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其中以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为主的插混车凭借着短途用电更省钱,长途用油没焦虑,不仅真正为消费者带来了更经济的用车成本,同时也成为很多汽车厂商新能源增长的亮点,只不过随着插混与增程车主的用户越来越多,也暴露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有网友爆料,在浙江地区有一个快充桩居然贴上了油电混合车辆禁止充电的字样。在扫码之后才发现,该快充桩运营商直接禁止了混动车型进行补能,后台提示该站不支持油电混动车及增程车充电。对于此行为,该充电站的工作人员表示:是因为油电混动汽车充电速度过慢,影响快车充电。
事实上,此前对于插电混动以及增程车型在充电桩补能的争议已经有一段时间,如今随着插混与增程车主越来越多,许多纯电车主因找不到充电桩,矛盾进一步被放大。
充电站为何“歧视”插电混动汽车
近年来,插电混动车型因为“充电”可没少挨骂。去年十一到今年五一,本就紧张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被插电混动车型占用都曾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甚至站队:插电混动车型可以使用燃油,特殊时期不应该占用宝贵的充电资源。
从插电混动车车主的角度来看,充不充电可是两个层次的费用。比如吉利银河L7,纯电续航115km版本车型的综合油耗是1.3L/100km,亏电油耗为5.23L/100km,按照现在动辄近8块的油价,用油和用电在用车成本上还是差很多的。
不过由于电池包小,且普遍充电时长较长,再加上很多插混车主没有停车位,没有车位就无法安装充电设备,飞线充电对于住高层的车主而言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就只能去充电站。这也让插电混动车型不太受充电站的欢迎,正如上述出现的“充电站禁止插电混动车型充电”事件。
汽车研究员刘强表示,如果比亚迪DM-i这样的插混车型只当油车开的话,其动力电池会长期处于亏电状态,即使有优先保电模式,但BMS对于电池电量的估算会越来越不准,而背后其实是对电池的一种损伤。这种损伤,后期可能会成为引发车辆自燃的隐患。
由于充电桩被占,许多纯电车主针对这种情况“气愤”的表示,买得起理想这样三五十万的车,不应该在乎那百八十块的油钱;插混、增程车不充电,只烧油,照样能开,所以应该能不充电就不充电;一旦能源消耗完了,插混、增程车应该首先考虑加油,不考虑充电。
对于充电站这样以利润最大化的营利单位来说,同样一个小时,一些充电效率高,电池也比较大的纯电车型,一个小时能够充电七八十度,甚至超过100度电,相比之下,这些插混车的确有浪费资源,挡充电场站“财路”之嫌。所以充电站肯定愿意服务纯电动汽车,毕竟能多卖电,从经营者的角度来分析是可以理解的。
充电体验差
其实充电站是无权拒绝插混与增程车主充电的,插电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一样属于新能源汽车,应当享有相同的充电权益;充电站经营者客观上只能拒绝车辆有问题的品牌进入,比如公告召回有自燃隐患的汽车,反之,在车辆没有问题的前提下,直接拒绝一类车新能源汽车应当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有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时候,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知名汽车博主韩路表示,理的层面:大家都一样,充电你也管不着。情的层面:节假日的主干高速服务区充电资源紧张,如果可加油的混动,尽量把充电资源让给纯电了。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矛盾主要还是因为充电基础设施配套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成正比。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310万辆,新车零售端正在加速渗透。与此同时,充电基础设施规模也正在持续高速增长。
截至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520.9万台,据统计,用户平均日充电次数在1.39次。此外,96%的用户更倾向选择快充,只有4%的用户选择慢充。而私家车电动车用户选择快充占比达到93%,选择慢充占到7%。如此庞大的新能源汽车规模加上如此高的使用频率确实需要增强充电基础设施的供给。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为151.8万辆,增速达150%,远高于纯电动汽车增速。今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产销分别同比增长86.7%和89.2%。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市场变化,让车企们在今年加速了对插电混动车型的布局,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插混车型加入市场,进一步加剧充电桩不够用的尴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建议,一是要持续推进充电网络建设,优化重要场景的服务保障能力。二是要加强运营能力,推动充电场站等级评价,推进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三是丰富充电服务生态,提升用户充换电体验。四是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长远来看,实现完全汽车电动化还需要很长的路,在充电站密度不够大、充电桩还不够多的阶段里,具备双补能方式的插混类汽车是最佳过渡之选,并且从车企们的布局来看,插电混动已经有了全面替换燃油车型并推出新车型的意思,就产品而言,今年绝对是插电混动车型的爆发之年,甚至可能不比纯电动车少。
虽然目前仅是个别充电站拒绝给插混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但未来插混车辆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种“尴尬”还是需要引起车企与相关层面的重视,毕竟用户体验是第一位的。
在全球高端商务防窥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列第一的龙腾光电,在4月25日晚间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4年和今年一季度,公司获利能力明显改善;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为2022年以来最高值。新变化意味着,龙腾光电正在行业景气度触底反......
