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踢车帮 5277浏览 2021-12-03 IP属地: 未知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此次广州车展,日产带来中国市场首款搭载e-Power系统的车型,共三款车型,13.89万-15.59万元。这是一台同级罕见但并不陌生的增程式,首款国产车型便选择在A级家轿“王者”轩逸上进行“试点”:轩逸e-Power,它靠谱吗?

相比于丰田THS、本田i-MMD,日产在混动产品方面的节奏落后不少。尽管纯电动的Leaf上市较早,但是日产在国内电气化市场上的表现并无太多可圈可点之处。此次日产押宝的e-Power系统,被视为日产当前在国内混动技术的核心。最起码,对日产自己而言,是这样的。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通过发动机发电,再通过纯电驱动,其本质上就是增程式。而日产主打的亮点则是:e-POWER采用了闪充闪放技术,其电池可以一边充电,也可以一边放电,从而提升了效率。

作为月均销量动辄4万台的轩逸,担起此次e-Power系统在国内普及的重任。此次广州车展上,轩逸e-Power开启预定,售价区间为13.89万-15.59万元。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尽管它是基于轩逸打造,一台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量产车,但由于搭载新的动力系统,摆脱了除1.6L别无他选的“尴尬”局面。那么也不妨看下,轩逸e-Power具体有何不同。

一、新车上市——亮点是什么?

★ 外观设计和纯燃油版基本一致,车身细节区分两款车型

轩逸e-POWER与普通版车型在外观上其实并没有太多差别,主要变化体现在车身细节处:全新的格栅内部造型、双条幅V形格栅边框、全新设计的NISSAN LOGO以及尾部“e-POWER”标识等。此外,日产还为其新增了一款专属车漆,并采用了双色拼接处理,双色车身设计可以用以区别轩逸e-Power。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649/1815/1445mm,轴距2712 mm。与普通版车型相比,轩逸e-POWER的车长与车高都有所增加,为布置e-POWER系统所搭载的锂电池组做出适当调整。

★ 内饰布局不变,更换12.3英寸中控屏,新增电子手刹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内饰同样保持了燃油版车型的布局,最明显的变化有两处:一是更换了与全新奇骏相近的大尺寸中控屏,尺寸为12.3英寸,内置Nissan Connect超智联CCS2.0+系统;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另一处变化就是更换了小巧且科技感更强的电子挡杆,被长期吐槽的脚踩式驻车制动也升级为电子手刹。

★ 动力系统(最大亮点):1.2L三缸发动机+电动机组成增程式系统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相较于纯燃油版的轩逸,轩逸e-Power最大改变为搭载了一套由1.2L三缸发动机+电动机组成的增程式动力系统。其中,1.2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72马力,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136马力,市区工况油耗3.9L/100km。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当然,增程式驱动方式各位都不陌生,发动机纯发电,电动机纯驱动,理想就是玩的这一套,也就是串联式混动系统。但轩逸e-Power和理想并不完全相同。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理想采用的是大电池,在重量和充放电效率方面优势不明显,而轩逸e-POWER采用2kW•h的小电池。一方面减轻车身重量,第二能节省更多车内空间。据称, e-POWER电池能做到了闪充闪放,充放电倍率是普通储能型电池的10倍。此外,前文提到的3.9L的百公里油耗,从参数层面来看,竞争力很强,这也是轩逸e-Power用来吸引消费者的一大核心卖点。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由于是纯电驱动,车内的NVH性能可以得到保障。不过当电池电量不足,边发电边行驶的情况下,尤其是高速工况时,发动机自然快速做功产生电能。这对于轩逸e-Power的隔音、隔振设计,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还是建议结合实际试乘试驾去体验。

二、车型分析——轩逸e-Power应该如何选?

通过前面的介绍,各位也对这款新车型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开启预定的三款车型中,应该怎么做选择呢

轩逸e-Power不同配置车型参数对比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此次开启预定的共三款车型,从配置表来看,入门版的e-Power车型配置过于入门,并线辅助等一系列辅助驾驶功能没有配备,倒车影像都没有配备,无钥匙进入、远程启动也都没有,搭载塑料方向盘,中控屏、语音识别控制、车联网、OTA等都没有配备。毕竟已经14万的售价,这个配置的确有点拉跨。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预算再加1.1万,可以买到超智联Plus版。入门版缺失的配置基本就都找回来了。不仅如此,轮毂尺寸增加1寸到17寸。不过,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疲劳驾驶提示等配置依旧并未搭载。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再加6千块,就可以买到指导价为15.59万元的超智驾MAX版,相较于中配的e-Power车型,不仅多出了并线辅助等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而且,倒车侧预警系统、前排手机无线充电、自适应远近光等配置也并未缺席。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从性价比角度看,建议选择指导价为15.59万元的超智驾MAX版,配置丰富,价格相较于中配车型仅贵了6000元。若预算有限,可以考虑中配指导价为14.99万元的超智联Plus版车型。辅助驾驶功能没有配备,但这个要看实际使用需求。至于入门版的全电驱Pro车型,不建议考虑。

三、竞品对比——同价位还可以选谁?

