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独立试驾一汽丰田bZ3,成本大王的造车逻辑

独立试驾一汽丰田bZ3,成本大王的造车逻辑

驾仕派 3904浏览 2024-03-18 IP属地: 四川

有对我熟悉的朋友应该知道,我的试车爱好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猎奇”癖好,无论大众小众、网络口碑好坏,都会在我的“狩猎”范围,譬如今天这台被一些“键盘侠”嗤之以鼻、却能一个月卖出2000多台的一汽丰田bZ3。

如果说合资车企只是三电和智能座舱技术不行的话,那把这部分直接换成国产,加上自己的造车功底,是不是就能做出一台“好”车?这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01

关于外观

哪怕是换成了电动车,丰田的外观风格也没有改变。车身的凌厉线条犬牙交错,大灯造型犀利,然而型面分割过于复杂,加上前后保险杠、轮辋罩盖保留了大量塑料,这种带着科技风的“老气感”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

不过,值得一看的细节还是有的,譬如这个向内翻折的隐藏式门把手,可以避免在严寒天气里因结冰而无法弹出把手的问题。

02

关于座舱

座舱可吐槽的地方,比起外观实在多太多啦。内饰有所点缀的地方,基本上都集中在了空调出风口、中控屏和挡杆组成的“T”字形区域里,剩下的地方素得要命,前后门板上更是大面积裸露着硬邦邦的黑色塑料。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标价近19万的家伙了……

可以看出,降本的理念贯穿了座舱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简化部件,很多熟悉的控件被取消,导致不少常用的功能被迫修改操作逻辑,提升了用户的学习成本,一些细节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卖相和功能体验。

譬如仪表,原本面积就不大,内部竟然还分成了左右两块液晶屏,而且信息量极低,左边负责胎压、驾驶辅助信息和文字提示,右边负责电量、续航、动力输出、车速等基本信息,诸如多媒体、导航、行车数据等方面的信息通通欠奉。诸如READY、电子手刹、电子驻车等警示灯,甚至被单独移到了方向盘前的一个小屏幕里。

平底方向盘的直径很小,是一个很有运动感的尺寸,但是塑料感很强烈。灯光和雨刮的拨杆,被方向盘后方的拨片所取代,用起来没感觉比拨杆明显便利多少,但是可实现的操作少了很多,像雨刮调速、大灯的自动/手动挡位的切换等功能都被转移到了车机里,实际用起来反而更麻烦了。

转向灯被设计成了方向盘上的左右两个按键,酷似某些跑车的设计,但是会一定程度上占用方向盘的宝贵空间,两边的控件区域里只有驾驶辅助、多媒体、接打电话、语音等常用键,没有当下流行的自定义键、仪表界面切换键,功能集成度并不高。

车窗控件的简配手法更是堪称极致,下面这张图里的,是主驾座位的车窗操作控件。你能看得懂四个车窗是怎么控制的吗?

答案是这样的:上方的按键是控制车窗升降的,但是每次基本只能操作一个车窗,关键都在扶手侧面的那个拨杆上——

短按,切换成控制前排的主驾和副驾车窗

上拨,切换成控制左后窗

下拨,切换成控制右后窗

长按,切换成控制所有车窗

为了怕你搞不懂,每次操作车窗的时候,还会弹出个示意图给你,哪怕这部分信息把小半个仪表都挡住了……

那车门怎么解锁呢?答案是藏在扶手内部的一个巨大的塑料拨杆,开门的时候,手伸进扶手里,很容易就能掰动拨杆解锁,这样一来又能省下解锁门把手的外观件了。设计出这个车门的人真是个抠成本的鬼才。

然而,这种“化繁为简”的本事,本应有更值得的用处的。这台车的基础上下电逻辑设计非常保守,在很多同级都已经取消了启动开关的当下,这辆车依然保留了启动开关,而且车辆的上电还需要踩刹车加按启动开关这样的传统操作,甚至下电也要先按开关,否则直接锁车是无法断电的。这完全是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操作习惯。