直道超车谈何容易!要想直道超车,那就必须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核心汽车部件上领先欧美传统汽车巨头。现在看来,奇瑞汽车已经做到了。
2025上海国际车展,腾势首款概念跑车——腾势Z震撼全球首秀,采用Pure Emotion“驭心流形·本真之境”全新设计理念,并将搭载中国首款全栈自研的线控转向系统、云辇-M、全线控底盘、易三方等尖端技术,以科技豪华重塑跑车格局!与此同时,腾势N9、腾势D9、腾势Z9系列及腾势N......
都挂丰田标,南北丰田却已大不相同。
2025年4月23日,比亚迪方程豹品牌亮相上海车展,本次车展为钛3上市后,豹5、豹8、钛3首次同台亮相,并有3大潮改亮相、5大互动展示和1大无人机现场演绎,家族集结,豹力全开。
领克900 28.99万起正式上市 树立家庭旗舰大六座新标杆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如约而至。在8.1H整车馆内,比亚迪展台人流如织,汉唐家族更是绝对“顶流”,人气超高!其中,汉唐家族全新推出的划时代旗舰汉L、唐L,惊喜带来与《黑神话:悟空》的联名改装车,让“齐天大圣”的锋芒,遇见龙颜美学,共同演绎属于中国人的梦幻跨界......
4月23日,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汽集团以“懂车更懂你”为核心主题,抛出了一系列战略布局——品牌焕新、Glocal全球化战略、技术平权、生态重构。
上汽大众签约“科技共创”合作伙伴 构建智能新生态
四年前,坦克品牌在上海车展正式独立,四年后的今天,坦克承载着全球65万用户的信赖与热爱,重返品牌出发的起点,不忘初心。始终和用户在一起,共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热爱永不止步!从产品拓展的无止境,到技术领先的无止境,再到用户体验的无止境,坦克也将携手更多用户与生态伙伴,共同拓展......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车展开幕。比亚迪海洋新车天团5车全球首发,引发关注热潮。其中,Ocean-S概念车向大众展示了海洋网未来车型设计趋势;海豹06EV以智能化和电动化为年轻用户带来高品质体验;海豹06DM-i旅行版以纯正基因为主流市场用户提供新选择。作为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中型......
SMG东方广播中心与斑马智行联合发布AI播客产品
豪华不接受平权!林肯要做的是能传世、难以复制的“作品”
2025上海车展,仰望U8L正式亮相,车长5米4,太霸气了
喧嚣的市场环境下, “老司机”依旧坚守初心。
岚图的“听劝”思维:以用户需求打造的产品,终将获得用户的拥抱
复活后的极越真的能再度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吗?
固态电池等前瞻性技术或也将决定下一阶段,谁来降价!
合资电车如何俘获中国消费者?持续进化的丰田bZ家族就是榜样
中国汽车行业新格局仍未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