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路咖汽车 4浏览 2023-03-22 IP属地: 北京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网上大V微博里一爆料,第二天我看展厅里销售的眼神都不对了,恍惚间透露着三个字,找工作。”虽然还不知道网络里的爆料是真是假,最终走势如何。但这几年关于汽车销售的变动太大,最早是铃木退了,然后是雷诺退了,宝沃退了,一汽马自达退了,还有很多虽然没退,但也是勉强维持。所以,4S店一线销售的招聘门槛越来越低,流动性也越来越大。

“我们也没办法,要是真的退了,就换品牌,看看能不能继续做销售经理吧。”梁伊勐(化名),目前是广汽三菱浙江一家4S店的销售经理,看到3月20日汽车大V吴佩在微博上的爆料,“某日系合资品牌即将退出中国,产能转为集团自主品牌代工,产量大、配件不难找、最近可能有一波大幅优惠清仓,最终以官方消息为准”。之后,给到路咖汽车的回馈。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当然,吴佩的爆料是否会成真,是否主角就是三菱,这之中有很多变数。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随着3月初价格战降价潮的开启,至今3周时间过去,一线、二线品牌之间,正在呈现完全不同的2种格局。

这种新格局是,一线在玩降价潮,二线直面倒闭潮。

传闻的日系合资退市,有多少可能?

在这场新的爆料里,有几个关键词,日系合资、处于某集团内、产能或产量大,如果以此维度进行筛选的话,实际上很容易猜测出其具体指向,是市场规模相对较弱势的品牌,不会是销量基盘巨大且市场口碑稳固的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所以,仅从爆料消息来看,其可能性直指马自达、三菱。当然,还有讴歌、英菲尼迪等等。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销量维度上,二者当下的市场表现确实承受很大压力。随着2月销量的公布,长安马自达当月数据为3863辆,而随着3月初传出的一汽马自达车型即将停产,给出员工内购价活动的消息传出并得到确认,不到13万元64折购买阿特兹2.5L车型,以上种种信息,其实能够和眼前的爆料有所关联。不过,所谓爆料是一汽马自达退出中国市场,难免有点玩梗的意味。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而广汽三菱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数据,2022年为3.36万辆(2021年为6.6万辆),2023年1月为1168辆,2023年2月为330辆,1-2月累计不到1500辆。从市场表现上来看,压力明显。

仔细看广汽三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走势,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疫情开始的2020年。其从2016年开始,一直处于上升期,2017年销量翻倍至超过12万辆,2018年增长至超14万辆,但从2020年开始,回落至7.5万辆,2021年为6.6万辆,2022年则不到4万辆。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另外,能够解析的还有企业战略层面。马自达、三菱,这2家相对二线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玩法最近也逐渐清晰。在2022广州车展采访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裁邓智涛时,长安马自达的2023年分别会推出CX-50,下半年将导入HEV混合动力版本,旗舰车型CX-90将在中国市场亮相,且纯电动力、转子增程式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高效柴油动力、高效汽油动力等驱动方式,都会陆续导入。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相对马自达而言,三菱在吴佩爆料前的3月10日,也发布了自己的新车规划。关键信息为计划在5年内推出16款新车,其中7款燃油车,9款电动车。在燃油车里,有面对日本本土市场的全新Kei Car,还有MPV,XFCi概念车,皮卡,PPV等。其余的重磅车型还有三菱皮卡、大概率基于日产平台打造的新7座SUV。不过,帕杰罗的换代规划,却并未出现。

然后,再从此前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推出的规划来看,日产主打中国/美国市场,雷诺主打欧洲市场,三菱将主打东南亚等市场。

逻辑成立,但真的会退出中国?

所以,真的会是三菱吗?

