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Myautotime 0浏览 2023-02-16 IP属地: 山东

2月10日,iGO出行官方发布了《关1033辆比亚迪腾势电动车电池故障纠纷的声明》。

大意为:2016年和2017年,iGO出行向比亚迪购买了1033辆“腾势300”电动车,但是,从2019年开始,这批车就陆续地出现了电池续航远低于官方标准的情况,导致公司不能正常运营。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事情发生之后,iGO出行及时就此与比亚迪进行磋商。然而,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和处理。为此,iGO出行承担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公司濒临破产。

从这则声明至少可以读出两层意思,iGO出行经营不善,与腾势300这批问题车有极大关联;比亚迪店大欺客,售后态度冷漠。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说实话,iGO出行作为一个深圳本地公共出行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这一则声明既出,iGO出行的品牌美誉度提没提升另说,但知名度确实上来了。

只是,如今的iGO出行或许并不在乎品牌层面的事情了。

多大个事儿?

iGO出行算了个总账,因为电池故障,造成公司损失总额达到6亿元,包括购车款及利息、人工成本、平台技术成本、停运损失、保险损失、停车费用等。且因事情没有得到解决,相关损失还在进一步扩大中。

腾势因为卖车,基本上把一个企业给耽误了。这么大的标的,iGO出行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法律,而不是网络舆情。

事实上,iGO出行是这么做的。两家企业就此有过一次对簿公堂的经历。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2022年8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对iGO出行就腾势电动车电池故障起诉比亚迪一案作出判决:判决比亚迪赔偿停运损失费902.4万元;判决比亚迪赔偿停车损失费27.07万元;判决比亚迪赔偿拖车救援损失费5万元。

从判决结果可以看出,涉案金额从6个亿降至不到1000万。少得不是一星半点。

事实是,经检验并得到法院认定,iGO出行采买的1033辆腾势300中,259辆需要更换或维修电池,而且在iGO起诉前为其更换了71辆。所以,基于比亚迪的赔偿只针对剩余的188辆车辆。这才有了上述的判决。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由此,我们先粗浅的下一结论:腾势其实一直在跟踪售后事宜,否则怎么会有“起诉前为其更换了71辆”的说法呢?

按理说,这件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不到1000万的赔付额对双方而言都不是大数目,执行过程也应该很顺利。

如果iGO出行对判决不服,可以继续他的诉讼流程。总之这件事的扩散度不会太高,只会发生在有限的范围内。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然而,事件最终还是以iGO出行创始人吴建明在全网发文的方式顺利发酵,舆情介入成为必然。更重要的是,吴建明在自述视频的最后说到:恳请大家给我们提提建议、出出主意。

那是你认为的6个亿啊,这得多大能量的网友才能给你摆平6个亿的事?显然,这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是煽动与带节奏的表达方式。

iGO出行真实目的何在?

最后的疯狂?

可能事情的发展有点超出吴建明的计划。随着事态的发酵,有明确的资料显示:2020年3月,因租赁合同纠纷,原告深圳比亚迪国际融资租赁公司将被告吴建明、深圳爱出行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等人告上法庭。该立案已结案,一审结果是达成调解。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而在更早的2018年,比亚迪曾领投iGO出行。企查查App显示,比亚迪也曾经是iGO出行的母公司深圳市分时共享网络有限公司的股东。

过往的是非恩怨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二者渊源颇深,从合作到反目,你来我往,原告与被告都曾互换。

同时,我们也厘清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至少在2018年之前,同处深圳的比亚迪和iGO出行维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所以,iGO出行批量性采购腾势300一定会发生在2018年前。基于双方关系处在蜜月期,iGO出行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拿到了运营车辆,而腾势也借此消化了库存,因为当时的腾势300销量并不好。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仅就产品而言,隐患就出在这里。

发生交易的这批腾势300是2015年腾势品牌下线的首批产品。也就是说,iGO出行到手的新车其实已经有过1年到两年的库存经历。

纯电库存车半年内没有什么影响,超过1年或者更长时间,电池性能下降在所难免,只是这种影响有多大,受包括环境、温度等多方面制约,我们暂不评价。

所以,从这批产品的特殊性,以及当时行业整体制造水平的角度去考虑,双方在交易发生时,一定有一个结合售价、法规等拟定的双方都认可的售后标准。

毕竟,1033辆腾势300即使打折也一定是金额破亿的交易。

事实上,据吴建明透露,平均每辆价格在 23 万左右,低于市面售价 10 万元以上。

电池隐患或许存在,但是什么力量打破了双方预留的解决方案呢?更遑论在法院已经判决的前提下。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这就要回到iGO出行经营模式上来谈。

众所周知,从2019年至今,共享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深度萧条期。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让车辆租金入不敷出。一句话,共享汽车的商业模式一直没有打通。

事实上,在某投诉网站,关于iGO “拒绝退款”、“拖欠押金”、“怀疑倒闭”的投诉比比皆是。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在过去的三年里,iGO出行旗下的腾势300只能维持极低的车辆周转率。绝大部分车辆其实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是比库存车更伤害电池的行为。

于是,我们可以下一个更深层次的结论:iGO出行旗下的腾势300,有电池故障是真,它是由车辆库存、当时行业制造水平、车辆使用不当等多方面原因形成。对这个结果,腾势已经按照既定售后条约、法律判决履行责任。所以,对此,比亚迪不管不顾的消息是假。

真假消息夹杂,最具迷惑性。

iGO出行盯上比亚迪,到底是腾势产品不行,还是自身经营不善?

但是,经历市场洗礼的汽车分时租赁重资产、重运营的特点浮出水面。大部分分时租赁平台消失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

iGO出行 目前正在面临这一问题。但它可能认为手上这批腾势300可以让它收获一笔意外之财。

比如,有没有可能处于上升期的比亚迪特别珍惜声誉,会用钱的方式息事宁人?至于iGO出行以后还要不要继续在共享出行行业内混下去,可能是小概率事件了。

毕竟,碰瓷、蹭热度的事情都做了,口碑也就坏透了。

2月12日,腾势回应称,双方应积极配合法院的审理工作。这是对的,毕竟法律大过一切试图煽动起来的网络舆情。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Myautotime 6951粉丝    3754作品 关注 2014年成立,中国汽车自媒体前30强!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