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提高创作质量,买了一部纯血鸿蒙5.0的华为 Mate70 Pro+,虽然手机很漂亮,运行也很流畅,指纹和人脸识别飞快,拍照和通话质量也顶呱呱,但用了十来天发现,在APP适配问题上一团糟,结论是这套纯血鸿蒙系统,基本就是个半成品。
比如为了避免跟喷子对线影响我心情,我经常直接拉黑,但今日头条这些主流APP上居然没有拉黑功能。比如一直爱学习的我,打开某篇微信文章觉得很好,看完才发现收藏不了。再比如我经常用微信读书的听书功能,但纯血鸿蒙里的微信听书板块压根没有,我收藏的几本书也不见了。再比如打开我的抖音,发现它居然没有扫一扫……
常用APP体验的全方位缩水,让我忍不住发了几百字吐槽,就说鸿蒙纯血5.0是一个半成品,很多 APP 的功能是被阉 割掉的。没想到在评论区就招来了大量的花粉。谩骂攻击的话我就不说了,只说两种相对比较温和,比较有建设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说,功能的缺失,是 APP 供应商的问题,是抖音微信、今日头条的问题,跟系统没有关系。你应该做的是去指责那些 APP 供应商,你要催促他们赶紧完善,赶紧适配我们鸿蒙5.0。我发现,持这种观点的人居然相当多。
我感觉这世界真的特别魔幻,为什么无法自洽的逻辑在有些人嘴里说的就是这么理直气壮?同样的APP 产品在其他的型号手机上,在其他的系统里都能够成熟运行、所有的功能都很完善,唯独在你这个手机上、你这个系统里功能被阉 割。我买一部手机,买的是通话和拍照质量,买的也是各种APP的体验,在APP功能还没有适配成熟的时候就把手机推向市场,这难道不是手机制造商和系统供应商的问题?我感觉精神有些错乱了。
第二个观点,我觉得挺有意思,说纯血鸿蒙5.0是一个新生事物,你看安卓和 iOS 刚出来的时候,也是很多不完善,它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宽容,我们要给它时间让它成长,哪怕是牺牲用户的一部分体验作为代价。残血的安卓和 iOS你能用得,为什么鸿蒙5.0用不得?
乍一听,这话有几分道理。细一品,又不是那么回事。凭什么我花了七千块大洋,你给了我一个半成品,然后让我回家慢慢等着升级?安卓和 iOS刚出来的时候,APP市场应用本身就不丰富,大家都在萌芽和起步阶段,市场的宽容度本来就高。但是时移势易,还在这里刻舟求剑有意思吗?
当然并不是所有花粉都在护,评论区里也有些用户跟我一样也在吐槽。我看着这个评论区就在想,为什么我作为用户,一个关于产品体验的吐槽,会引来这么多花粉激烈的“护犊子”式的反应。那么为什么一部分真实用户,跟这些花粉之间(姑且视为极端花粉),观点和立场会这么对立?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直到前天早上我看了一个视频,是小米雷军一个内部讲话的流出。看完之后有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雷军在台上讲:15岁的小米,我们不再是行业的新人,我们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
听到这句话,我感觉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
这句话翻译翻译就是说:虽然现在没有了,但小米之前认为,我们是应该有“新手保护期”的。我们是新人,所以大家应该对我们足够的宽容,给我们更多的成长时间。你们要一边支持我,买我的东西,同时还要容忍我的缺点。毕竟我是新人嘛,还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不完善的部分,我可以逐步完善,但是请一定要支持我。
听了雷总的这段话,我觉得找到了困扰我的问题根源。可能对手机或者 ICT 这个圈子来说,允许有“新手保护期”,应该是行业的一种约定俗成、心照不宣。就像无数花粉在评论区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对新生事物要有包容,要给时间成长”一样。
但是在汽车这个圈子里面,我 干汽车媒体20年,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新手保护期。甭管你是百年品牌还是新人入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没有保护、容错、慢慢成长这一说。更没有粉丝拿“新手光环”来为自己喜爱的品牌开脱。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新手”在汽车圈是个贬义词。意味着你没有品牌和技术底蕴、缺乏成熟供应链、品质不可靠。
而事实证明,手机圈这种“新手保护期”的陋习,移植到汽车圈就是灾难。华为鸿蒙5.0在手机圈里有“新手保护期”,自有一帮粉丝大儒为其辨经,手机嘛,即使不好用,姑且也还能捏着鼻子用(何况我看重的拍照摄像真的还不错)。乾崑智驾胜在起步时间早、数据血条厚、算法迭代快,快速跨过了“新手保护期”。而小米就没这么幸运,栽在了智驾等一系列大坑上,为“新手光环”付出了代价(虽然其实代价并不算大)。
与之相比,汽车工业史上,有很多因为细节不完善或者节省小成本而酿成大祸、并付出惨重代价的案例。例如80年代的福特 Pinto,油箱被安在了后轴后方,追尾时容易起火爆炸。官方明知缺陷但为了节省11美元的改装费,最后付出了伤亡900人,召回150万辆车和巨额赔偿的代价。本世纪初的大众排放门,只是为了让排放测试的成绩更好看而安装了违规软件,就把CEO搞下了课并面临百亿级的罚款和千万级的召回。丰田刹车门,因为刹车踏板质量不达标,造成了超过 1000 万辆车被召回,赔偿百亿美元的惨重后果,丰田章男也为此鞠躬道歉。
