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Aion S VS 微蓝 7,谁能一步到位解决新能源痛点?

Aion S VS 微蓝 7,谁能一步到位解决新能源痛点?

玩车教授 6浏览 2020-08-17 IP属地: 未知
电动车在今天的消费者眼里,已经逐渐成为“可选项”。上有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引导,下还有各个地区的扶持。市场上肉眼可见的新能源品牌和产品越来越多。



花样虽多,靠谱的却少。层出不穷的造车新势力背后,是不曾断绝的破产倒闭欠薪跑路新闻。消费者们在不断吃瓜的过程中明白,“新势力们”往往噱头越多死得越快。相反,很多积累多年的传统车企凭借着强大技术背书和资金支持,一出手就是拳头产品。
 

教授所在的广东地区,在新能源界排得上名次的,本土品牌广汽一定是其中佼佼者。广汽的新能源产品在广州已经相当普遍,可见度极高。定位更高端的Aion S推出后,更收获了大量好评和认可度。凭借和丰田多年的合作关系,在技术层面有充分的先天优势。加上广汽自身一直以来的稳定可靠形象背书,可以说Aion S是自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诚意上乘之作。
 

在这块不断壮大的市场上,合资玩家也没有缺席。上月底,别克发布了旗下最新的新能源产品家族——VELITE 微蓝,同时推出了插电混动版本的微蓝6,和全新的纯电SUV微蓝7 。微蓝6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此前纯电版已经在2年前就和大家见面了。而颜值更犀利的微蓝7则是全新出品的别克旗下第一台纯电动SUV车型。教授对它也报以了更多的期待。
 
通用在1996年推出的近代汽车行业真正意义上的首款量产纯电动车——EV1
 
要知道通用才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发新能源车、最早真正推出量产电动车的车企。百年“电动化”积淀和背书之下的微蓝7,教授很想看看它有多大能耐。也正好借着Aion S一探如今在新能源领域,自主品牌与合资车企之间差异如何?对那些种种阻碍大家安心购买、使用纯电动车的内心痛点,它们又是如何化解的?



对消费者来说,不管什么电动车,首先看的永远是续航。没办法,毕竟在充电桩不如加油站这么随到随有、处处可见的如今,未达终点就亏电趴窝永远是新能源车主们最大的噩梦。而实际上,续航里程这个核心痛点又可以被拆分成2大部分:1、担心自己的车跑不远;2、担心自己的车跑不到它宣称的这么远。


两害相权,后者更为致命。包括微蓝7和Aion S在内,大部分纯电续航超过400公里的新能源车型,面对城市用车出行的需求都已是足够了。大家更担心的是,万一它“承诺了却做不到”呢?这个问题不解决,车主在车真正趴窝之前,就会永远担心剩余电量和续航,堪称“薛定谔的续航”难题。
 
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持久与否、稳定与否,说到底都是电池组的稳定性问题。Aion S搭载的宁德时代电芯,微蓝7搭载的是源自LG化学的高能比长寿电芯。同为高镍电芯,两台车电池本身的性能是没有太明显的差异的。
 

真正体现技术路线区别的是电池温度控制管理系统。顾名思义,这个系统的功能在于让电池无论外界环境是冷还是热,都能一直维持在电池的最佳温度区间工作,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耐久性。

首先教授要肯定一点,无论微蓝7还是Aion S,采用的都是水冷的温控方式,相比其它纯电车的风冷温控,控温更均匀,效果更好,当然成本也更高。看得出Aion S作为国产新能源车,是下了功夫的。
 

但只看结果的话,微蓝7对于整车电池的工作温度控制能力更强大精准,电池包最佳工作温度区间是 -35~55℃,相比Aion S的-30-45℃,微蓝7的耐寒耐热表现都要更好。面对相同的用车环境和温度变化,微蓝7的电池稳定性会更出色、更持久。
 
