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结束,这星期似乎整个汽车圈终于又恢复了紧张的工作状态。尤其是4月份汽车销量数据的全面披露,让吃瓜群众们这周又多了不少讨论的话题。
按照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销量数据,4月份全国汽车销量为225.2万辆,比3月份下跌了10.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9.3万辆,虽然和去年同期相比,新能源车销量有大幅度的增长,但环比3月份,销量也却下跌了9.1%,但下跌幅度是略小于整体车市的跌幅。
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4月份新能源车销量还是跑赢了大盘。
有意思的是,按照车企官方发布的数据,蔚来、小鹏、理想、哪吒、零跑、比亚迪新能源和广汽埃安等这些我们十分熟悉的品牌,4月份销量都是环比增长了,而且有的增幅还不小。那这次环比下跌的到底是哪些品牌呢?
我从公开数据能看到的是,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从3月份的39745辆,下跌至4月份的26592辆。虽然仍是新能源车销量的“一哥”,但销量减少了超过1.3万辆,这个跌幅还是让人有点始料不及,而且这个跌幅,也不可能完全是由于上海上牌政策导致的。
另一个跌幅较大的是特斯拉,MODEL 3/Y都有较大的跌幅。4月,特斯拉中国共销售25845辆,比3月份减少了近1万辆。但由于其中包括了向出口海外的14174台,所以4月份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实际为11671辆,只相当于3月份销量的一半不到(3月份特斯拉并没向海外出口汽车)。尽管如此,Model Y仍然是国内纯电SUV的销量冠军。
是因为维权事件导致特斯拉的销量大减吗?虽然这并没有真实数据去证明这点,而且上海工厂的Model Y生产线的确曾于4月份停产两周进行设备升级影响了产量,但从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口中,以及网上的一些车友分享的信息可知,维权事件的确或多或少会影响一些消费者选购特斯拉的意向。而网上也传出消息,特斯拉出于风险考量,或将暂停扩建上海工厂的计划。
让我十分不解的是,从4月底爆发维权事件至今,国家相关部门或鉴定机构对特斯拉后台数据的调查仍没有一个权威的官方说法,而那位女车主却向媒体表示,“希望谈判重回正轨”。难道前面的种种维权行为,只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吗?但无论如何,对于那些希望得知真相的消费者来讲,迟迟等不来一个结果,购车的欲望自然就会减退。
我觉得如果相关方面一直这样僵持下去,不仅消费者对特斯拉和维权人士的印象都会减分,相关部门的权威性也会受到质疑。说句人话,如果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我们消费者还能指望那些监管部门为我们做些什么吗?
我想趁机呼吁一下,希望那些“有关部门”尽快能放个话,到底那次事故中,特斯拉的车有没有问题;到底是没有能力去检测,还是因为某些原因还没检测?大概什么时候能有最后的结论等等,都尽早有个说法,不要最终又不了了之。因为这不仅是特斯拉销量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还牵涉到无数现在特斯拉车主的驾驶安全问题。
※上图为蔚来汽车交付量数据这里还加插一个“冷知识”,就是有些朋友曾经问我,现在有些车企讲的是“销量”,有的是“交付量”,而现在还有一个叫做“上险量”的数据。这几个数据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不同?我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
对于传统车企来讲,由于汽车生产出来之后,都是先批发销售给代理商或4S店,然后再向市场销售,所以那些车企所发布的销量数据,实际上只是代表了车企卖给经销商4S店的销售数字,而并非消费者真正购买了的汽车数量。这个差额,就是我们常说的经销商的库存。所以在过去,尤其是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车企都会存在向经销商“压库”的行为,来确保自己的财务报表更加好看,以至于很多4S店的单店库存量接近两三百台。所以这种销量数据,是有不少“水分”的。
但随着新势力的崛起,汽车销售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乎大部分新品牌新能源车都是采用厂家直营或者直销的方式销售,也就是说,没有了中间经销商的库存。所以“交付量”也就相当于厂家的实际销量了。
或许有些朋友会说,即使如此,这个“交付量”也都只是厂商的“一面之词”,也存在弄虚作假的可能。所以这样就引入第三个数据,就是“上险量”了。
