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B级车市场,几位日系选手一直有着足够的统治力。以前有老三样:天籁、雅阁、凯美瑞,最近还有亚洲龙。比较有意思的是,亚洲龙的价格普遍要高出其他3款车型1-2万元,但销量却也“很能打”,月销近万台。亚洲龙还在去年年底获得了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20年中国汽车风云盛典颁布的“年度最佳轿车”奖项,也一定程度说明了它的竞争力。
消费者如果面对这4款车,应该如何选择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横向对比来看看,它们的表现究竟如何。
名义上亚洲龙是一台B级车,和凯美瑞、雅阁、天籁相同,而实际上不管是车身尺寸还是设计风格,亚洲龙的定位其实都要比其它3款日系B级车要高半级,也就是B+级。而从整体来看,这款车甚至有些类似雷克萨斯ES这种行政级轿车的属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凯美瑞、天籁、雅阁的轴距和车长都很接近,而亚洲龙的轴距比3款车长了40mm以上,车身更是逼近5米。尺寸的优势带来的一个明显好处,就是能够体现更加舒展的车身比例和线条,在具备当下流行的运动和时尚气质的同时,也兼备了普通B级车欠缺的舒展、沉稳和大气。
这种极富张力的运动感,主要体现在车头,尺寸夸张的中网,在整个轿车市场中都非常罕见,同时搭配三眼式LED大灯、中网两边的侧进气口以及下方类似前唇一样的突出设计,让前脸显露出很强的张力和运动感。
虽然亚洲龙有巨大的中网,但前脸线条并不复杂,整体以水平横线为主,中网顶部和大灯完全处于一个水平线,突出运动气质的同时,又维持了平衡、有序的整体观感。
而在侧面,亚洲龙类似行政级轿车的气场,就显露无疑了,相对低矮的高度配合修长的车身,从前到后整体略微上扬的线条,在沉稳中又露出了一定的运动姿态。侧面小三角窗一直延伸到了后门后方,这个特征让我不禁想起了奥迪A6L,这也是亚洲龙大气和豪华观感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正是其它3款日系B级车、乃至整个B级轿车市场中都比较欠缺的。
首先是亚洲龙的同门车型凯美瑞,前脸气质截然不同,换代之后基本就抛弃了对于沉稳气质的追求,开始走运动、个性甚至另类的路线,前脸的主线条非常复杂,几乎看不出是一台B级车。
侧面线条相比前脸简单了很多,但整体还是以营造动感为主,作为一台B级轿车,可以说是动感有余而沉稳不足。
这一代天籁相比上一代可以说风格大变,之前浓重的成熟和稳重消失不见,变成了凌厉、干练的时尚运动范儿,前脸干脆有力,中网、车灯包括发动机盖上的筋线,都很好融合在了一起,所以较多的线条也并不显得杂乱。
天籁的侧面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运动姿态明显,整体也比较舒展。但是拿它和日产旗下的紧凑级轿车轩逸来对比,会发现虽然尺寸差异较大,但侧面车身比例、线条极其相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天籁和凯美瑞相似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了传统B级车的大气、沉稳。
相比之下,雅阁在跟随年轻、运动潮流的同时,还是尽量保留了一些B级车的稳重气质,例如前脸相对不算夸张的中网,上方以一条贯穿左右的水平饰条作为主线条。
侧面线条非常简单,而且整体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经典轿车姿态,配合较长的车头比例,比较好地兼顾了年轻化和沉稳的气质。当然,受限于车身尺寸和设计风格,雅阁明显还是不具备亚洲龙那样接近行政级轿车的气场。
B级市场的竞争趋势确实都在走年轻化路线,但在保证年轻时尚潮流感的同时,是否还能兼具一定程度的豪华氛围对于一台B级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这点上,亚洲龙显然做的更好,无论你是喜欢时尚运动的二十岁年轻用户,还是需要一定豪华氛围甚至商务感三十岁往上用户,这台车的外观都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面。
尺寸往往也是B级车型中比较被看中的一个指标,更大的车身尺寸意味着更大的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空间的差异,很有可能直接影响选购者的购买决策,亚洲龙在这方面更值得期待。
来到B级车这个级别,空间和乘坐舒适性基本都不会成为明显的短板,对于绝大多数家庭和消费者,前、后排都能有一个比较体面而舒展的坐姿。
但是,就像100平的房子已经能够满足普通家庭居住、大家有条件依然会追求150平、甚至更大的大平层一样,在普通B级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乘坐感受还是有潜力实现质的提升。
上面我们提到亚洲龙的轴距达到了2870mm,明显超过了凯美瑞、天籁和雅阁,这种轴距的优势充分体现在了内部空间,亚洲龙的优势仅仅从图片上看就已经非常明显:
从图片可以看出,凯美瑞、天籁和雅阁的后排表现非常接近,它们的座椅硬度、靠背角度和座椅高度、长度各有一定的差异,但整体的乘坐感受基本一致,没有拉开明显的差距。
而从这三款车中换到亚洲龙,空间感明显大不一样,经典的翘腿动作会比其它三款车型更加轻松、自如,也不必担心鞋子因为空间较小而擦到前排座椅。
