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新能源太猛?宝马被迫降价?还是产品力问题呢?

新能源太猛?宝马被迫降价?还是产品力问题呢?

一笑一言 2293浏览 2024-06-06 IP属地: 广东

新能源太猛?宝马被迫降价?还是产品力问题呢?

  “宝马的降价也许只是开始

如今豪华品牌的冰山一角正在被瓦解。

从西方豪华车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他们便带上了浓厚的阶级标签;虽然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区分在这个人类世界早已平常不过,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依旧还是成为了这个社会最被津津乐道的舆论话题。

从我记忆中开始,BBA一直被牵连在一起不曾分开,仿佛宝马奔驰奥迪的连体出现才是这个汽车时代里亘古不变的真理。

可如今,真理在中国市场正在被一种神奇的东方力量一一击破。

新能源太猛?宝马被迫降价?还是产品力问题呢?

#宝马腰斩大降价#的话题被瞬间带起冲上热搜。

据说宝马i3开启5折优惠,我在《新出行最新的深港澳车展报道》中发现,车展现场的宝马i3 eDrive 35L的官方指导价35.39万,如今最新落地价为21万(免息)并没有网端传播的疯狂5折,但21万落地的宝马i3,也同样具备吸引力。

豪华品牌代表之一的宝马俨然也没有躲过国内市场新能源的浪潮,这是爆出保时捷降价后,又一豪华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降价促销活动,随之而来的压力二字,并非空穴来风,合资与外资品牌的不断挤压,的确令昔日豪华品牌们不甚头疼。

宝马注定不会幸免于难的。

原本以为24年年初开始的自主品牌价格战只是新能源汽车第一次正式的亮剑,即便在此之间,车企们折扣换市场销量的做法的确有些明显,但这样的battle,的确也奏效了,无论是清库存还是显实力,新能源汽车如期迎来了第一波涨势。

销量飞速增长,其背后则是对于成本的无限把控,价格下探终究只是显象。

传统豪华品牌们也只有一一跟随。

而大家窃喜的部分是,豪华品牌们降价是件可喜的事情。

毕竟几十年的根基,豪华品牌溢价能力能与新能源相提并论吗?即便降价,他们依然还有空间,但降价则是举白旗的开始。

在目前国内市场,有关汽车新闻的集中点几乎都被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在5月第三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6.8万辆,在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占比达到50.2%。

新能源太猛?宝马被迫降价?还是产品力问题呢?

从过去的战战兢兢到如今的如日中天,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旗鼓相当的市占比旨在说明一个问题,燃油车要担心的事情终于到来了。

而传统豪华品牌又该如何面对呢?

中国市场已然从过去最能赚钱的单一市场逐渐演变为最令其头疼的市场,不按常理出牌的消费者,虎视眈眈的自主品牌们,与口中说着“爱中国,把中国当成家”转头却为了一个冰淇淋与中国用户努力划开界线的传统豪华品牌不一样。

即便没有刻意上升到民族情节,但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当下智能座舱的理解,俨然已经自动站队,选择如何区分自己要购买的车型。

此刻,再把“再不努力只能买BBA”的段子拿出来,有一种分外无奈的即视感。

即便是豪华,即便身披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基业,但面对我们,他们依旧是迷茫的。还记得保时捷全国经销商事件落幕没多久,不堪重负的竟然是宝马。

在中国市场,宝马属于继奔驰之外,最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还记得国内口罩时期,车企经销们纷纷扛不住压力选择降价促销,除了宝马,不仅没有优惠,有些车型甚至被爆加价才有车提。

并非神一般的存在,但中国市场对于宝马的情节从父辈一直延伸至我们。

更为夸张的是,2023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共交付82.5万辆BMW和MINI汽车,同比增长4.2%,占宝马集团全球销量的32%;其中,BMW品牌纯电动车型全年交付接近1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38%。

比起奥迪的缓慢, 奔驰的左顾右盼,宝马电车的转型在国内市场小有成效,在新能源豪华车型的榜单上,宝马的身影时常出现。

而豪华品牌电车领域,其实国内市场品牌能打的一直不多,蔚来算是一直和宝马明里暗里一直pk的新势力第一品牌,但想要在30-50万元之间拿下豪华电车市场的份额,自主品牌们还需要再沉淀。

在公布的2024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的排行榜当中,前十中除了第二名的特斯拉,其余都是自主品牌;上汽大众被排到了15名,一汽大众和华晨宝马更是到20名开外,销量没有破万辆。

新能源太猛?宝马被迫降价?还是产品力问题呢?