“如果真的是,只能说不太甘心吧,因为新欧蓝德真的不错,本想着疫情结束之后能发挥一下,不过现在遇到了价格战,只能说运气不好。” 梁伊勐本来预计2023年会是一个广汽三菱的爆发期,毕竟老欧蓝德卖了那么多年依然有生命力,是店里的重要销量支柱,新车换代的优化升级幅度很大,但不幸的是,眼前遇到了全行业的价格战、降价潮。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当下,广汽三菱在降价潮中的政策分别是,低首付月供的金融方案、以旧换新的补贴、保险相关礼包。而这一政策,相对平常,也就几乎被一线品牌们的宣传所淹没。除了东风系一开始的补贴,眼前上汽大众,扔下了37亿元的补贴方案,成都单车型最高补贴15万元之后。

摆在消费者面前的局面是,“结合了一系列补贴之后,买三菱的预算,已经能买很多主流车型了,比如大众、日产等等”。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眼前的降价潮,让原本二线品牌们在市场里差异化定价的生存策略,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而因为自身的体量较小,可以运作的空间有限,或者有其他方面的思考,所以并不太好继续跟降。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还包括,三菱集团汽车业务目前面临的尴尬。帕杰罗等车型迟迟不能换代,核心的原因其实是三菱母公司遇到了问题。从财报来看,尽管其全球业绩有比较明显的上涨,但发展路径却颇为分裂。日本本土有着高增长,产量超过44万辆,发力车型为K-Car与皮卡。除此之外,欧蓝德是表现最好的SUV车型,美国市场2022年年销量超4万,中国市场近3万,能够看到其上市后,全球的热度不算特别高。其他发力点则在于皮卡领域,不过在全球市场,这一蓝海也逐渐卷了起来。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简言之,三菱母公司的汽车业务,有些“偏科”的意思,而知名车型迟迟不能换代,则同时受制于整个联盟“不内耗”的协议限制,以及自身的财务限制等。

但,汽车行业对其“退市”的猜测,还有另一种观点。三菱的品牌力、口碑等还在,一旦能改变现有模式,快速引入新技术,待价格战降价潮过去,市场规则重新确定,其潜力仍在。

目前,广汽三菱的销售产品线较短,仅欧蓝德、奕歌、劲炫ASX、阿图柯4款车型,其中使用新技术的欧蓝德销量最好,奕歌、劲炫ASX技术偏老,阿图柯则是与广汽集团高度相关的一款新能源产品。

所以,只是基于爆料来看,广汽三菱在逻辑上是比较尴尬的,但它的机遇仍在,潜力仍在。而实际上,在降价潮之中,和它一样面对压力的,是整个二线品牌市场。

德国人都觉得太卷,韩国人自然更难受

德国之声在3月18日发布了一篇文章,警示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新风险,它们还没见过竞争如此激烈的汽车市场,市场现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负和博弈,要利润or要市场,是降价潮里的主线。

既然德国人都觉得中国车市太卷,那韩国人自然更是承压。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北京现代、悦达起亚,目前在市场里都在进行跟降动作,应对价格战。北京现代的策略是,厂家补贴+经销商让利+现金优惠的组合,官方海报中最高补贴为第四代胜达旅行家的5.5万元,厂家补贴3万元,经销商让利2.5万元,补贴最低的为全新名图,厂家补贴1万元,经销商让利5000元,合计1.5万元。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北京现代的全部车型在之中都有涵盖,比较夸张和吸引人的是7.48万能拿下第七代伊兰特原本9.98万元的版本。而在这份政策下发之后,北京现代旗下的8款车型,价格区间基本就全部进入了7-15万元的区间,和中国自主品牌的同类车型高度重合。

悦达起亚的操作方式,和北京现代有所差别,是主销车型K3的改款降价上市。中期改款之后,11.29-14.39万元的指导价区间,上市时直接给出2.3万元优惠幅度,入门版价格也就直接降到9万元以内。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随着新政策的下发,4S店店头的反馈也陆续出炉。在北京现代的主场北京,进店量有一定的增长,销量有增长,但并非同比增长。

