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特斯拉掀起Robotaxi风暴,狼真的来了?

特斯拉掀起Robotaxi风暴,狼真的来了?

踢车帮 2192浏览 2025-08-04 IP属地: 未知

纯视觉,低成本,核心之优势。

今年的马斯克,有些点儿背。和特朗普翻脸,仕途这条路注定坎坷,特斯拉的销量和股价也来回波动,是时候扔出一把破局的雷神之锤了。

这把锤子,正是在德克萨斯州上线的Robotaxi项目。

有人就说了,这有啥了不起?国内的萝卜快跑,早就在武汉、上海等地运营Robotaxi多年了;国外的Waymo,一直自诩为Robotaxi的鼻祖,也已经卡位多年,岂容后来者轻易居上?

说实话,这次还真的有些不同,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的野心,开始拉开新的帷幕了。

回到本源

什么是Robotaxi?

按照英文的直译,Robotaxi就是“机器人出租车”的意思。曾几何时,互联网喜欢“加”一切,到如今,Robot机器人也可以“加”一切,而与“汽车”组合,恰好是最容易落地的应用方案之一。

Robotaxi不同于我们目前可以用到的“智能辅助驾驶”,它已经跨入了L4,乃至L5级,有一个应该做到的能力,就是“不需要人类驾驶员了”。

况且,Robotaxi也不是一个新词儿,从自动驾驶这个概念散开之后,Robotaxi就已经是行业重点关注的应用领域了。

当时,理性一点讲,自动驾驶怎么一步步登顶?汽车公司去解决L2级辅助驾驶的问题,智驾公司去解决L4、L5完全自动驾驶的问题。

后来,为了生存,一些智驾公司也得接车企的活儿,把辅助驾驶的问题先解决,而汽车公司也没闲着,要讲更好的资本故事,那就把L2到L3,乃至到L5的自动驾驶技术链条去完全覆盖。

Robotaxi可以算是自动驾驶的“完全体”了。畅想一下,从A点到B点,如此高频的出行需求,完全由机器人出租车取代,再也没有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了。甚至于,私家车的需求都会减少,或者说,私家车在闲置的时候,可以化身为机器人出租车帮你出去拉客赚钱。

一支穿云箭

特斯拉踢碎Robotaxi的大门

说回特斯拉,目前在德克萨斯州落地的Robotaxi,还不是之前秀出的CyberCab。

要知道,CyberCab是一台没有方向盘,也没有踏板的,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最快量产要到2026年了。

当前在运营的,还是Model Y。按照当地法规要求,它也在副驾保留了安全员,并且,前期也没有对所有用户开放,仅有少数被邀请者才能参与体验。

这确实是一次“踹大门”的试水,特斯拉就想证明一点,以其当前的技术实力,尤其是依靠纯视觉路线,已经可以实现划定区域的无人驾驶了。要不要继续扩大“试水”范围,就看用户的接受度,以及当地交通法规的宽容度了。

这支穿云箭,就是在秀肌肉。在此之前,特斯拉还让生产好的车,一路自动驾驶到客户的门口,以这种方式完成交付,车上没有人,也没有被远程遥控,想想还是挺震撼的。

直接撬动的,就是资本了。Robotaxi板块的股价,确实因特斯拉入局涨了一波。只是,我们再回到现实,又被泼了一盆冷水,因为完全自动驾驶的梦,请注意“完全”二字,还是有些遥远。

风物放眼量

Robotaxi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Robotaxi的成长,一直受困于三件事:技术、成本、监管。

技术之争,之前吵得最火的,还是用不用激光雷达,现在又把芯片算力和训练算力扯进来了。目前,行业内比较坚持的一个观点是:没有激光雷达,就做不到L5。而L5就等于完全没有限制,是真正的无人驾驶。

一旦承诺真正“无人”,那么,对于环境信息的准确捕捉就非常重要,要求不漏过任何危险信息。

另外,如果希望无人驾驶出租车彻底商业变现,那就必须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安全使用,比如,你的下车点是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又或者是停了横七竖八电瓶车的巷子里。

如今的智驾水平,是实现不了的,包括特斯拉。这就是为什么,哪怕在美国相对简单的道路环境中,Robotaxi的副驾还需要安全员。真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也需要人来介入,无论是现场处理,还是远程遥控。

另一个问题是成本,Robotaxi为什么要存在?利好消费者的说法是,降低出行成本;利好资本的说法就是,一举吃下出租车出行这个大市场。

但是,市场不可能乖乖交出筹码,消费者也不会轻易改变习惯,你的优势只有成本。

如果乘坐Robotaxi就是便宜,那么,人人都喜欢乘坐Robotaxi了。但便宜的前提是,你本身的成本要降低,目前看,并非如此。跑在路上的Robotaxi,成本都很高,你看看那些车装了多少传感器就知道,特别是萝卜快跑和Waymo等。

当然,此时此刻,特斯拉坚持的纯视觉方案,优势就非常明显了,成本是肉眼可见的低。

但性能呢?实际体验呢?还没有拉开距离,更没有“哇”一下的感觉。国内的Robotaxi,既指定运营范围,还规定了上车、下车点;特斯拉的Robotaxi,也遇到了几起事故,以及莫名其妙的刹车。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监管了。

在野蛮生长期,有些动作可能会大胆一些,因为从0到1,是概念和技术的验证阶段,还是一棵小树苗,需要自由空间。

但是,从0到10,再到100,不可能再盲目增长了,一方面,企业自己就会有压力,怎么管理,怎么控制成本,怎么完成商业闭环,另一方面,监管也会加大力度,Robotaxi毕竟是行走在道路上的钢铁机器,真出事了,就是大事,要达到怎样的验证标准才能上路,各种兜底保障怎么制定,都还是空白题。

就比如,美国加州交通监管部门最近明确表示,特斯拉公司不得在该州使用自动驾驶车辆对公众进行测试或服务——无论是否收费,亦无论是否有安全驾驶员随车。即便有德克萨斯州的允许政令在前,美国加州还是有自己的考量。

写在最后

还是那句话,资本可以闻风而动,但技术需要循序渐进。我们要看见技术的闪光点,更要看到技术的局限圈,认可行业理想,更要理解技术规律。

但至少,特斯拉踹开Robotaxi的大门,让我们知道,低成本的纯视觉方案也有可能达到高水平智驾,朝着Robotaxi的顶峰相聚,又近了一步吧。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晞贝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踢车帮 33.8万粉丝    5383作品 关注 只为爱车的你!
推荐作者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