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国产桑塔纳下线的40年,上汽大众不断进化

国产桑塔纳下线的40年,上汽大众不断进化

新车聚评测 8浏览 2023-04-27 IP属地: 湖北

1983年4月11日,一辆手工组装的轿车从上海安亭一处旧厂房里缓缓驶出,宣告中国首辆桑塔纳轿车的诞生。

国产桑塔纳下线的40年,上汽大众不断进化

此后,国内流行的汽车广告语之一便是“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桑塔纳车型以及桑塔纳国产化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历程。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上汽大众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四十年来勇于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助力行业标准建设。

桑塔纳的诞生,开启中外合资新篇章

1978年11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批示,正式拉开了轿车中外合资经营洽谈的序幕,为我国中外合资的汽车制造业开创了历史机会。

桑塔纳(SANTANA)原是一款由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美国生产的轿车品牌车型。上海汽车制造厂抓住了这一机会,自1982年起,获得德国大众公司的授权,可以在中国进行桑塔纳车型的组装。

国产桑塔纳下线的40年,上汽大众不断进化

由此,我国的汽车业制造者便开始了不断的尝试,终于在1983年4月成功组装了一辆全进口部件的桑塔纳轿车,一辆车改变一个行业的传奇历程开始在中国上演。

随着桑塔纳的顺利下线,1984年中国与德国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上汽大众”)正式成立,由此开启了中国汽车行业乘用车中外合资的新篇章。

国产桑塔纳的诞生无疑凝结了一代中国汽车人的智慧。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仍不具备汽车生产的核心技术能力,且国外对于汽车生产线的出售要价很高。也就是说,如果单纯依靠进口,那么汽车注定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消费的奢侈品。中德合资的上汽大众带来了新的希望,第一辆国产桑塔纳诞生后,上汽大众继续开发中国本土的汽车生产制造流水线,渐渐具备了批量生产成本较低的轿车的能力。

国产化提升,上汽大众一路前行

1981年至1985年的“六五”期间,上海汽车工业以上汽大众成立为标志,实现产业道路从“闭门造车”到“开门造车”的战略跨越。

但初期的上汽大众只能生产天线、标牌等零碎件,真正涉及轿车生产的零部件,发动机、底盘、车身等一个也不能生产,国产化率长期低于5%。

巨大的压力面前,上汽大众更加积极求变。管理层面,挖来国内顶尖汽车人才,德方也专门返聘退休专家来华。在制造层面,努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成立了“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生产共同体”,涉及全国132个厂,这也为上汽大众构建了一个较完整、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汽车零部件配套系统。

国产桑塔纳下线的40年,上汽大众不断进化

在多方的努力下,1991年,桑塔纳轿车的车身、发动机、变速箱等都已实现国产化,国产化率达70%。同时,年产6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的产能也已形成,并建立了符合德国大众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的配套体系,由全国180余家零部件企业所组成。1996年,上海桑塔纳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年产量突破20万辆。

同时,桑塔纳国产化直接带动了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改造,迅速提高了上海汽车工业整体装备水平,使轿车制造能力实现从小生产到现代化大工业的跨越。

国产桑塔纳下线的40年,上汽大众不断进化

当然,作为中国现代轿车工业的先行者,上汽大众并没有满足于此。

面对智能网联新能源的汽车大趋势,上汽大众投入170亿元打造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电动车工厂——MEB工厂,其年产量可达30万辆,目前已投产ID.4 X、ID.6 X、ID.3以及奥迪品牌Q5 e-tron等车型。同时,上汽大众建设了全新研发大楼,拥有虚拟现实中心、增强现实中心、沉浸式虚拟系统、虚拟座舱等前沿设备,使其能够以更高的开发效率投身各尖端技术领域。

总结:无论是作为中国现代轿车工业的先行者,还是如今作为智能制造的先行者,上汽大众始终用高标准,打造全面发展的体系竞争力。在汽车智能网联新能源时代,这也成为了上汽大众实现领先的基石。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新车聚评测 3863粉丝    1598作品 关注 您身边最懂车的家人;给您带来买车、用车、养车及车生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