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上路不到15万,全新伊兰特和轩逸哪个好?看完文章就知道

上路不到15万,全新伊兰特和轩逸哪个好?看完文章就知道

丁丁说车 4.4万浏览 2020-10-30 IP属地: 未知

随着全新伊兰特的上市,10-15万元紧凑级轿车市场正愈发火热。面对该级别常年销冠日产轩逸,这款新车产品力究竟如何?我们今天就选择官方指导价12.38万元的“伊兰特 1.5L LUX尊贵版”与官方指导价12.99万元的“轩逸 1.6L XE CVT悦享版”为您比一比,看看关乎这两台实用风A级车,我们应当如何选择购买?

外形层面,两款车均采用筋线毕露的时尚型格,但伊兰特的运动会更纯粹一些;而轩逸则在运动与日常间,取得相当不错的平衡。而就两款对比车款的外设来说,它们均配备有LED照明灯组,整车观感都可用明眸善睐形容。

外形层面,全新伊兰特采用现代家族参数化设计风格;前脸参数化宝石切面前格栅富有动感,盘踞整个车头的黑色镂空中网形制简练,相互嵌套的网格也展示出值得推敲的趋势感。

来到车侧,全新伊兰特采用着十分“取巧”的伪溜背造型,颇具下落感的C柱线条紧绷,配搭上翘式尾箱盖,整体风格简练遒劲,可称凌厉。但这个溜背下落的位置与角度都十分“拎得清”完全避开后排乘员头部,对于车内空间没有丝毫挤占。

日产轩逸也采用偏向运动的整体风格,日常家族化V-MOTION进气格栅在车头支撑着相当强横的气势,颇具凹凸感的转向灯组,也勾勒出车头年轻的脉络。新轩逸的车身长度和轴距相比前代分别加长了10mm、12mm,宽度增加了55mm、车身高度降低了56mm。变动之后的车身比例也有着一些运动风与低趴感。

 新轩逸的车侧设计风格则与新伊兰特一样,在不损伤实用性的前提下,尽力营造出一些运动感。插入C柱的运动饰条,视觉层面塑造出一定程度的溜背感。回旋镖尾灯,微微上翘的尾箱盖,也都尽力提升着车辆的动感。    

内饰层面,全新伊兰特采用一套兼顾质感、运动感的环抱式中控设计。偏向驾驶者一侧的中控面板配搭右侧扶手,为驾驶者营造出相当浓郁的“被包围感”。对比车款所应用的无线充电面板,也十分符合当下日常所需。

车机层面,则是全新伊兰特很值一提的点,对比车款搭载一组双10.25英寸联屏车机;既建立起相当有仪式感的内饰廓形,更便于驾驶者对车辆信息的读取与各项功能的操作。

伊兰特这款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支持多套自定义主题,充分满足车主个性诉求。10.25英寸触屏车机内建现代集团第三代智能网联系统。整合有智能语音识别、车家互控、BLE蓝牙钥匙、BlueLink APP、位置共享、原厂导航等多捷功能。智能语音识别功能可让驾驶者通过语音控制音乐、电台、导航、空调、车窗等车辆组件,并支持天气及股票查询等功能。车家互控功能可让车主通过语音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还可在家中直接控制车辆的启动、闪灯等功能。

内饰层面,作为一款全新推出的日产,全新轩逸上鸥翼设计、炮筒出风口等新潮元素的配搭,已全然不是那种老实巴交的尼桑。中控台上部与全新伊兰特一样,采用较大面积软质拼接,两款车视觉与触觉质感都大差不差。

车机层面,就全新轩逸的对比车款来说,它在功能性方面与伊兰特大差不差;原厂导航、车联网系统、实时路况显示等功能均有配齐,也支持语音控制导航、电话、空调及多媒体系统。但在及个方面略有失分。首先,8英寸车机对伊兰特10.25英寸双联屏,尺寸方面略有失分。其次,整体UI界面朴实无华,缺乏一些些美感。第三,轩逸的对比车款配备的还是传统机械式仪表盘。

