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重新认识哈雷戴维森

重新认识哈雷戴维森

踢车帮 10.8万浏览 2022-10-04 IP属地: 海南

青椰美式让苦涩且寡淡的美式变得更易被接受,而作为工业“美式”的代名词,哈雷也正在试图改变它原有的味道。

虽然美式咖啡在欧洲国家有着令人作呕的比喻,但不可否认,正是这种味道,却获得了3.3亿老美的认可,并完美融合于他们随性放任、简单粗暴的做事风格与三观中。所以,在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中,espresso与美式本不具备可比性,这就像法拉利没有嘲笑Mustang的资本,凯旋也永远无法替代哈雷戴维森一样。

1903年,William S. Harley和好友Arthur Davidson,在一间14㎡的袖珍工厂内制造出了第一台哈雷摩托车,也就在那时,一种极具号召力的骑行文化也一并孕育而生。而神奇之处在于,当谈及哈雷文化时,我们的大脑会下意识闪过几乎相同的答案,然而这种默契,甚至跳出骑士的范畴也同样适用。

相信这组图片一定和你的认知产生了共鸣,厚重的V2引擎、充斥着自由气息的公路旅行,以及略带“匪”气的骑行气场,早已深入人心。或许在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在一百个人心中,哈雷却只有一个。

不过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依赖于地域文化的“美式咖啡”显得太过纯粹,人们对它的认同感大多仅存在于感性层面,而实际上,它并不能真正兼顾所有人的胃口。

于是,一场前所未的变革彻底席卷了密尔沃基工厂。

继电动LiveWire和首款ADV泛美推出后,哈雷死忠又极不情愿地面对了Sportster家族基因被改写的事实。作为杜卡迪车主,我则可以理性地将它看作是顺应时代的同行者,而非新时代的统治者,法拉利Purosangue、Mustang Mach-E亦是如此。

1952年,哈雷推出了一款侧置气阀的K型摩托车,用以和英国生产的小型运动型摩托车竞争。K型摩托车最终便演变成了如今的Sportster运动者车系。

不难发现,眼前这台Sportster S的颠覆程度足以和当年的K型车相媲美。它不仅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换装了更紧凑的车架,同时ABS也不再是唯一的电控配置。不过为了给“颠覆”画上底线,Sportster S也在使尽浑身解数维持固有的形象,哪怕只是可以毫不突兀地与那些“正统”的哈雷同框。

所以在细节上,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很多熟悉的元素,例如张扬的V2发动机、神似肥霸的方形大灯和古铜色点缀;仪表也没有出格的现代化设计,4英寸大小可谓恰到好处,当传统指针被TFT彩屏所取代后,可显示的车辆数据直接越级到了汽车的水准,只不过导航功能暂时无法在国内使用。

命名为Revolution Max的发动机更是将变革刻在了脸上,60度V缸采用了四冲程DOHC 4气门结构,实际排量为1250cc,匹配“小众”的水冷散热系统,数据方面它拥有120Ps的动力储备,在6000rpm时可爆发122Nm的峰值扭矩。不仅如此,发动机作为结构性组件,取代了传统的车架结构,因此带来了减重和压低重心的双重福利。

由于对活塞和进气机构进行了优化,相比搭载同款引擎的泛美,Sportster S在3000~6000rpm区级获得了高达10%的扭矩加成。如果与软尾司令的High Output Twin Cam 103B发动机作比较,你会发现在动力表现上,老款发动机的排量优势早已不值一提。

很遗憾,Sportster S无法回馈你美妙的马蹄音,也无法用纯粹的机械质感取悦于你。但好在,Revolution Max 1250T发动机提供了更加线性、更加爆裂的输出质感。在启动的一刹那,你会惊讶于发动机比Milwaukee-Eight系列还要低调,甚至直至红线转速,仍然不会传递出一丝不和谐的振感。而戏剧性的是,唯有一旁的883L,还在用肉眼可见的振动为传承争辩。

行驶在开阔的公路上,Sportster S会瞬间打消你佛系骑行的念头,这是因为Revolution Max 1250T发动机要迫不及待地向你展示它那股无与伦比的加速力道。特别是在运动模式下,随着右手的轻微转动,转速表便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响应速度之快,绝对会超出你对哈雷的固有认知。

同时不太哈雷的驾驶感受,还好包括了线性的输出特性和低挡位异常宽泛的齿比。而在这一系列的友好设定下,会产生驾驶日系车的错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Sportster S的骑行三角也甚是奇妙,同行的女骑形象地将其描述为安装了前置脚踏的仿赛。事实上,初次接触时确实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特别是紧凑的车身结构,会使得油箱和仪表完全处在你的骑行视线外。

值得一提的是,在试驾前我曾一度怀疑如此肥硕的前轮会拖了操控的后退,但当我轻盈地划过几个弯道后,才意识到这种顾虑完全是多余的。实际上,你不仅可以获得精准的指向性,同时车把也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坠向弯心,转向力度几乎不存在压力可言,不夸张地说,它要比绝大多数哈雷都要轻盈易控,所以找到完美的压弯节奏,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或许你也会和哈雷死忠一样,认为经调和的美式不够纯粹,丧失了它原有的灵魂,但如果或个角度,从受众的层面衡量,能解锁更多的味觉体验,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耿安

文章标签:
摩托车
 
相关推荐
踢车帮 33.8万粉丝    5322作品 关注 只为爱车的你!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