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如果长期以来只能傍人篱壁生存,那它的覆灭往往就在瞬息之间。
这句话送给东南汽车我想毫不为过,种种迹象表明,2019注定是东南的灾难年,此前的朱建忠救不活东南,现在的陈锋也很难做到。(该文将从股权结构、领导班子、产品等多角度解析东南汽车)
东南汽车曾经是一家“闽台合资”企业,股权由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持股50%),华威股份有限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持股50%),华威股份实际上就是台湾裕隆下属的中华汽车。
早在2006年4月,华威股份将其持有的50%股权转让给日本三菱25%,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3P式”格局。老话说得好:三个和尚没水喝,真是把东南汽车给说中了。
本身股权结构就够复杂,而最大股东福建汽车工业集团的背后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妥妥的一个地方性国企,体制弊端影响严重。眼下敏感时期,很多领导视“不作为”为成功,做的越多越容易出错,而浑浑噩噩过一年工资一分不少。
上一任董事长朱建忠眼看着东南汽车无力回天,2018年5月把这个“烂摊子”扔给了新董事长陈锋。实际上东南汽车的领导班子非常混乱,既要有台湾裕隆的领导,也要有三菱的领导,三家的利益难均衡,导致冲突不断。
据内部员工透露,东南汽车的总经理左自生(来自台湾裕隆),近两年工作的员工根本没见过这个总经理,而且左自生很长时间未出现在公众视野里,通常都是曾鑫城代理。我们猜测这个总经理常年不在东南汽车上班,不过就是每月领着薪水的“空壳”罢了。
不知道,这个总经理晓不晓得东南这个月又卖了几台车?又赔了多少钱?
受制于国企体质、复杂合作关系,东南汽车一直没有建立协同共进的机制,利益难均衡,三方相互猜忌、各怀心思,让企业内耗严重,一次次错过最佳发展时机。试问这样的企业,能走的长久吗?
据调查,近几年内东南汽车涉及到的法律诉讼案件多达102起,收到法院的裁决文书等公告55份,多为合同纠纷和民事案件。
一直以来,台湾裕隆并没有给东南带来实质性的进步,裕隆也不具备这个实力,看看纳智捷的品质我们就知道了。但是三菱不同,它曾经承载了整个东南汽车的梦。
三菱的技术让东南垂涎欲滴,甚至打出了双品牌战略,不仅东南汽车要使用三菱的技术,还要再成立一个东南三菱的独立品牌。这是东南汽车对三菱技术的压榨,同样也让孱弱的自己成为“寄居蟹”!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三菱虽然嘴上没说分手,却用实际行动劈腿广汽,三菱早就已经对东南心灰意冷,退出股份只是时间问题。
曾经的戈蓝、风迪思、蓝瑟早就全部停产,而东南三菱最经典的翼神也在2017年被迫停产。
东南三菱品牌已经名存实亡,不再推出任何新的产品,是否意味着三菱不再对东南提供任何新的技术支持和相关研发工作?
新欢胜过旧爱,三菱目前核心车型全部给了广汽,例如欧蓝德、劲炫、奕歌、新能源祺智等。因为广汽三菱给了三菱50%的股份,一人分一半让此前在东南只有25%股份的三菱感动到流泪。
而多年以来过度依赖三菱,导致东南汽车成为襁褓里的孩子,坐享其成,毫无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储备,当三菱离去,东南汽车根本经不起市场的一丝风雨敲打。
看看一塌糊涂的东南DX3和DX7吧,评价外观优劣本是不客观的,但我还是忍不住:这两台车的造型设计实在太诡异,太抽象,无协调美感可言。
东南DX3和东南DX7依旧搭载了三菱技术发动机,凭借这个卖点在上市初获得不错的销量, 但东南对于品质把控的不堪最终还是将两台车送进了“ICU”!
搜狐数据显示,1-4月东南DX3累计销量3800台,同比下跌86.49%;1-4月东南DX7累计销量1300台,同比下跌88.53%;1-4月东南A5翼舞累计销量3245台。
东南最好卖的三台车,2019年1-4月总销量不到一万台,而东南董事长陈峰却说“受到用户广泛认可”,恕我不能理解4个月卖1万台的东南汽车和用户广泛认可有任何关联。
东南汽车销量下滑,或者说崩塌,经济萧条不是主要原因,消费者购买信心下降也不是,根本原因是产品力不足,可靠性较低。
车质网上,东南DX3有大量的质量投诉,集中为发动机、转向系统异响,门窗异响,发动机漏油、减震器漏油,以及车身覆盖件故障。东南DX3在车质网的用户满意度低至2.2分。
东南DX7的故障和DX3大致相同,也不让车主省心。明显,东南汽车的基础工艺、整车拼装、零配件都算不上优秀,才会导致一些列故障频繁的出现。
一个汽车企业,如果连汽车业务都做不好,生存一定会出现危机。好在东南是一家国有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是不会倒闭的,东南最后的结局可能是被收购。
其实早在2011年,东风汽车就有意收购东南汽车,但最后谈黄了。原因是当时处于车市高速发展期,东南汽车对自己过度自信,加上国企收购本来就重重阻力,人员安置就是一大难题。打个比方,两个公司本来有两个总经理,合并后就只能有一个总经理了,所以高层为了自保乌纱帽,也不愿意重组合并。
之后,广汽、北汽纷纷传出消息要收购东南汽车,但最后均无成果。如今整个汽车行业谁都不好过,自保都难,更没有人愿意收购一塌糊涂的东南汽车了。
归根结底,东南汽车的败落主要原因是自身缺乏核心技术,没有硬实力的产品,没有布局完善的产品线,长期傍人篱壁生存,三菱抽身后就只能坐等覆灭。
你觉得东南汽车下一步会何去何从呢?
供应商正在为车企“制定规则”
长安汽车以技术主权推翻了出海的“旧秩序”
For The Drivers
上海车展黑马诞生!捷途旅行者星际卫士硬核造型登顶热搜
4月28日晚间,裕太微(688515.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据公告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共实现营收3.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86%。2024年,在半导体行业周期性下行逐渐收尾、市场需求逐步复苏的背景下,下游客户的订单需求呈现回暖态势。公司的2.5G网通以太网物......
APP总崩溃!下一次轮到谁家?
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比亚迪多国市场表现亮眼
相约鹭岛,鉴证最“家”纯电轿车实力,东风日产N7媒体试驾品鉴会
比亚迪保险经纪公司注销是否会影响车主保单?正确答案是没有影响
世界框不住 阿维塔06上市试驾会-石家庄站燃爆全场 势不可挡
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的销量表现有点亮眼,去年的它,还挣扎在月销1万左右的水平,如今已经稳定在新势力销量前三了,小鹏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狼堡”到“中国” 一汽-大众抢跑合资2.0时代
这场40万级最血腥的价格战,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近日,永太科技(002326.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全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5.89亿元,同比增长11.18%;扣非后净利润-4.44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6.26%。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报告期内,公司的规模化投资布局基本形成,随着产品的达产和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的增......
比亚迪在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在全球多个重点市场斩获销量冠军
合资新势力出牌:日产豁出去,丰田支棱起来
小米汽车被拼接进醉驾案例报道,深圳新闻网回应称已下架相关视频
近日,三一重能(688349.SH)正式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77.92亿元,同比增长19.10%;同期归母净利润达到18.12亿元。此外,2024年公司总体毛利率为16.90%,同比提升3.28个百分点,经营效益显著提升。在回馈股东方面,公司拟向全体......
4月28日当晚,和领克900做对手的车企,开始酝酿下一轮新车的价格调整。
合资觉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