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雷诺和东风闹得沸沸扬扬,起因是东风雷诺宣布重组,雷诺拟将50%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从2013年雷诺与东风合资开始算起到现在的2020年, 东风雷诺始终抵不过7年之痒,重组的背后是科雷傲(参数|询价)、科雷嘉(参数|询价)以及科雷缤(参数|询价)被迫淡出市场的叹息。科雷缤是集日产-三菱-雷诺联盟的新作,去年10月份才刚刚上市,本想大施拳脚,但还没好好努力就被劝退了,可谓今年最惨的车型了。
从2013年开始算起的话,东风雷诺在国产新车的速度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2016年才在国内市场推出了国产版的科雷嘉和科雷傲。在2017年的全年累计销量上,两款车型分别为25900辆和46321辆。初展拳脚就尝到了SUV甜头的东风雷诺,后续并没有快速推出其他车型来完善产品矩阵。时隔3年之久,东风雷诺看到了小型SUV的发展趋势,在2019年推出了科雷缤这款全新力作。
在去年九月份的时候,教授就曾去过武汉参加科雷缤的新车试驾活动,相关的负责人还与我们探讨了小型SUV市场以及新车型的定价问题。从言语之中,可以看出东风雷诺对这款极具竞争力的科雷缤的厚望。
为什么说科雷缤极具竞争力?教授是从核心技术方面出发的。在产品力方面,新车搭载了奔驰1.3T同芯发动机,这款1.3T发动机在奔驰A级(参数|询价)以及GLB上都有搭载,这样一来科雷缤的身份就能拔高了许多。并且在这个级别车型上,很多车企都会搭载自家三缸发动机来进行尝试,相比之下,科雷缤采用4缸发动机的做法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而在核心性能方面上,该款发动机集了BSC镜面熔射缸孔技术、全铝发动机缸体设计、GDI缸内直喷技术、三角形横载面缸盖技术为一身、账面上有着115kW的最大功率以及270N·m的峰值扭矩,综合油耗低至5.6L/100km的综合油耗。在发动机这一核心部件上,无论是接受度,还是动力输出性能,科雷缤的做法都与消费者的主流认知非常吻合。
说完发动机,另外一个核心点便是生产平台,科雷缤更有日产CMF-B专业SUV平台作为作为支撑。该平台雷诺和日产进行资源整合出来的一个生产平台,日产的逍客(参数|询价)、奇骏(参数|询价)等都是在这个模块化平台出身的。对于雷诺来说,有了这个平台能够降低30-40%的花费成本,降低20-30%的零件成本,继而能够很好的将价格优势返回到消费者身上。
于是,在价格方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新车起售价不到10万,其中,自动挡入门价格为10.98万,其实在国内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但无奈东风雷诺宣布重组,雄心壮志的科雷缤就此作罢,此时产品力的高低已经不重要了。从去年10月上市到现在,科雷缤在国内市场的时候不到1年,实在是太惨了。
其实说到惨,远不止科雷缤这一款车型,估计广汽传祺的GS7和广汽三菱的奕歌(参数|询价)也有苦要述!
---我是分界线---
基于广汽传祺C级平台打造,广汽传祺的GS7和它的老大哥广汽传祺GS8相似度非常高,在GS8的基础上,轴距缩短了80mm,这样一来新车尺寸为4730/1910/1770mm,轴距2720mm。如果真要说点区别,除了尺寸不一样,可能就是在侧面的设计不一样,广汽传祺的GS7为传统的设计手法,而GS8则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悬浮式车顶设计。
广汽传祺GS8在上市之初就受到普罗大众的欢迎,月销量一度破万辆大关。其中,因为爱信变速箱的供应问题,还有过一段时间存在加价行为才能顺利提到车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售价更加接地气的广汽传祺GS7依然没有火起来,消费者宁愿去购买等待加价的GS8也不愿购买GS8的五座兄弟车型--GS7,该款车型在2017年全年销量为8262辆。
都是一样的底子,价格更加实惠,只不过广汽传祺GS7为5座版本定位更加经济实用,为什么广汽传祺就不火呢?论起原因,与当时的购车趋势和政策有很大的关系。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得到放开,2017年恰逢成为二胎家庭关键的一年。由于当时的二胎政策得到大大放开,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消费者在汽车消费升级的时候,更加钟意于类似GS8这样的大7座SUV车型。
而数量一定的二胎家庭在购车升级结束后,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趋于理性,认识到7座SUV车型的第三排空间比较局限时,这时候的广汽传祺GS8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这时候的消费者喜欢实用性更高的大五座SUV车型时,广汽传祺GS7依然没能火起来,2019年12月份的销量仅为201辆,全年的累计销量也仅为6187辆。
当自己兄弟GS8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GS7并没能及时吃上一块肉。而但消费者不喜欢局限的7座SUV时,作为大五座SUV的GS7也依然没能火起来。
---我是分界线---
在广汽三菱的产品中,从上之下分别有欧蓝德(参数|询价),劲炫ASX(参数|询价)以及奕歌三款车型,而帕杰罗(参数|询价)则是以进口身份销售。在销量的贡献上,各款车型差别非常大。具体来看,欧蓝德在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为84960辆,占据整个广汽三菱的63.87%的份额,劲炫ASX以及奕歌两款车型占据较少的份额,可以看出欧蓝德在整个广汽三菱的重要性。连产品力丰富的奕歌也没有预期中的效果,在过去的2019年中,只斩获26512辆销量。
为何能这么肯定奕歌的产品力?首先从技术方面来说,与广汽三菱前几款车型不同的是,奕歌这款车型搭载了目前三菱最新的1.5T引擎,结合了高压直喷和多点电喷混合喷射系统。与大众集团的EA211 1.4TSI系列发动机相比并不落下风,动力输出性能属于主流级别阵营,并且还可以喝92号粗粮,打破了三菱只会使用陈旧的自吸发动机的传统。
