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电动邦 17万浏览 2024-07-30 IP属地: 北京

最近我们接连参加了几个传统豪华品牌的主题活动,大家目的出奇一致,都想通过各自百年传承的理念和手艺,“唤醒”人们内心对“豪华”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智能电动化大潮的到来,汽车行业对“豪华”的标准,似乎有些动摇。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普通消费者,很多人都开始“迷恋”起新潮的东西。比如“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以往在车内不常见到的“另类配置”;还有越来越懂你的“车机”、“智驾”和“语音交互”等“数字体”。

但我们始终认为,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顶多是“时髦”。而要想上升到“豪华”,还要看品牌或车型是否有稳定的「精神内核」。同时它们能否扎根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做本土化发展,将自己的“基因”与当地“土壤”结合,生根发芽,产生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的「豪华感」。

梅赛德斯-奔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什么是「奔驰标准」?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打造一款「豪华」的产品,奔驰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在位于北京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技术研发中心里,我们通过NVH、能效、三电、底盘等部分的钻研和成果,深刻感受到「奔驰标准」,既特别,又合理。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NVH——用户的体验,永远比参数重要。

就比如NVH吧,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双层隔音玻璃、隔音棉、空气悬挂这些“硬件配置”。仿佛装上这些“高科技”,就能控制振动、噪声,降低它们带来的不佳体验。

但奔驰却想得更复杂,他们从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到现在,花费百年时间,让NVH成为一门艺术。为此他们有非常严苛的研发流程:概念设计阶段、数字仿真阶段和实车测试阶段;全面的降噪措施,以及均衡的优化调校。

负责NVH的工程师团队,会把百年来前人积累的经验,全部变为数据和代码,并在「概念设计阶段」的时候,规避一些结构性的NVH问题。

而到了「数字仿真阶段」,工程师会将新车模型放到“虚拟测试场”中,模拟真实运行状态,看还有什么可以优化的地方。数字仿真的难度不仅是搭建“测试场”,还要准确设定“噪音/振动参数”、“形变参数”等各种联动细节,确保模型车能产生真实反映,从而帮助工程师判断优化方向。

通过上面这两个阶段,奔驰已经能找到并解决大部分NVH的“常见病”,比如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弓形车身、后视镜和A柱,有效抑制风噪的出现;对D-ring(环绕尾门一圈的结构)进行结构加强,或者在D柱内添加结构泡沫,增强车身扭转刚度,消除车身低频振动产生的噪音或不适感。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到这里,一辆奔驰新车的NVH优化,在结构上就完成了。数字仿真阶段对于车身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在仿真阶段,奔驰就掌握所有车辆部件的结构特性,大到车辆扭转和弯曲刚度,小到一小块白车身板件的局部刚度。通过这种方式,预先识别出局部刚度不足等问题,从而在数字仿真阶段将由车身结构设计引起的NVH问题降至最低。这其中的很多问题,是无法在后期通过“打补丁”解决的,如果设计不好就可能造成无法避免的“先天缺陷”。

而进入「实车测试阶段」,奔驰工程师们将要给新车的NVH做最后的“调试”。“金耳朵”工程师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噪音的均衡性。毕竟除非是真空环境,否则噪音和振动会永远存在。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如果周围环境的噪音或振动比较均匀,那么人对它们的感知也会相对弱一些,不会造成困扰。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工程师需要在「实车测试阶段」找到噪音或振动“不平整”的地方,然后“削峰填谷”,确保座舱内NVH保持统一水平。

所以奔驰对NVH的标准,绝非“材料多”和“分贝低”这么简单,而是以“满足用户身心舒适”为首要任务,在结构上消除噪音和振动,同时还要确保座舱NVH表现均衡与和谐。

而且相比于很多品牌在NVH方面的“缝缝补补”,奔驰真心把这项工作当做“事业”看待,从最基础的底层设计就强调NVH的品质。我觉得这甚至已经超出了对用户负责,更是对每一辆奔驰车负责。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能效——用户的舒适度,永远比参数重要。

在「能效」的优化上,奔驰瞄准了空调系统。因为通过大量测试获取的海量数据,奔驰发现空调作为纯电车型第二大“耗电器”,能耗占比甚至能超过40%,会直接影响续航里程。

为此奔驰率先在国内搭建了完整的“阳光模拟器”,它由28个金属卤化物灯组成,每个灯光谱特性接近太阳光,可以产生300-1200W/㎡的全光谱光照强度,每个灯泡的光照强度可达2500W,技术生命周期1000小时。同时车内会有46个温度传感器,甚至每个座椅下方也会放,从而更准确获取温度变化数据。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这样的硬件,加上测试系统的算法控制,这个“阳光模拟器”可以将实验室变成“阿勒泰”或“吐鲁番”,达到这些地点的日照长度和气温环境。此外它还能模拟95%的相对湿度以及高光照强度,令车内达到70℃室温。