更加重要的是,因为空间潜力更大,亚洲龙的座椅姿态也能容纳更舒展的坐姿,坐垫更长、靠背角度更合理,这种较长轴距的优势,体现的不仅仅是更宽裕的腿部空间,而是乘客坐进里面的整体状态。
除了空间方面的绝对优势外,亚洲龙在关怀后排乘客的配置方面,也有着更高的定位。在最高的旗舰版上,亚洲龙的后排具备同级罕见的二排座椅靠背电动调节,这是天籁和雅阁全系都不具备的,而与凯美瑞和天籁相比,亚洲龙的后排还具备了加热功能,中央扶手上还有专门的多媒体以及座椅功能,可以说把后排的舒适和豪华性真正拉到了行政级的水平,这也符合一汽丰田“致真至极”的品牌理念。
很多人考虑B级车,首先看到的是更大的尺寸和空间,然而真正能体现出B级车硬实力的,还是它的动力系统和行驶品质。
亚洲龙和凯美瑞一样,均有2.0L+CVT、2.5L+8AT和2.5L双擎混动三个动力版本,是B级轿车市场动力总成类型最丰富的车型之一,三套动力总成各有侧重,可以满足多种需求取向的消费者。
譬如2.0L的版本,入门门槛最低,加速性能不算突出,但可以很好地满足日常家用,自吸发动机搭配CVT无级变速箱,实现了极高的平顺和舒适性。而预算充足、且对动力有一定要求的话,则可以选择2.5L燃油版,除了动力性能明显提升之外,匹配的8AT变速箱则兼具了平顺、可靠和驾驶乐趣;至于2.5L双擎混动版,则在保证充足性能的前提下,在动力响应、平顺性、静音和节油表现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升,配合亚洲龙出色的质感,实现了相当高级的驾乘感受。
因为共享了动力总成,凯美瑞在动力和油耗方面的表现和亚洲龙基本一致,不过两者实际的驾驶体验还是能感受到一定的差异。较小的车身、低矮的坐姿,配合有一定韧性的底盘,凯美瑞和它的外观一样,驾乘感受呈现出了一定的运动感。亚洲龙在保持操控灵巧性的基础上,明显更加侧重于对舒适、高级感的营造,风噪、路噪和发动机噪音过滤地更加轻微。
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龙2.5L+8AT的版本配备了同级罕见的AVS自适应可变悬架,在不同速度和路况下可以对悬架韧性自行调节,更好地实现了操控与舒适性的平衡。
天籁的两套动力总成可以说是两个极端,2.0L+CVT版本和亚洲龙类型相似,但功率和扭矩参数都比亚洲龙低了一截,搭载在一台B级车上,对日常家用场景也显得有些疲软了。
而2.0T版加速性能强劲,不论参数还是0-100km/h的加速成绩,都是B级车中的佼佼者,但天籁本身并非一台运动取向的车型,超强的性能参数反而显得有些过剩,同时需要加95号油又增加了一定的用车成本。
雅阁的1.5T+CVT版本则在动力性能、平顺性和油耗方面实现了较好的平衡,配合本田本身比较突出的运动形象,吸引了不少追求操控乐趣的年轻消费者。至于2.0L锐·混动版本,则满足了追求平顺和燃油经济性的消费者。
四台车都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动力总成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日常用车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但在驾驶质感方面,亚洲龙更接近一台豪华定位车型应有的质感,稳定平顺感较为突出。
除了设计、尺寸、空间和动力总成,功能配置也会是大家购车时的必备参考项。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个级别的车型中,20万出头左右的价格区间的车型算得上是比较热销的车款,因此我们以亚洲龙和凯美瑞2.0L排量顶配车型的价位作为基准,挑选了如下四款车型,看看在这个价位区间,各自配置有什么差异。
如上表所示,价位相近的四个车型热销款,在功能配置上还是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配置差异,首先是主被动安全层面,亚洲龙和凯美瑞都多了膝部气囊和后排侧气囊的保护,在同时具备L2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前提下,亚洲龙相比凯美瑞和雅阁又多了并线辅助和倒车车侧预警等配置,可以说主动安全已经拉满了。
此外,亚洲龙和凯美瑞各自具备副驾驶席后排电动可调和比例放倒的功能,天籁和雅阁则都没有配备,而亚洲龙还具备独有的后排220V电源和8扬声器音响系统,这些可以明显表现出亚洲龙对于后排乘客的重视。
当然,其它车型也各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车联网、多层隔音玻璃在凯美瑞、天籁和雅阁上都已经出现,天籁、雅阁还有主动降噪的加持,天籁则已经出现了座椅加热的功能。
这四台车的配置差异其实有所侧重,日常驾驶所需的大部分配置,这四台车都能满足。其中亚洲龙更注重安全配置和实用性驾驶辅助配置方面。例如360°全景倒车影像和并线辅助都是在日常驾驶中经常会用到的配置。
其它三款车型,实力也比较平均,在这个价位区间的配置对比环节,没有哪个车型存在明显的优势。
通过以上比较详尽的对比,我们能看出亚洲龙到底贵在哪儿了,主要就是更“大气”的外观内饰、更有质感的行驶品质,更大的空间。以上三点,可以说让亚洲龙达到了“B+”级的定位。
如果手握20多万预算,想买一台车宜家宜商、喜欢日系车的可靠、口碑、又比较在意舒适度和豪华氛围的用户,亚洲龙是很值得推荐的,也能解释了,为什么它的价格不是最便宜的,但依然有着不错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