另外一个核心技术就是三菱的看家本领--S-AWC四驱系统,三菱毫不吝啬的用在了奕歌身上。源于EVO赛车的-S-AWC四驱系统,更加注重公路方面的性能,其中更是整合了4WD、AYC、ABS和ASC等控制系统,以便通过传感器的判断来对前后驱动力分配和制动控制等进行更好的协调工作,这样一来,除了提升车型在动力输出和转向操控之外,还能使车辆的过弯稳定性受益良多。
只不过该款四驱系统只在顶配车型所搭载,售价高达18.58万元,于是我们可以猜想得到四驱车型的实际销量。据相关数据显示,奕歌四驱车型的实际销量只有可怜的749辆,四驱系统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主流的1.5T发动机和大名鼎鼎的S-AWC四驱系统,加上不到13万的起售价,让奕歌成为一个有话题性和硬实力的车型,但奈于品牌和整体定位。从实际的购买中,销量未有预期表现,空有一身本领的奕歌被硬生生的拖累了。
从产品力单一个方面来看,其实可以发现东风雷诺科雷缤、广汽传祺GS7以及广汽三菱奕歌都是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在主流级别车型竞争中也有不少的优势所在。但如果从大局观来看的话,这三款车型在市场中受到了品牌等不同程度的限制,即使产品力十足,但未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1966年问世的阳光车系,向来是日产的大众车产品主力,随着时代、大环境的改变,车型也更为多元化,于1989年第28届东京车展所发布的NX Coupe,并由位于美国加州NDI设计中心
号称“新四大发明”之一的激光,究竟能不能把汽车抬进自动驾驶的大门?今天,曹安和大家聊一聊。很多时候,单纯地堆配置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你得用起来啊!如今,总说进入了“激光雷达量产元年”,可三岁孩童抱着辟邪剑谱有何用呢?听懂,掌声!
大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是英格兰足球历史上最著名的球星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足球人之一,他拥有29项冠军。也是世界足坛公认的“任意球之王”。聚光灯下贝
向来是以轻型车和小型车为产品主力的铃木,为了摆脱固有的印象,特地于1985年第26届东京车展,发布一款名为R/S1的双门双座敞篷小跑车,虽然是概念车身份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量产车,可
在中国汽车工业并不算漫长的发展史上,也留下了一些经典车型,可能是你家里的第一辆车,也可能是你练手的第一辆车,总之这些车陪伴的不止一代人。
劳斯莱斯(Rolls-Royce Motor Cars)成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生产最豪华汽车的品牌。这家超过100年的汽车企业由同时从事汽车经销商和赛车手的贵族出身的查尔斯·斯
如今,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整个汽车行业都开始进行电气化转型,像大众这样的造车巨头,更是在加速电气化的同时,大肆宣传其可持续绿色的生产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的新能源汽车让曾经不是
比亚迪只在中国能卖,外国人不买账?事实上,欧洲汽车集团和媒体在渲染中国汽车入侵论。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车杀伤力很大。
近日,设计界最具权威的奖项之一——IDA国际设计大奖(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公布了2022年度第16届作品获奖名单。来自中国的“智慧轻奢旗舰SUV
于1966年东京车展的会场,五十铃推出一款117 Coupe的四门轿车版Florian,当时因117 Coupe人气高,使得Florian也跟着受惠,因此在1967年11月于日本上
2022年结束,从年末各个车企的成绩单中可以看到这一年的艰辛。去年疫情之下,供应链面临的种种挑战也为中国车市敲响警钟。从车企的角度来看,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就是如何应对未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因军需禁止乘用车生产,直到1945年盟军进驻为避免军国主义再度崛起决定解散原有财团,而为了重建社会对于卡车和公交车等有极度需求,因此包含丰田在内于物资不足情况
时间刚刚踏入2023年,日产就宣布了一件大事,那就是—R35又双叒叕迎来改款啦!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R35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换代了,但真的没想到会这么长。整整16年,且至今仍在生产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真的是如火如荼,和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不仅用车成本更低,而且也省去了一线城市消费者摇号上牌的烦恼。放眼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咱们自己家的比亚迪汽车,销量可以说是一路高
现在乙醇汽油相当盛行,早在1983年第25届东京车展中,日产发布一款名为NRV-II的概念车就是以甲醇为燃料,除了在涡轮增压的帮助下获得惊人马力,更达到21.0km/L的平均油耗。
虽然日产于二次大战前以DATSUN为品牌名称,并推出不少乘用车,但战败后受限于盟军最高司令部,并避免财团与好战份子利用重工业重启战事,因此限定每年仅能生产300辆乘用车,也因此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