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又一起舆论风波“王思聪与网红孙一宁互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当然,不少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当然就是王校长的土味情话。看评论,也有吐槽傲娇的王思聪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吞金巨兽”,有种恃强凌弱,欺负人家小女孩的感觉。
但究竟谁是谁非我们也不宜再去讨论,看看就行。况且,本来就是“吞金巨兽”这个字眼吸引到小编我,因为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吞金巨兽”,那就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滴滴。这不,伴随着端午假期,滴滴上市的消息便千呼万唤始出来。
滴滴出行正式递交IPO招股书可行吗?
目前,全球共享出行公司有两大巨头,一家是Uber,一家是滴滴。在国内市场,在这个万亿级赛道上,滴滴更是一家独大,成为这个行业的龙头。所以,顺理成章的是,在6月11日,滴滴正式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滴滴也有望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中国公司在美规模最大的一次IPO。据悉,股票代码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承担经销商。
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服务。从单量和交易额来看,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人民币。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该成绩遥遥领先于Uber的9300万用户量。
可见,滴滴出行的网约车市场份额巨大,但似乎也掩盖不了现有盈利业务单一,盈利能力接近天花板的事实。特别是过去,就是因为平台抽成问题,也让其处于风口浪尖之中。另外,在滴滴公布的招股书中,它并没有拿已经拥有的庞大网约车市场份额来博取资本市场认可,而是向招股书中着重纳入了仍处于研发阶段的自动驾驶业务,这对于一向以稳出名的滴滴来说,是极其吊诡的。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间,滴滴已经把触角伸向了定制车辆、金融、维保、二手车、充电桩等多个领域,滴滴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了双飞轮战略,其中,共享出行是一个飞轮,而自动驾驶方案是另一个飞轮。可见,这正是滴滴的高明之处,合作造车也好,后市场也罢,跟随市场趋势,投资自动驾驶的未来,似乎是可以掩饰眼下其实已经触顶的网约车业务。
滴滴出行的自动驾驶能带来什么?
当然,这并不是在否定如今的网约车业务不是一门好的业务,相反,在滴滴2018年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台收入中,网约车收入占中国出行业务的97%以上。另外,对于此次融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给出了说明:滴滴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可见,如今的网约车业务的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盈利,但在盈利规模上,实在是不能算高。这和大多数人想象不同的是,滴滴在目前并不能算是一家非常赚钱的公司。至少在网约车平台上抽成上的纠纷,看似是资本剥削下的纠纷,实则是体制亏损下的体现。
甚至在未来,因为对单车、自动驾驶等各项新业务的投入,都可能会持续亏损。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公司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人民币、97亿元人民币和106亿元人民币。
但投资市场本来就不乏基本面亏损的公司,换句话说,即将冲击纽交所的滴滴,也许在短期内无法用极具实力的数据给投资人信心,但是在网约车业务的体量上,潜力空间也是投资人无法拒绝的。
那么,这份变量是什么,在小编看来,就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上的相关业务。在多数人看来,滴滴开展自动驾驶业务,似乎在蹭现在新能源、自动驾驶的风口,此时自动驾驶业务也仅仅是抬升股价、提升曝光度的手段。毕竟,目前智能汽车是处于风口的投资热点,凡是宣布进入该领域的上市公司,股价都会出现极大的上涨。就像恒大汽车一样,未有一辆量产车,但是相关股价已经提升了672%,细思极恐。
但最为重要的是业务融合,显然,滴滴现有的网约车业务在与自动驾驶业务相结合后,它的想象空间是十足的,而且,当自动驾驶业务商业化后,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因司机人工成本太高的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要知道,高昂的人工成本本和管理成本才是拖累滴滴网约车业务的关键所在,如若剔除滴滴中国1500万活跃司机支出(人均工资9000元左右),滴滴整个出行业务的利润率将提升至一个恐怖的水平。
滴滴出行的自动驾驶熬得过时间吗?