深究内里,微蓝7有一套相当复杂但是精细的水冷系统设计,核心是通用专利的水冷散热鳍片。别克在微蓝7电池电芯之间,间隔排布这种散热鳍片,保证每颗电芯都有一个大面与其充分接触,并层层覆盖,再加上进出水管都采用了双流道蛇形设计,对每个电池模组都能进行充分的冷却或恒温,最终实现散热/升温的起效速度都最大化。


Aion S的电芯和散热片并非是直接接触,就无法像微蓝7这么充分、强力地作用于电芯。形象一点来说,就好像是把一块湿纸巾直接贴在肚子上和把湿纸巾隔着衣服贴在肚子上效果的差距类似。一个直接奏效,另一个就没这么给力直接了。
 
另外,对绝大多数开新能源车的用户来讲,市区虽不大,但堵车就很科普。尤其夏天空调全开时候遭遇拥堵缓行,眼看着余电在自己眼前不断流走的感觉一点都不美妙。


所以微蓝7引入了ROD一键增强动能回收功能。配合博世iBooster 2.0智能助力器刹车系统,充分对动能进行智能回收并二次利用。在走走停停的糟糕路段,不断回收动能,进而延长实际续航里程。甚至可以说,微蓝7在日常城市道路驾驶的状况下,有将近1/3的续航里程其实是源自动能回收的。
 
通过先进的温控技术让电池组时刻保持稳定的工作温度环境,让电池能在寿命区间内维持其本身的高性能。再利用智能的动量回收功能,在日常行驶中充分节约能耗、维持续航。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微蓝7的这套解决续航里程焦虑的技术组合拳,确实比Aion S更精彩。
 

看一眼身边的例子就不难发现,纯电动车的消费者和“大趋势”们描绘的用户画像并不相同。追求科技体验和新鲜感的年轻人是潜在买家没错,但与此同时,还有大量家用消费者甚至是新手司机,出于硬性的用车需求也会选择新能源产品。
 

纠结的地方来了,追求新鲜的车主,和家用、新手车主,对车辆各层面的操作体验需求是完全相悖的。一个要有先进新鲜的科技感,一个要简单靠谱好操作。典型如特斯拉,喜欢的人觉得有autopilot功能,很酷。剩下的人就认为连开个后备厢都需要戳N下屏幕,神烦。
 
但其实“新鲜的科技感”和“简单易操作”,并不总是相矛盾的。核心本质是需要很好地兼顾各种科技配置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在这一点上,Aion S和别克微蓝7是有相似的思路的。
 
微蓝7的车身周围配置了各种传感器与雷达,以此实现车辆驾驶过程中一系列的自动响应功能。比如雨量感应的无骨雨刷、挡风玻璃的自动除雾系统,能在雨雪天气自动响应,保障驾驶者的视野。


包括车道保持、变道辅助和盲区预警功能在内的整套智能驾驶辅助,配合HBA智能自动远近光灯控制,在复杂路段以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车主的行车安全。

当然最典型的功能要属微蓝7独特的OPD单踏板模式——忘掉刹车踏板,只靠右侧的驱动踏板控制车辆的加速、减速和刹停。对于家用和新手司机来说,这个功能的存在让驾驶微蓝7变得更为简单易上手。


变二为一,一踩就走,一松就停,即便紧急情况下也不会有误操作的风险。对于“玩咖”车主们来说,一踩一抬之间就能掌控车辆,挖掘出属于自己的“下脚节奏”,这个功能也足够酷炫了。

其实Aion S同样有自己的“单踏板”操作,但仅限于车辆加速和减速,无法实现完全刹停,也不能像微蓝7那样结合动能回收来“反哺”续航,功能性上还是稍弱了一些。
 
不过在车辆的互联层面,微蓝7和Aion S倒是有一些类似的操作——都选择了和前端互联网大厂合作,开发更先进的车载交互技术。


微蓝7搭载了百度AI生态,除了百度实时导航和2000万首歌单的百度随心听来满足更强大的导航和车内娱乐功能外。可以自然语音交互的百度语音助手也没有缺席。
 

加上别克自家互联系统上最亮眼的Super ID和安吉星功能,能实现包括娱乐应用APP的手机-车机互通、以及对微蓝7的多种远程操控。让每台微蓝7的每个驾驶者都能享受到私人订制式的车内交互体验。
 