而当你看过5月豪华品牌与合资车的榜单后,简直可以用“重灾区”来形容,目前各大品牌的销量数据已经出炉,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去找来比较,但销量至于,最为关心的来自于他们的降价,几乎一水的下调价格也成为5月豪华品牌的必修课。

从懂车帝总结的榜单来看,路虎和别克车型降价幅度达到40%,而上文提到的宝马则不必多言,在懂车帝的榜单中,宝马iX的最大降价更是接近了30万,降幅达到40%,宝马iX降近30万。

就连在过去燃油车时代极为吃香的轩逸、卡罗拉等一众明星合资产品也开始大规模降价,最大降幅超过30%。

大多数人总结为,消费者得意,在新能源汽车大举“进攻”的时代里,合资品牌们终究没能抵住他们“洪水猛兽”般的来袭,在真正举白旗前,降价卖车吸引用户则是不二的法门。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对抗合资、外资品牌的日子变得越来越有干劲,他们的营销手段和方法已然成为过去时,流量时代里,谁能把握数据密码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

可对于养尊处优的他们,中国市场的内卷几乎就是个负面教材。

他们也许无法想象CEO可以亲自走访各地经销门店,可以为了留住用户为其开门,拥抱;他们甚至不能想象一位几乎和汽车毫无关系的掌门人会在3年之后造出小米汽车,且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本土市场的黑马。

在北京车展,自主品牌们的门庭若市,和燃油车展台的冷清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区别,雷军可以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成为车展的焦点,而外资品牌们的工程师却拿起来皮尺开始丈量我们的车。

怎么说,也许这就是老祖宗说的,“30年河东,30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在众多合资与外资品牌失利后,我们也将冷静看待汽车市场。

或许在诸多原因的背后,他们的不够灵活,让我们显得格外灵魂;他们的决策缓慢,将我们显得格外高效。

此刻,中国人懂得变通的技能被发挥到了极致。

而宝马的,危机并不局限于缓慢的改变,则是遇到了更为积极的对手,在问界M7 Ultra的发布会现场,余承东十分自信地说到,目前问界M9近乎打败了BBA车型,问鼎50万元区间的第一。

在话语间,能够感受到这样的第一并非偶尔,问界M9将在6月加速产能,争取消化更多订单。

新能源太猛?宝马被迫降价?还是产品力问题呢?

宝马的对手迟早会出现,只是没想到竟是华为主掌大权的问界M9,这款在智驾上近乎完美,在座舱设计上努力靠近豪华的车型,赢得了豪华品牌受众人群的喜爱,一旦可能掌握之家的魅力,那何不尝试一下问界呢?

尽管在试错的道路上,自主品牌们付出了很多,但于时间赛跑的我们,是懂得如何运用高效的,对于合资和外资的跨国车企而言,决定权和执行权的遥遥无期或者缓慢进程,必将成为他们的死穴。

其实不仅是被爆出的宝马i5腰斩降价,还有此前5系的销量也被定格在了“不及格”线上,全新宝马5系在今年1月25日上市,实行“油电齐发”策略,官方指导价格为43.99万元-63.99万元。

在目前宝马车系的矩阵下,5系无疑是最核心的产品,他是销量与口碑的定山石,可如今的事实时,在改款换代后的5系并没有迎来该有的销量热度,而是下滑。

没有破万辆,是检验一款车型是否成功的残酷测试之一,很可惜,目前来看,全新一代宝马5系兵败了,然后宝马5系在终端出现降价行为,这一连串流畅的自救行为,宝马能救回多少销量?

面对豪华品牌的降价,市场和用户总能给予最为积极的反馈,但道理其实很简单,用户不买单,除了选择更多之外,就是该品牌所传递的信息,变得并不值得了,从门庭若市到趋之若鹜,也许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

销量下滑,也意味着经销商压力山大,否则也不会出现保时捷全国经销商一起联合“讨伐”的被迫之举。

人的内心的确很难平衡。

经销商们的压力也会随着时间里新能源汽车节节高升的销量而自乱阵脚,车企与经销之间总有一种很难言语的距离,在看似相互尊重之间,都是利益的气味。

新能源太猛?宝马被迫降价?还是产品力问题呢?

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优势正在一点点地瓦解。

销量榜单只能证明一时的高低,虽然绝大多数的旁观者都会以榜单论英雄,可持续性才是一家车企能否走到最后的关键,如今看来,自主高端的脚步愈发近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问界M9的出击和反馈,时目前市场最洪亮的。

积极的向上探索,车型品类全面开花,这就是我们的底气和勇气。

但这些,传统豪华似乎早就得到了,是不是得到了就不珍惜了。

文|小花姐姐

图片源自网络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一笑一言 124粉丝    226作品 关注 看车玩车,品车写长文,在汽车世界,找到自己的世界观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