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一汽-大众首款纯电轿车ID.7 VIZZION(以下简称ID.7)开启预售,首发版官方预售价 237,777元,并有众多权益,体现出了相当诚意。这款大众ID.家族进入2.0时代的首款产品,相较现在1.0时代的ID.3/4/6有了巨大的提升。但ID.7能否不负众望地带领ID.家族走向成功,仍存在不少悬念。
而作为一名ID.4 CROZZ车主,笔者看到ID.7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惊喜于ID.7相较4和6的巨大进步,一方面又可惜这款车来得太晚了些,如果早两年出来,或许笔者就是ID.7车主了。
车机系统改头换面
从ID.车主的角度来看,ID.7最大的提升肯定、也必须是车机系统。因为现有ID.车主对ID.系列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车机系统,不仅操作逻辑差,各种bug频出,而且支持的操作应用少得可怜,可以说跟智能化、数字化毫无关系,明显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虽然笔者还没亲身体验过ID.7的车机系统,但根据已有的媒体体验报道,确实有了很大进步。
在最基本的硬件上,ID.7的中控屏尺寸升级到了15英寸,清晰度升级到了2K分辨率,而且采用了屏幕与边框一体化的设计,显示面积和清晰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当然,最重要的提升是在软件系统上。据了解,ID.7的车机系统升级为ID. OS 2.0,内存升级到16GB。而最重要的是,车机系统的底层开发由德国主导换成了中国团队主导,所以更懂中国用户的需求,表现就是车机界面更丰富,最最重要的是,车机系统的稳定性、本土化适配以及OTA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界面的设计也更符合当下的潮流——开机桌面就是最常用的功能:地图导航,而且支持了更多app的应用。
人机互动环节也有升级,语音助手有了自己的名称:ID.mate,还可以自定义形象。语音交互系统和科大讯飞合作,语音控车的场景更丰富,并支持连续多轮对话,达到了新能源车主流水平。
此外智能驾驶系统也升级到了Travel Assist 3.0,具备了指令变道功能,车速在 72km/h 以上时,拨动转向拨杆,系统会在合适时机自动完成变道动作,该功能在绝大多数高架以及高速上都能实现。
内饰设计更加人性化
ID.1.0时代的内饰设计其实挺有创意,放在今天看也不算过时,但部分设计过于追求视觉效果而导致实用性不高,ID.7的内饰设计明显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改善。
观感上,中控区的设计变化最大。取消了悬浮式仪表屏,转而镶嵌到驾驶位前面的中控台中,但面积依旧很小,只显示与驾驶相关的信息,如速度、续航、车辆状态等。而其他复杂信息如辅助驾驶信息、能耗信息等,都挪到了AR-HUD中进行显示,所以ID.7的AR-HUD功能大大增加,显示信息丰富了很多。其实增加HUD的显示内容以取代仪表盘,也是一个主流发展方向,减少驾驶者低头看仪表或中控屏的次数,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
方向盘依然是D字形,与现款相同。随着悬浮仪表屏的取消,原来集成在仪表屏边上的换挡旋钮也换到了更传统的转向柱上,是更主流的方式。其实现款ID.仪表屏和换挡杆的设计很特别,用起来也挺顺手,ID.7上的变化可能是为了更符合大众审美和使用习惯。
现款ID.系列的空调是一个被车主吐槽的点:虽然出风口不少,但中控区的两个主力出风口位置偏低且风向调节范围小,所以很多车主抱怨夏天吹不到头,同时吹的肚子难受。ID.7采用了能够自动调节温度的Smart Air隐藏式智能空调,能记忆不同乘客的身高,切换账号时根据不同人的身高来调节出风方向,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改变。与此同时,ID.7还采用了当下流行的“智能导风叶片”,空调气流可以设定为吹向乘员的方向,也可自动向其它方向吹动,使车内空气流通。
不过现款ID.车型上被吐槽的只有两个车窗控制键、后车窗操作需要按“REAR”键切换的槽点,依然在ID.7上保留了,不知道是出于何种考虑。
当然,ID.7相对现款ID.车型的升级是全方位的,并不止车机和内饰设计方面,只是这两方面可能是ID.车主们感知更明显的,所以重点说说。
颜值能打,空间够大
ID.7的车身尺寸为长4956mm,宽1862mm,高1573mm,轴距2965mm,是B+级的车身尺寸,但得益于MEB纯电平台的设计优势,它具有了C级车的内部空间。
外观上还是明显的ID.家族特征,很漂亮,矩阵大灯、交互灯语、可点亮的LOGO等ID.车主非常喜欢的设计依然保留。ID.7并不是大众传统三厢车那种标准的设计,而是采用新能源车更流行的掀背式设计,有点高端跑车的感觉,很动感很时尚,同时也降低了风阻。
配置上除了更先进的车机系统、空调系统和驾驶辅助系统外,与保时捷Taycan同款的Skyview智能光感天幕也是个亮点,具备多个涂层,可以进行敏感变色调节,紫外线隔绝率达到了99%。
