。

但事实证明,比亚迪的这些突破性技术,不仅很快被市场所认可,并体现在终端销量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

此番,面对又一波的争议,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的回应掷地有声:“比亚迪的风格一向是一发布即量产。”这场关于技术可信度的讨论,最终指向一个核心命题:比亚迪所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跃迁,究竟是噱头还是真实力?



让技术从“纸面”走向“路面”

首先,技术是否“脱离现实”,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是否马上落地。比亚迪的回应以行动为证:4000个兆瓦闪充站正在全国布局,首批500个将在4月初汉L、唐L上市时启用。

而在超级e平台发布会现场,在诸多媒体的见证下,汉L从10%电量充至60%仅需5分钟,续航增加349公里,峰值功率突破1000kW,真正实现“1秒2公里”的补能速度。



正如业内评价:“比亚迪的电机不是实验室里的‘花瓶’,而是能经得起赛道考验的‘硬核装备’。”

以开放姿态引领行业共进

正如最近爆火的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以“开源”的姿态,打破了ChatGPT的垄断。而比亚迪的技术突破,也绝非闭门造车的“独角戏”。

超级e平台的全域千伏架构系统化创新,既解决了“充电快但能耗高”“性能强但续航短”的行业痛点,更以132项专利开放、4000座闪充站共建的姿态,推动行业从“技术壁垒”走向“生态共融”。

李云飞在微博中强调:“百花齐放春满园。”比亚迪的技术路径选择,恰恰体现了这种格局:无论是磷酸铁锂的持续进化,还是碳化硅的突破应用;无论是兆瓦闪充的效率革命,还是兼容性技术的普惠设计,其核心始终是“让绿色出行更美好”。

正如王传福所言:“电动化智能化这条路很宽,有好技术、好产品的企业都能容得下。”这种开放心态,让比亚迪的技术突破不仅是企业的“护城河”,更是行业升级的“助推器”,不断刷新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高度。



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蜕变

可以说,比亚迪的技术跃迁,本质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时代从“跟随”到“引领”的缩影。

从电池材料到芯片设计,从电机制造到充电网络,比亚迪构建了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这种能力,让“实验室数据”迅速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更让中国标准首次主导国际车规级高压器件规范。

事实上,面对种种质疑,比亚迪的回应始终聚焦技术本质。比如发布《接棒向前》视频,倡导行业良性竞争;开放闪充技术,推动基础设施共建;量产即实测,邀请用户现场见证。这种“以实力说话,以体验立信”的态度,正是中国品牌技术自信的最佳注脚。



李云飞的微博结尾写道:“电动化智能化这条路很宽,有好技术,好产品的企业都能容得下,且走得好!”

比亚迪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技术创新,既要突破行业天花板,更要解决用户实打实的焦虑。从全域千伏架构的系统整合,到开放生态的行业共融,比亚迪用“硬核技术+量产实力+开放心态”,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教科书级的范本。



事实上,比亚迪每次技术突破,都伴随着外部杂音,但这些质疑声终将消散,留下的是技术进步的坚实脚印。比亚迪的技术坚持,不仅定义了电动车的未来,更向世界证明:中国智造,正在以“技术接棒”的方式,引领全球汽车工业的新变革。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观察家 6.2万粉丝    5503作品 关注 汽车评论及销量分析自媒体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