由于按照国家规定,所有上路的机动车都必须购买交强险,所以通过保险公司统计的交强险数据,也就能非常准确地得出每个车企最真实的销售情况。所以从准确性来讲,上险量是目前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了。但由于这个数据并不直接对消费者公开,所以很多传统车企,仍然习惯于只发布销量数据,而非上险量或者交付量。
最后来讲讲360官宣造车这个事情吧。
互联网或IT科技企业加入造车大军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造车的模式也越来越多花样。百度造车是完全借助吉利的平台技术和生产的力量,华为则是通过“huawei inside”来帮车企造车,小米还没公布具体详情,而360这次和哪吒汽车的合作,则是通过“安全”来切入,也是颇有创意的。
其实早在2018年9月,在比亚迪的首次全球开发者大会上,360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就与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大会上正式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其中汽车信息安全就是合作的重点之一。
或许和车企单纯的技术合作也并不能完全满足360的野心,所以对于这次入股哪吒汽车,周鸿祎讲到,“哪吒汽车将获得我们全部的安全能力,并在它的所有车型上进行验证。另外,我们的安全技术也会输出给其他智能汽车的厂商”。
换句话讲,哪吒汽车今后将成为360自家的“试验田”。
或许很多朋友都曾经或多或少地使用过360出品的一些电脑软件,对360的产品也很熟悉。我先抛开大家对360的印象好坏不说,但至少对于当下的中国消费者来讲,车载系统的数据安全问题,还远远不是选车时考量的重点。
在我看来,360安全产品的加持,未必会直接带动哪吒汽车的销量增长,而360无论是头上的光环抑或整体的技术实力,相信也远远无法和华为对汽车品牌的影响力相提并论。
最后做个小调查,假设日后你的车机系统上可以安装360出品的安全防护软件,你会选择安装吗?欢迎在留言中告诉我们。
上汽通用迎来自己28周年的生日,除了闷头造车以外,它还挺懂打卡出圈这一套。28岁的它正青春,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和用户交流。
比亚迪全品牌「手车互联」上线,国产主流全覆盖,点赞
别克“至境” 全球首搭8775芯片
比亚迪全球率先提出为智能泊车兜底,底气来源于其拥有中国最大的智能辅助驾驶车云数据库、全球最大的智驾研发工程师团队、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海洋网已收获超520万用户信赖,从智能驾驶辅助由高端走向标配的普惠,真正让智能驾驶走入千家万户,开创全民智驾时代,用实际行动践......
聚力携手 共谋智能汽车“向新力” 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各汽车厂家快速发布新型的纯电动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新能源汽车由于采用电机驱动,汽车百公里加速明显快于传统燃油汽车。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由于采用动力电池和燃油发动机的双布局,导致车身重量要显著高于同级别的燃油汽车。
这一切应该只是个开始,未来大概率还会有更多车型加入厮杀中。
智变新程 向上跃升 北汽集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6%
喜迎宏光MINIEV上市五周年 五菱开启焕新季 置换补贴价3.68万起
夏天高温自驾出游,车要选错了可能会送命?
小车党终极答案?直击蔚来萤火虫,小小车大大空间?
又来致敬法拉利?丰田皇冠全新SUV曝光:插混也安排了
领克900的智能语音交互确实能打破人机隔阂
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发展,造就了无数记录,但这些技术以前又有多少是自主品牌创造的呢? 最近有人总结了一份全球汽车油耗进化榜,能够看出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新技术应用,手动变速箱技术、缸内直喷技术、涡轮增压,早到后面的混动系统的应用等等,技术的不断迭代,让汽车油耗完成进化,变得越来越低......
自动泊车让新手秒变“老司机”
车内KTV让我明白,孩子竟把“堵车”可以变成期待
捷尼赛思还有未来吗?或许,打从一开始,这个品牌就不该进入中国。
堆料造车也就那么回事,得贴合需求才是王道
相比原来的哈弗H9,新的坦克400Hi4-T总体感觉当然好了许多,但没有了以前常用的副驾驶座椅 “老板键”多少有点遗憾,今天就自己动手给它增加一个副驾驶座椅 “老板键”。
在6月份的纯电车销量榜上,第一名不出意外,仍是特斯拉Model Y,小米SU7竟是唯一一款能与其形成竞争的车型。此外,还有星愿、海鸥、五菱宏光MINI EV这些稳坐前列的老面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市场上一些声量颇高的流量品牌,却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