前文也提到,日产其实在电动化转型之路上起步并不晚,早在2010年底,日产的纯电动Leaf在美国上市,并且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转型之路上,日产可谓是起了个大早。不过,随着过去十年间行业的巨大变革,日产的确落后了,这一点,在国内市场上表现的更为突出。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田、丰田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无论是THS系统,还是本田的i-MMD技术,在多工况、多模式驱动方面,实现了发动机效率优化,从而实现降低油耗的目的。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再看国内市场,前有比亚迪的DM-i混动系统,配合刀片电池,实现了节能的同时,提升了纯电续航。后有近期广州车展上,长城魏牌推出的DHT混动系统。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不同于i-MMD的单挡直驱(主要目的是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处于高效区间,提升效率),长城的DHT混动技术高低两挡直驱:不仅可在高速巡航时,通过发动机直驱提升效率,在低速匀速行驶时,也能发动机直驱,从而进一步地稳定车辆的综合能耗。从目前的技术路线来看,长城的DHT技术虽然是最复杂的一套,但同时,也是更行之有效的路线。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再反观日产,之前在国内一直没有大动静的背景下,车展直接上市了轩逸e-Power,技术层面停留在增程式模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复杂度还是多模式的灵活性,相较于双田或者国产品牌,均有较大的差距。毕竟很多路已经被堵死了,想要另辟蹊径,又何谈容易。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当然,作为一名消费者,主要考虑还是价格和产品定位。因此,我们选择指导价为15.59万元的2022款 轩逸e-POWER 超智驾MAX、指导价为14.58万元的比亚迪-秦PLUS 2021款 DM-i 120KM 旗舰型以及指导价为15.98万元的一汽丰田卡罗拉2021款 双擎 1.8L E-CVT旗舰版进行对比。

核心竞品对比:轩逸e-Power vs 卡罗拉双擎&比亚迪秦Plus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通过对比三款车型不难发现:三款车,三种不同的动力模式。秦Plus为插电混动,而卡罗拉则为油电混动,e-Power为增程式混动。尽管三者均搭载发动机,但秦Plus和卡罗拉双擎分别搭载的是1.5L和1.8L的四缸机,而轩逸为1.2L三缸机。增程式布局下,三缸只是用来发电,技术上够用,不过,若从市场认可度来看的话,可以参考下新奇骏……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动力参数也给各位做个参考:秦Plus发动机最大功率81Kw(110马力),最大扭矩135Nm;轩逸仅给出发动机的参数,最大功率53kw(72马力);而卡罗拉双擎发动机最大功率72kw(98马力),最大扭矩142Nm。因为三款车设计驱动系统比较复杂,无法从参数上直接判断,所以实际动力体验,建议以试乘试驾为准。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从尺寸参数来看,无论是长宽高还是轴距,秦Plus均处于领先。不过轩逸2712mm的轴距和秦Plus仅差距6mm。三者中,卡罗拉双擎轴距2700mm;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具体配置方面,秦Plus整体丰富度较高。同样是15万左右的价格,多出了道路交通安全识别、前后驻车雷达、360全景、雪地驾驶模式、蓝牙、NFC/RFID钥匙、全液晶仪表、12.8英寸中控屏、多色车内氛围灯以及外后视镜电动折叠、锁车自动折叠等功能,此外还支持OTA升级。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相比之下,卡罗拉双擎整体配置也不低,膝部气囊、副驾驶坐垫式气囊(保护副驾驶腿部)、额外提供主座椅腰部支撑、前排座椅加热、Carlife等。配置上相较于比亚迪弱一些,但也相对比较实用;

而轩逸和其他两款竞品相比,配置并无过多可圈可点之处,OTA升级、疲劳驾驶提示、真皮方向盘,算是其优势配置。而至于其他方面的配置,它有的,竞品也基本都进行了配备。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因此,如果在这三款车中做选择,可以这么选:

1.看重空间和配置,秦Plus值得重点考虑。而且除了上面提到的配置以外,国产品牌这两年在技术和产品上的进步的确不小,刀片电池也好,DM-i系统也罢,总之,在新能源的赛道上,比亚迪起步不算晚,跑的也不慢——就是缺车。

2.如果看重品牌,卡罗拉可以考虑。作为以丰田品牌做背书的车型,1.8L双擎系统,配合丰田油电混动系统,百公里油耗在4.1L。况且这个预算下买到的旗舰版,配置基本够用了。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3.至于轩逸e-Power,“大沙发”的属性应该还在,如果真能像官方宣传的那样,尽管搭载了三缸机,却不影响其振动噪声以及油耗的话,也倒是可以考虑。

四、车型推荐——到底该买谁?

经过前面的对比分析,大家对这几款车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最后为大家简单总结下:

对于15万左右预算,轩逸e-Power可以这么选:

建议优先选择指导价为15.59万元的超智驾MAX版,性价比相对高;

若预算有限,可以考虑中配指导价为14.99万元的超智联Plus版车型;入门版的全电驱Pro车型配置偏入门,不建议考虑。

3缸增程式轩逸e-Power,还能是那个轩逸吗?


如果横向对比比亚迪秦Plus和卡罗拉双擎,可以这么选:

1.看重空间和配置,秦Plus值得重点考虑。

2.看重品牌,卡罗拉可以考虑。

3.至于轩逸e-Power,刚上市,想尝鲜,来;否则,再看看市场反应吧。

以上,希望能对各位选车用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当然,在对比分析过程中,自然是仁者见仁。希望各位在购车时可以多看多选,也欢迎各位后台留言你想要对比的车型,讨论内容或许就会出现在下期的【导购】栏目中哦。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杨帆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新能源
 
相关推荐
踢车帮 33.8万粉丝    5471作品 关注 只为爱车的你!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