Aion S则是搭载了腾讯和广汽新能源合作研发的AI 系统2.0,支持多场景语音控制,包括蓝牙钥一键找桩、空调温度,导航等功能。


而且智能语音AI助手支持自定义唤醒词,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设置有趣的语音助手唤醒语。整体而言功能性上不如微蓝7,但也已经是国产产品中的佼佼者。

另外说到好用又新鲜的科技体验,微蓝7在充电上玩出的新花样很有看头。“即插即充”、“延迟充电”、“省钱充电”三种智能模式,可以让用户结合不同的需求,自动实现最省成本的充电花费和精准的充电效率。


比如“延迟充电”,可以为车辆设定好出发时间,让微蓝7的充电进度跟随自己的行动节奏。当车主需要用车时,它刚刚好满电待发。而“省钱模式”则能自动分配充电时段,主动选择电价低谷期间补充电量,帮车主实现躺着省钱。
 
一方面是全方位好开好用的驾驶安全科技和智能交互系统,另一边是简单易操作的驾驶模式和充电解决方案。在确保实用的基础上充分平衡兼顾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差异,这是微蓝7的一大核心能力。
 

在所有与新能源车相关的负面话题中,“自燃”是所有车主最不愿提起的。每一辆着火的新能源车背后,都有一块受损的电池。新能源车的安全性,本质就是确保电池不受到伤害。
 
Aion S采用了铝型材下壳体双层密封和云母防火板,并且电池外框架采用高强钢与热成型结构框架。能承受住火烧、碰撞等一系列国标测试。“抗打击能力”在国内的电池规格中实属一流。
 
广汽新能源Aion V电池包

但是微蓝7要做得更进一步——车身平台在开发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对电池的保护。电池包整体被安置在纵梁结构内,被车身架构安全地“包裹”住,满足ASILD最高功能安全等级。

而稳定性层面,除了前文提到的那套独门技术的电芯温度管理系统以外,电池本身通用也并不是简单的“拿来就用”。而是与LG化学深度合作,共同研发了微蓝7搭载的这套高能比长寿命电芯,性能与稳定性都有更好保障。

电池组本身满足IP67等级密封设计,能够对抗碰撞、火烧和强腐蚀环境等10余类测试标准远超国标(比如微蓝7的高低温试温的测试时间是国标的10倍)的极限测试。

简而言之,日常用车最为常见场景,诸如大雨天驶过比较严重的积水路段,或行驶中遭遇比较剧烈的碰撞,这些对微蓝7电池的安全性已经不具备任何的威胁了。即使是极端恶劣的天气或路况下,电池也能保持淡定。
 
别克微蓝7电池包

当然微蓝7电池的抗打击能力,源自通用自有的强大测试实验设施。在微蓝7诞生的地方,有着完备的新能源专项试验设备,其中就包括电池包性能耐久试验台架、盐雾试验台架(高腐蚀环境测试)、电池密封试验台、电池热冲击试验台等等全方位的专业设备,以此对微蓝7的电池包进行反复测试验证。
 
硬核的训练,才能练出抗打击能力强悍的电池。
 

总体来说,从广汽的Aion S到上汽通用别克的微蓝7,我们乐于见到有充分技术储备、充足积累的传统车企强势进入新能源市场,推出优秀可靠的产品,给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更多值得信赖的选项。


我们也看到了,续航、体验、安全这几个让消费者纠结的核心痛点,其实已经可以被很妥善地解决。像微蓝7这样的新能源痛点解决者,希望在未来能出现更多一些。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玩车教授 33.5万粉丝    1.9万作品 关注 汽车技术太枯燥?教授给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干货知识!
推荐作者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