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五,也就是11月24号(其实23号晚间就有消息流传),业内有消息指出在轿车市场上占有极大份额的比亚迪秦PLUS DM-i降价1万,目前起售价仅为8.98万元。据懂车帝与比亚迪厂商内部人士表联系获悉:秦PLUS DM-i终端确实有限时优惠政策,是全国统一的,截止到11月底。至于12月是否会有新的优惠政策出台,比亚迪方面的信源则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
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秦PLUS DM-i的累计销量为166274辆,在轿车排行榜上名列第三,排在前面的是大众朗逸的178961辆,排在第一的是日产轩逸的188865辆。
比亚迪秦PLUS DM-i此次终端降价,无疑会对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行程更有力的进攻,同时也让其他定位类似的新能源车型倍感压力,例如起售价为8.99万元的 长安启源A05。
在比亚迪秦PLUS DM-i的入门车型调整到8.98万元后,和长安启源A05的价格和纸面产品力都变得非常接近。在10月下旬上市的启源A05在宣布起售价为8.99万元起时,不少观点都认为会成为比亚迪秦PLUS DM-i的强力对手,毕竟纸面数据相当,甚至长安启源A05的动力表现还稍有优势。
如今比亚迪秦PLUS DM-i的价格调整到长安启源A05相当的水平线上,比亚迪秦PLUS DM-i的口碑和市场惯性,是否会让长安启源A05的攻势由此放缓?这可能是很多车友会关注的问题。
当然,比起刚刚上市的长安启源A05,更应该感到压力的当属大众朗逸和日产轩逸,这两款中国车市的常青树轿车早就已经开始放低了身段,如今比亚迪秦PLUS DM-i也降价到8.98万元,对于轩逸和朗逸而言,是否会形成更大的压力?
其实比亚迪车型阵营中出现优惠的不止是秦PLUS DM-i一款车型,实际上,比亚迪是针对旗下的王朝网和海洋网部分车型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优惠力度均达到8000-15000左右。不过,针对旗下车型的降价,比亚迪方面后续的回应则是,此轮降价并非官降,促销仅限于11月内,目的是为加速油转电——而非简单的促销。不过,无论如何,为了提振销量的用心肯定是有的。
可见,随着2023年愈发接近尾声,比亚迪也愈发拼了。为什么拼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比亚迪曾立下的“300万辆”年度目标。今年年初,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为这家 新能源车企新的一年确定了一个年度目标,即2023年比亚迪实现300万辆年度销售目标,且不含出口。
为了增加信心,王传福甚至用上了“铁板钉钉”的表达,直言“ 300 万辆对我们来说铁板钉钉,在10-20万元区间,比亚迪还是有制空权、定价权的。”不过,随着2023年剩余的时间越来越短,比亚迪距离实现300万辆的目标似乎还要进一步发力。
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比亚迪月销量又一次实现了创纪录,高达30.18万辆,前10月累计销量也达到了238.15万辆,傲视整个新能源市场,堪称中国品牌乃至中国车市领头羊。
但即便如此,距离300万辆的目标还有着近62万辆的差距,也就是说比亚迪需要在11月和12月平均要取得超过31万的月销量成绩,才能实现300万辆的宏伟目标。那么,你认为随着比亚迪降价策略的实际落实,其30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呢?具体到秦PLUS DM-i这款车型,你认为其8.98万元的起售价会对长安启源A05形成更大的打击,还对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行程进一步的挤压?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
趣驾同行 FUN享自然 神龙汽车法式暑期亲子夏令营十堰站开启
雅阁以三年保值率60.23%的绝对优势,不仅大幅跑赢中型车细分市场52.63%的平均水平
智能泊车出了事故谁来赔?比亚迪给出了标准答案
东风纳米06订单去哪了?
哈弗大狗2026款 能潮能野还顾家!
卖得好是有道理的!6月新能源MPV销量榜让岚图梦想家抢了头把交椅
文丨秦佳丽 编辑丨李壮
2025“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保护公益项目”探访隋唐大运河
从不被看好,到越来越好,全新C11零跑十年造车路的代表作。
6月轿车销量|销冠还是它,最火的车型仍为纯电精品小车
家人们!上期看完传祺向往M8的百万级豪华外观内饰,这期直接带你们“盘”座舱! 前排重点: * 华为鸿蒙车机顶流登场!流畅到飞起,华为全家桶无缝联动,智能座舱这块直接拿捏了!
新央企,新启源,新担当!长安启源Q07在公益路上驶向美好
满血华为,接下来,甚至有机会进入20万内。
智驾兜底你听过么?出了事故企业替你赔你敢信么?没错,这就是接下来车企们该卷的正确方向!
能城能野的潮玩新伴侣
7月12日,长安福特携福特探险者四驱穿越版、锐界L、蒙迪欧系列车型、锐际,强势登陆2025第十八届西安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A1展馆。
超豪华市场下行,国产品牌的机会来了?
吉利雷达连续4月销量破千 同比增长195%
长城守擂、郑州日产逆袭、新能源爆发 2025皮卡半年报出炉
最近几年来汽车行业越来越卷,不只是厂商和供应商有这种感觉,媒体也感同身受,因此我们策划了这期节目,探讨汽车媒体有没有未来?什么样的汽车媒体生存能力更强?作为个体,我们又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