与之相比,小米所遭受的这点舆情危机,根本不伤筋动骨,连毛毛雨都算不上。有时候,国内的车企,真的应该感谢我们国家宽松且鼓励创新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法规环境。
另外,汽车这个圈子跟手机圈子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从营销文化上来说,汽车圈是 Under statement(保守传播)。手机圈是 Over statement(夸大传播),反正手机圈里吹牛死不了人,但汽车圈吹牛是真的会死人。
这里我想引用宝马的董事长齐普策的一句话:宝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安全第一,我们永远不会把未经验证的技术装到车上,让消费者去实验,这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一条原则。
他还说过一句话叫:无责任、不豪华!我觉得所有自我标榜是豪车的造车企业,都应该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抄三遍。
你可以说这些传统豪华品牌一直吃老本、电气化转型慢,你都可以批评,但是这些传统的豪华品牌,传统的车企,他们始终是将安全跟责任,是放在心里的,是融化在血液里面。因为历史上要么自己吃过亏,要么看见同行吃过亏。触碰法规或者人命关天的严重后果和(也许有的)道德洁癖,让它们从来没有也不敢给自己内心深入植入一个所谓“新手保护期”,来为自己制造容错的空间。
小米这么一段时间连续的舆论风波,根源在哪里。小米应该自己认识到了,在汽车行业是没有“新手光环”的,不能再用“新手保护期”来为自己找到任何一丝丝侥幸的空间。反之,以小米的影响力,要以行业领导者的这个地位和标准来鞭策自己,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和改变,值得赞赏。
我觉得这就是我用造汽车的思维来看待手机,跟花粉认知撕裂和对立的原因。也是小米被舆论反噬、决心要从内部思想入手抛弃掉“新手光环”的原因。
最后我想说,华为和小米进入到汽车行业,未来一定能够成长为汽车行业的参天大树,它们对汽车行业带来的价值会远远大于它们在价值观上所带来的困扰。但困扰就是困扰,不能因为贡献了价值而视而不见。
作为一个用华为手机、华为手表和Pad、开乾崑智驾的华为重度用户,纯血鸿蒙5.0不完善,我能接受,我也有兴趣看看这个国产原生操作系统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也算见证了历史。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极端粉丝们的胡搅蛮缠、混淆标准。一个产品推向市场,完善就是完善,不完善就是不完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用“新手光环”来为其开脱,不能混淆是与非的标准。手机圈的“新手光环”死不了人,汽车圈可是真的会死人。
幸亏汽车圈从来没有“新手保护期”这种扯淡的说法!
奔驰S400商务升级后排电动座椅调节有哪些功能来看看吧
025年以来,随着提振消费政策接力实施,在消费中占比较大的汽车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在需求端,“两新”政策推动汽车消费需求回升;在供给端,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促进释放更多二手车源。
可上牌的“老头乐”车型大批进行申报,还有理由选三无产品吗?
不做白领做汽修,看深圳这家汽后门店老板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风云A9L现象级热销,重塑20 万级豪华车价值新坐标
迷你公交车现身于各个城市街头,为何公交车越来越小且越来越少?
比亚迪又放大招了,解决痛点,手车互联中国主流手机品牌全覆盖
未来已来?马斯克称特斯拉年底将有史诗级演示!震惊科技圈?
smart“灵动出奇 城市漫游”全国9城巡游郑州站正式拉开帷幕。
铲除「内卷式」竞争的病灶。
太懂国人!扒完9.98万起的2026款宝骏云海发现,友商退路可能没了
领克900的“全域安全”配置,能不能防住“鬼探头”?
阿维塔06霸榜6月20万+新能源销量榜单,7月依旧是优选
迈巴赫S450升级L2智驾23P辅助驾驶功能展示
很多家庭第一次考虑买七座MPV,可能都是因为“空间不够用了”。从接送娃、照顾老人,到周末出游、临时拉货,越来越多家庭意识到:一台车得同时兼顾“生活”和“事业”,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吉利银河A7最近开始预售了,10.38-13.38万元的价格,填补了银河L6 EM-i与星耀8之间的市场空白。作为吉利首款基于GEA新能源架构搞出来的插混轿车,它一登场就把目标对准了比亚迪秦L DM这些热门选手,这波操作倒是挺直接。
奔驰E300升级HU6主机触摸屏案例
乘联会发布了2025年6月份方盒子车销量排行。非常意外的,方程豹钛3突然销量翻倍,以月销量12017辆的成绩,问鼎榜首;紧随其后的是长城旗下的哈弗大狗和坦克300,分别位列二、三名。长城虽然丢了冠军,倒也不算是输。
全球电动车最大的信任危机是什么?是表显续航和实际续航的差距!在国内还在卷彩电的时候,这家有华人血统海外车企已经跑出了1205km的实测续航数据。
创富皮卡优选,大将军F9创富版凭实力领跑商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