“价格一放下来,现在汽贸园的人流量都变多了,有的是猎奇看看到底降了多少,少数是来交钱提车的,其实,这一波降价潮,比亚迪这种势头正猛的收获最大,传统主流品牌其次,我们有增长但不算大。”这,是北京地区的现在的情况,也是北京现代目前的表现情况。

悦达起亚的情况,在北京基本没什么变动,而在探访其主场江苏时,得到的答案则是,来看新车的人略微增多了一点点,销量也增加了一点点,不多。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除此之外,被爆料的日系合资品牌中的马自达,其在此次降价潮中的主要动作是,马自达CX-5全系降价2.6万元,入门版的价格进入15万元内,也直接和同级别的自主品牌SUV价格真正接壤。

马自达的4S店终端反馈,同样是,进店量有增加,成交量略微增加,主要是来看马自达CX-5的,而消费者对于昂克赛拉的优惠幅度没有进一步增大,表示遗憾。

在我们调研的4家二线合资品牌中,广汽三菱基本没有参与降价潮,因而实际的店头效果不明显。悦达起亚是以1款主销车型上市即降价来吸引热度,不过因为K3长期以来的优惠幅度是超过2.3万元的,眼前的一波操作,其实引来了更多的观望情绪,很多消费者在等能进一步有所优惠。另外2家明确给出的政策的车企,长安马自达的一波操作小幅度拉动了CX-5的销量,也在CX-50上市之前加速了清库存。至于北京现代的操作,其实在此轮的二线品牌运作中最合理,原本4S店店头要承担很大的促销力度,此轮操作中,相当于企业承担优惠的大头,减轻了4S店压力,同时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了车辆价格,提升了竞争力。

简言之,对于二线品牌来说,4家车企里,明确参与降价潮的,活力有一定的增长。未明示的,则动静不大。

市场的表现是一回事,而从更高的企业运营维度来看,还会有另一个局面。

企业运营角度,是各家车企的盈亏表现,能直接解释其在降价潮中为何给到相应的动作,以及度过降价潮之后的后劲儿如何。

就在吴佩的爆料前后,现代起亚集团在全球公布了自己的业绩表现,其在全球登上Top3车企的位置,但起亚在中国的合资业务,却成为了典型的负资产。

调研降价潮中的4家二线品牌,日系合资真会退出中国?


2022年,悦达起亚亏损超37亿元人民币,2017年-2022年,共亏损超130亿元,资产总额110亿元,整体负债率119%,呈现出严重资不抵债的局面。

在北汽集团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北京现代2020-2021年,2年时间亏损超110亿元。

广汽三菱在2022年发布的报告则显示,总资产81.3亿元,负债总额65.7亿元,负债率81%。

写在最后:

另外,再结合不久前德系车企、日系车型所发布的财报信息,还能够看出,身处一线的头部品牌们已经跟上了世界变化的节奏,而更偏重传统燃油车思路发展的日系车企们,则遭遇了一些问题。

大众、宝马、奔驰,在财报里,销量数字都有所变动,但利润方面都是增长。而丰田、本田、日产,则都呈现下降趋势,丰田、本田在销量数字上、营收上,都是下降,日产在营收上下降,而利润上,通过一定的动作实现上扬。

简言之,一线品牌们目前家底丰厚,能在降价潮里玩得起,上汽大众目前给到的补贴其实就算是一个契机,如果后续几家德系车企也有一定的放价动作,将不足为奇。

而重视利润和财务报表的日系车企们,一线车企们有能力下场,但主观意愿低。而二线品牌们,则压力山大了。

当然,在130多年中,一家企业面临市场压力的情况比比皆是,至于离开市场这种话题,市场表现也未必说了全算。还是要看股东们是否决定继续注资,以及企业到底有没有真本事。汽车领域的案例如果不好理解,可以看看瑞幸咖啡的行走轨迹,就是个案例。

整个市场里,处于压力下的企业非常之多,而它们,自然不可能真的全部退市。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