作为两款定位家用、承载销量的家用紧凑级轿车,全新伊兰特和轩逸都采用着颇为鲜明的家用调性。

全新伊兰特的推荐车款搭载一套仿皮质座椅,内里填充略有一些些韧性,但不算硬的那类。基于2720mm的优势轴距,全新伊兰特的前排与后排都算比较宽敞的那类,近乎全平的后排地板,也创造出满载出行的体面。

但这套空间营造,依旧存在两个劣势。首先,相比起轩逸,全新伊兰特的对比车款未配备后排中央扶手与后排出风口;其次,这款车的后排椅垫,相比轩逸也会略短一些。而全新伊兰特相比轩逸胜出的点则是,它多出了主驾驶电动调节及前排座椅加热功能。

基于2712mm的颇长轴距,轩逸车型的空间也相当不错,前后排同时乘坐成年男性时,也不会有怎样明显的拥挤。座椅设定则有日产车系标志性的“大沙发意味”,皮质表面颇有质感,内里填充物相比伊兰特明显会软上那么一些。相比伊兰特多出的后排出风口,也能调制出足够舒适的冬夏。

动力及操控层面,伊兰特的推荐车款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15马力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链式传动CVT无级变速箱。

就实际驾驶感受来说,伊兰特这套动力延续着现代品牌一贯“易于激发、响应积极”的调性;低扭畅顺,城市通勤高效积极。但囿于硬件局限,高速状态下的再加速能力,确实不算强项。CVT变速箱齿比宽泛,环路及高速巡航时,能将转速控制于相当经济的区间。

操控层面,i-GMP架构的上身,确实让全新伊兰特“好开顺手”了许多,但这种“好开”与“运动”之间也有着相当明智的距离。日常驾驶手感柔顺轻松,底盘能够高效果断地处理好路面颠簸,没有老韩系车那种“花枝乱颤”的松散感;但同时,它也不具备多么强横的支撑,真拿去跑山劈弯,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点心里发虚。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伊兰特的对比车款搭载有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等辅助驾驶系统;车道保持系统有能力长时间自主将车辆保持在车道中线行驶,可以大大减轻高速驾驶的疲劳度与紧张感。

全新轩逸则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35马力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日产关联会社JACTO自产CVT无级变速箱。就第一脚油的印象来说,它与伊兰特调性颇为一致,都是那种前段活跃得有些上头的城市向调校。

但长时间驾驶,会发现这套动力总成存在的一个小问题;偏短的油门行程,需要驾驶者脚踝十分精密的微操,才能维持相对线性平顺的出力,要是一不留神踩多了点儿,车子会有一些“亢奋的脱缰”,也就是说,开轩逸的时候,需要你对你的脚踝相比伊兰特多留点儿神。与全新伊兰特一样,囿于硬件局限,轩逸高速状态下的再加速能力,也不算十分强横。

操控层面,全新轩逸方向盘手感相比“已经比较轻”的全新伊兰特还会再轻上那么一些,但虚位不算明显,还算相对跟手那种。底盘层面,全新轩逸倒也不是印象中那台软绵无骨的老轩逸,有一些韧性和支撑,但在高速通过颠簸路段时,对于震动的梳理与化解能力,相比全新平台上身的伊兰特,多少会弱上那么一些。并且,轩逸的对比车款未曾配置有主动安全及辅助驾驶机构。

就两款对比配置来来说,官方指导价12.38万元的伊兰特相比官方指导价12.99万元的轩逸,确实会胜出一筹。

在便宜约6000元的前提下,它多出了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等辅助驾驶机构;感应后备箱、前排座椅加热、10.25全液晶仪表等舒适装备,也是不错优势。

就产品力与性价比来说,伊兰特已经具备着全然甚至略超主流的水准,对于看重产品力及科技配置的消费者,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而轩逸车型在产品主流度、保值率层面的优势,也是相当值得选择的竞争点。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丁丁说车 5.4万粉丝    1696作品 关注 一个有营养的汽车自媒体,消费|科技|文化|生活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柳爷评车 关注
你来说 我来测 先来一百款新车 优缺点简单粗暴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