总之,虽然没有像国产品牌新能源车那样在智能化上拉到最顶,但ID.7的综合实力依然非常出色,可以说是当下大众品牌新能源旗舰产品。
市场前景展望:机会与挑战并存
回想当初ID.4上市时,市面上的竞争对手并不多,很多ID.4车主当时的其他选项,主要是Model Y、埃安LX,与ID.4同期宣传的日产ARIYA、现代IONIQ 5、福特电马等纷纷跳票,而比亚迪宋Pro纯电版和宋PLUS纯电版都还没出,可以说ID.4上市时机选择非常好。可惜的是,ID.4的驾控优势虽然很突出,但车机的糟糕体验也成为了很大的槽点,导致后续销量一直上不去。
而如今ID.7面临的市场形势已大不相同,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实在太快,而且也卷得让人怀疑人生。好在具体到ID.7所在的B级纯电轿车细分市场,并不是当前车企眼中的“风口”,所以没有发展到惨烈的竞争程度。一方面这一细分市场的玩家还不多,主要玩家是比亚迪汉EV、小鹏P7、蔚来ET5;另一方面,整个B级车市场的主角还是燃油车,所以B级纯电轿车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但与此同时,近期又有多款中型/中大型纯电轿车发布,如星途星纪元ES、吉利银河E8、长安启源A07等等,可见其他车企也看到了这个机会,都在尽早进入。
从产品力方面讲,ID.系列出色的机械素质、底盘品质、驾乘感受和硬件质量得到了车主们的一致好评,展现了老牌车企对车辆本质的精准把控,但车机系统的糟糕表现也让ID.系列备受争议。
但ID.7仍有品牌优势。大众品牌的用户基盘非常庞大,当这些用户考虑换购或增购一辆纯电轿车时,ID.7无疑会是他们选择之一,甚至是比较优先的选项;而大众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良好口碑,也会成为很多喜欢大众品牌的人选择ID.7的理由,这一点是其他品牌难以匹敌的。
很难说ID.7所面临的机会比ID.4更好,但ID.7已经吸取了ID.4的经验教训,可谓有备而来,从理论上说,成功的机会更大一些。虽然难度很大,但作为ID.老车主,也希望ID.7能有出色的市场表现,让ID.家族出色的一面被更多人知晓并享受。
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活法。
跟着市场需求,超越消费者的期待。
你认同吗?大众CEO如此评价比亚迪
2025全国新能源商用车性能评价赛圆满落幕,产业链大咖深度解读
“不仅要彻彻底底的走出去,还要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去。”
为智能泊车兜底!比亚迪这一波更新,是真的敢“兜底”!
你知道你人生中的第一辆法拉利,应该怎么选吗? 法拉利在机械层面的造诣,我相信没谁会怀疑。我若需要一辆顶级的超级跑车,盲选法拉利也不会错。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的法拉利也都不尽相同,你真的懂如何去选择吗?
喜闻乐见,有车企肯为智能泊车兜底,还是不影响来年保费没有赔付上限的兜底,谁会这么做啊?对啦,又是比亚迪
朋友们,发现一个好玩儿的游戏!问界新M5 Ultra居然出现在《荒野行动》里面,现实里开不上问界新M5 Ultra,我打算去游戏里面过过瘾!
全球首创!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重塑行业责任标准
试驾全新小鹏G7,看下它智能驾驶辅助的表现。#小鹏G7售价19.58万元起#
蔚来在充换电领域投入超180亿元,但成效存疑。换电站单站成本高,使用频率低,投资回报率堪忧。面对市场竞争,蔚来独自建设网络的模式成本压力大,优势难保。不同地区用户需求差异大,部分区域换电站覆盖不足。这笔巨额投入更像一场“豪赌”,能否实现目标仍是未知数。
福特众多精彩车型竞速古德伍德速度节
洗牌加速。
关于智能辅助驾驶级别提升,国内车企正在努力,喊出“为智能泊车兜底”的承诺,并率先实现近似L4级的智能泊车,又是一家国内车企,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看来不是白叫的…
预售价格27.99万元起 乐道L90开启预售
三个月前,比亚迪超级e平台刷新多项行业指标,其中兆瓦闪充技术被誉为2025年充电技术天花板。三个月过去了,我们再来关注充电倍率,会发现在榜单上,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依然是断层领先!
越来越好用了!东风日产N7首次OTA升级!其他厂商看傻了?
里程碑来了!比亚迪泰国第9万辆交付!
在近期的一次记者采访中,大众集团全球CEO奥博穆谈起比亚迪,说“有比亚迪这样的竞争对手,对我们有正向作用!”。 记者单刀直入:“比亚迪是大众在中国最大的对手吗?”奥博穆的回答跳出了狭隘的竞争框架:“比亚迪和我们都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员——机械、软件、电池技术……有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