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新车评 9731浏览 2021-04-14 IP属地: 未知

汽车和隐私,这两个话题本来是八辈子打不着的关系,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最大的作用就是将人或货物从A点运送B点,提升效率,此外还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舒适运输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汽车就是汽车。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但是,在现在汽车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互联网化之后,隐私,竟然也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在这里,我先说明一下,在这一个现代化社会里,想要完全保护个人隐私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往小了说,国内各种APP就不断记录各种信息,而且这还是合法合规的,因为我们在使用相关APP的时候就已经同意了相关协议。虽然我们都知道还有拒绝或者不同意这一个选项,但各位想想,面对国民级应用的时候,我们真的有选择余地吗?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在之前写小米造车的文章中(传送门点这里),我就写过一个事件,在我打开小鹏APP截图获取素材后再次打开微信朋友圈的时候,里面竟然出现了小鹏汽车的广告。不知道大家能否体会那种心情,那种有点感觉到不被尊重,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并不是说隐私数据不能收集,我们要担心的是不合理的收集以及恶意使用。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3月13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回收部分车主的FSD beta版的试用权限,理由是这些车主在使用相关功能时没有对路面给予足够的关注。随后,有网友向马斯克提问特斯拉是否会通过车内摄像头监测车主目光时,马斯克直接给回了“Yes”的回答。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这件事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因为在此之前,绝大多数人都没想到原来车内摄像头的用处是这个,而且还是在未告知车主的情况下。另外,前几天有一美国黑客“green”发布了一段美版特斯拉Model 3车内摄像头拍摄的画面。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由于视频太大,转制成动图体积超过公众号限制,所以截取了其中的静态画面。但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摄像头拍摄的角度可不仅仅是只对着驾驶员,而是车内所有座位都能拍摄得到,这显然已经超出了“监测驾驶员状态”的范畴了。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所以,这其实并不合理。“驾驶员状态监测”这一项功能并非只有特斯拉搭载,同为美系品牌的凯迪拉克就有这项功能。在配备Super Cruise驾驶辅助的车型里,通过微型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实时追踪驾驶者头部位置和脸部特征,识别驾驶员的视线方向。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国产品牌里头也有配备此类功能的车型,比如之前试驾过的AION V,它也有类似的驾驶员监控系统,也会实时监测驾驶员的头部动作以及视线方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相关摄像头和传感器都只对着主驾驶这一个位置,并没有像特斯拉那样有那么大的范围。而这,才是真正合情合理的范围。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在这里说句题外话,在此次事件后,在国内某购物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出售特斯拉摄像头盖的商家,看来这也是一种生财之道啊。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根据现在的信息来看,虽然特斯拉此次收集的信息超过合理范围,但还没到恶意使用的地步。而这一次“隐私门”事件也理所当然的引起了国家的关注,4月7日,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在意见稿中可以看到对信息安全保护、信息收集分类分级、信息储存位置(物理意义上的位置)等方面作出指导,对于信息保护来说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还是回到隐私这个问题上,随着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多,尤其是智能和网联相关的功能越来越多,信息收集肯定也是越来越多的,比如道路信息、周边车辆信息、定位信息、个人信息。对于这一点,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并不反对,因为要实现很多我们现在看起来非常智能的功能,其先决条件就是要收集这些资料。而在能做好合理收集、合理利用的情况下,这些功能可以说是利大于弊的,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获取到一个更加安全、更加便利、更加舒适的环境。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我真正反对的,是恶意收集和恶意使用。就如同一个月前的央视315晚会报道的一样,现在有很多实体店都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这些系统无需经过消费者本人同意就肆意记录当事人的人脸信息,而其中更是包括国内一家体量非常大的汽车销售集团。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虽然在报道中关于这家汽车销售集团要怎样使用这些人脸数据并没有明说,但从315记者暗访科勒公司员工时的回答里也可以看出不少端倪。那位岗位为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华东区零售销售主任的表示人脸数据可以这么用:“比如这个人过来了,B店会提示这个人也逛过A店,B店如何去接待、如何去报价,就有心理准备了。”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这个做法很明显的侵害了消费者的权利。各位还记得前几年轰轰烈烈的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吗?我们拿时间近一点的来说,2019年12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则关于丰田中国垄断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处罚决定书里写明,由于丰田旗下雷克萨斯品牌在汽车销售过程中存在价格垄断行为,丰田中国被罚款8761.3万元,并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这里并不是针对雷克萨斯,有类似垄断行为的品牌有很多,各位只要上网搜索一下就能搜出很多结果出来。

一个月卖三万多台的车,可能在“偷窥”你

如果把汽车销售集团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科勒公司员工的回答以及之前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这几件事结合起来看的话,那我们是否可以猜测我们不论是买车、买家具、买家装等各种不同东西并且想要价比三家的时候,是不是有些经销商会知道上一家给我们报价多少,然后针对性报价呢?这算不算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联合垄断”呢?

当然,这里我只是猜测一下,说不定人家只是把钱多没地方花,装个人脸识别系统玩一玩,对吧?

总结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隐私越来越重视,在汽车这类私密空间里收集信息的话,消费者肯定会抱有一定的负面情绪,这是人之常情。想要降低或者消灭这类负面倾诉的话,除了法律的监管外,还需要车企们不断展现出自己的诚意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汽车之外,其它各行各业侵犯隐私的问题也非常多,而汽车行业其实算是其中做得比较好的一个了。但不管如何,隐私这东西,肯定是保护得越严实越好的,不是吗?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新车评 8.6万粉丝    5553作品 关注 选车、用车、互动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