还是那句话,在愿景面前,都是美好的,在挑战面前,都是艰巨的。对于滴滴来说,中国出行市场和国外出行市场都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在未来,只要想象力够丰富,滴滴会是下一个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但是,想开辟一番新的天地也绝非易事。况且,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仅凭赴美IPO,也并不能代表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国际业务也好,自动驾驶也罢,用持续投入甚至亏损来换取长期价值虽是情理之中,但这也是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谨慎思考的事情。因为自动驾驶本来就是一场长时间的消耗战,又有多少车企在这当中折戟,想必滴滴不会不知其中的艰难。
显然,自动驾驶并非PPT,也并不能一蹴而就,反而更多的是产业链上的问题,所以才会造就如今众说纷纭的局面。当然,也不是哪家车企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与其纠结哪家车企的视觉算法好、哪家车企的激光雷达先进,还不如去老老实实去研究产业链上的进步。
因为在这个浩大的工程当中,新能源技术很可能带来的是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所以自动驾驶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都不会成熟,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正如比亚迪王传福评价小米造车那样:造电动车不光是有钱,还要有时间。
所以,一切还停留在秣兵历马的阶段。回到滴滴身上,能拥抱新能源,当然是件好事,不过滴滴出行的自动驾驶能熬得过时间吗?还等它未来才能兑现,但从其近年来与各大车企和互联网科技巨头展开频繁的合作来看,滴滴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
汽车网评:滴滴出行的未来就是在自动驾驶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好饭不怕晚,良缘不嫌迟”。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滴滴,那是再贴切不过了。显然,自动驾驶使得未来滴滴的发展迸发出了更多想象空间,而这就是能够让滴滴持续讲好千亿美元市值故事的基础。
当然,对于小编来说,我们还是很乐于见到拥有自动驾驶能力的滴滴出行。或许,它将会给我们带来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的未来出行。
bZ5新车进化下线,一汽丰田“双向奔赴”定义合资车企新典范
再征霍尔果斯 猛士的故事 永无终章
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投产,全球2859万辆下线,产业出海新阶段
吉利首度公开私有化极氪账本 预计每年可在研发环节节省数十亿
30多万的福特烈马居然是纸糊的?网友纷纷质疑这种设计的安全性,其实三明治结构暗藏科技?
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在2022年以来经历了大幅调整,但近期的价格呈现稳定趋势,以此产品作为主营业务之一的多氟多,其一季度业绩稳中有升。
泳池对手,公路队友!孙杨潘展乐同开极氪,速度激情双线拉满
上市18天大定破万,东风日产N7全国交付正式开启!
销量冠军拿到手软!比亚迪汽车四个月销量超128万辆
4月MPV销量榜来了,赛那夺冠,别克GL8倒下,腾势D9才是无冕之王
「双豹争锋」演绎科技越野与豪华智驾新范式,见证豹力美学在济南绽放
当BBA车主提走14万级纯电轿车,这场面足以颠覆行业认知。
捷途旅行者保驾护航 圆满完成科考保障车任务
最近赛力斯公布了今年4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 2025年4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488辆,同比增长12.99%;前4月累计销量86040辆,同比下降29.87%。该数据中含有问界销量数据,但是目前鸿蒙智行没有给出问界单一品牌的准确销量数据作为参考。
2025年4月一汽奔腾旗下微型电动车奔腾小马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销量答卷:单月零售销量5095台,较3月的8776台环比下滑41.94%,降幅超过四成。这一数据与去年相比形成鲜明反差,要知道奔腾小马自2024年5月28日正式上市以来一直是该细分市场的热销车型,在2024年11......
大众将放弃“ID.”前缀命名方案, 电动Polo、Golf等名称将被沿用
2025年5月16日,北京越野与周鸿祎携手,在直播间为粉丝送上了一份超级惊喜 ——20台北京越野汽车,其中包括热门车型BJ40增程和BJ30。这一活动不仅展现了北京越野对粉丝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周鸿祎对国产汽车的大力支持。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芯”!5月16日,长安福特为了向消费者展现扎实制造功底、领先大马力E混动技术以及福特锐界L混动版的整车耐用品质,邀请真实车主回厂,在杭州工厂举办“开不坏的大马力E混动”主题直播。
为何国产汽车评价容易两极化,打造的高端汽车究竟缺少了什么?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一汽丰田决定召回部分车辆。此次召回共计10892辆,涵盖了2025年2月11日至4月11日生产的10799辆RAV4荣放,以及2月11日至3月27日生产的93辆凌放HARRIER。究其原因,是生产设备程序设置失误,致使后轮悬架下支臂的前束调整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