03

关于车机

竖屏的设计,最大的好处是方便看导航,而且能够容纳的信息理论上也更多。然而屏幕没有做朝向驾驶者的设计,而且朝向的角度偏向垂直,在首页操作空调、小组件和Dock栏的时候手臂容易打到换挡旋钮。

另外发起导航之后,桌面的小组件被隐藏了,加上仪表功能过于简陋,导致导航状态下根本看不到多媒体信息。

系统里的约束很严格,像动能回收、驾驶模式这类设置只能在车辆静止的时候调节,而其它车载应用甚至只能在挂P挡的状态下打开。

语音操作覆盖的范围也很小,只能做一些开关车窗、打开一部分车机设置界面的操作,像控制大灯、门锁这类权限基本是没有的,当然也没有可见即可说的能力。

04

关于前排

座椅的臀部落点在轿车里算是比较高的,而且车头也相对压得比较低,所以前方视野还比较开阔。

仪表的布置很有丰田特色,固定的位置很靠近风挡的前沿,而且被允许和方向盘管柱一同调节,不但能减少视线转移,而且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方向盘调节之后对仪表的遮挡。前排的座椅有六向电动调节,但是腰托无法调整,过于隆起的腰托会有一点顶住后背。

两侧的空调出风口下方带有隐藏杯架,体现了日系对储物空间一贯的重视。

05

关于后排

腿部空间表现尚可,而且地台也是平整的。主要问题在于座椅的坐垫太短,填充厚实但是给不了包裹性,对大腿的支撑不足,而且既没有放倒功能,也没有中央扶手。

尾厢的空间还算不错,容积标称439L,开口比较大而且内部也比较规整。

06

关于动态

动力方面的输出很线性,还是比较好上手的。日常状态下,驾驶模式使用默认的ECO或者NORMAL都可以,不会给人很窜的感觉。不过轮胎的抓地力比较一般,干燥路面上的表现还好,湿滑路面下就比较容易露馅了,哪怕是ECO模式下,中低速多给点油门都有可能会导致ESP的介入,而且介入的动作非常粗暴,可以明显感觉到整个车身都在高频抖动。

能量回收被分为较小、适中、较大、大四档,默认状态下也是最轻的一档,丢开油门之后的溜车效果和自家的油车相差无几,适中一档的减速效果略明显,但是对于开惯电车的车主来说,较大是更适合的选择,想兼顾省电和舒适性的用户可以选适中一档。

不过这些功能的设置项,竟然都没有下电记忆功能,导致每次车子重新上电,都得自己重新设置驾驶模式和能量回收,连AUTOHOLD这样的常用功能都要每次自己手动重启。

转向方面,小尺寸盘幅的方向盘、搭配轻巧的力回馈,打起来很容易上手。默认状态下的转向被设定成了舒适一档,阻尼很均匀但是偏轻,调整成运动之后手力会变大,更适合男生,但是不论怎么调,都没什么随角度的增益,所以电子味会比较重。

刹车的问题相对突出。踏板的空行程比较明显,也就是说通过能量回收减速的时候,基本没有做什么踏板力回馈的匹配,这也导致了机械刹车介入的时候,整个制动系统有比较明显的顿挫感。

悬架的调校相对偏软一点,但是有车底的动力电池包压着,所以过弯的时候侧倾也不算大,而且有利于碎石、烂路的处理,只是胎噪有点偏大。

07

驾仕总结

其实,如果你换个角度,去看这台bZ3的话,账面上的可取之处还是不少的,譬如说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方面的配置是拉满的,十气囊、相对完整的L2驾驶辅助功能(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AEB、自动远近光切换等等)。然而实际上手之后,种种细节都在映射出一种降本第一,体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感。

通篇下来,你会感觉我几乎一直都在埋汰合资电车,但是如果你开过大众ID系列的话,你就会明白,合资电车的水平高低也不是一概而论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去追捧电车,其实不单纯是电驱效率更高、使用成本更低的问题,还有在对于车辆的使用场景、细节体验上抱着什么样的理念和态度去做的问题。

(END)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9530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柳爷评车 关注
你来说 我来测 先来一百款新车 优缺点简单粗暴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