如此“豪华配置”不仅在国内罕见,就是全球范围内也很稀有。它能让工程师足不出户,就能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光照和高温天气,提升研发效率。

试验过程中,工程师会穿上厚实的防紫外线防护服,进入70℃的主驾位置,开启空调系统,一般调节到22℃,监测降温效果及能耗数据。另外一种测试方法就是在850W/㎡光照强度下,让车辆在转鼓测试台上进行动态测试,以更贴近实际出行的运行方式,监测空调能耗对续航里程的影响。

拿到测试数据之后,如何优化空调的能效,奔驰的标准很简单——不牺牲舒适度,提高能效。工程师为此提供的策略,是加快急速降温的过程,这个阶段允许空调的能耗较高,让座舱温度尽快到适宜的22℃,然后空调就可以长时间处于“低耗运行”状态了。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这种“早爆发,长匀速”的办法,其实在别的技术领域已经证明,能够增强能效表现。甚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赶早不赶晚”、“前紧后松”,同样是减少精神内耗的处事之道。

不过如何掌握“急速降温”的节奏,还是个难点,而且中国幅员辽阔,奔驰要想跑遍全国,随时随地让用户获得舒适的座舱温度,就是难上加难。

为此奔驰在这座技术研发中心里,构建了一个名为“MegaCity”的工况环境,它由经授权的中国用户日常用车关键指标提供数据,涵盖74%的用户真实路况。而每一款在这里测试的奔驰车,都能通过这个工况,找到空调的“运行密码”。

从“空调优化”这件看似很小的工作上,我们其实能看到奔驰的严谨、智慧,还有以人为本的研发理念。相比于NVH,能耗表现是动态的,同时需要大量场景数据和经验的积累,测试和调校工作难度更高。而奔驰愿意下血本,打造顶级实验室,通过更安全、可控的环境,找到车载空调系统更高效运行的方式,值得学习。

三电——安全靠谱和性能稳定,永远比极限参数重要。

在三电部分,奔驰的标准是:按车型需求(定位)进行定制优化,而不是简单地加加减减“有限适配”。

比如他们没有盲目选择大电池,或者降低用户体验而获得更优秀的能耗成绩。奔驰选择正向解决,将EVA平台电驱系统最高效率提升到94%,同时配备法雷奥的6相永磁同步电机,再加上奔驰全球三电研发工程师的加持。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在“电力+脑力”的共同努力下,奔驰的电机必须保持30s峰值功率输出,且电量从100%到10%,都能输出峰值功率。

这就是奔驰高级之处,关注电机的持久。在电动化时代,很多车企过于“妖魔化”纯电动力输出的“凶猛”,比如极快的零百加速,“一脚入魂”的推背感,“爽快”的加速,却选择性忽略了动力输出的“持久”。然而“持久”才是纯电动力的“痛点”和“难点”,而且它也与出行安全息息相关。

同时在展示续航上,奔驰还有着以人为本的关怀,它的计算过程是严谨的,通过6个因素综合计算续航里程,然后根据具体需要,提供“最小续航”、“最大续航”以及“个性化”三种数据显示方式。这种实实在在的续航情况显示,无形中化解了很多焦虑。

为了确保可靠性,奔驰对电机进行超100项台架测试,累计测试时间超70000小时,同时对已经推向市场的电机,进行材料和指标优化的测试研发工作。

奔驰在开发周期内至少会额外测试40至50个电池包,时间总计1750天。另外奔驰电池包腐蚀测试会不间断做8周,是国标要求的近9倍水平;它的防水能力要同时满足IPX6K、IPX7和IPX9K的要求,超国标要求;电池包冲击测试加速度最大60g,超国标20%;挤压测试载荷至少超过国标20%,电芯不能产生形变。

而在这座奔驰中国研发中心里,还有国内第一座电池实验室,它能操作材料级别、电芯级别和电池包级别的验证测试。

最后电控的控制器样件数量至少是行业标准的2倍,通过加倍测试,尽可能排除极端问题。

与此同时,奔驰的三电系统还照顾到了几个“特殊情况”。比如“低压电源故障”,工程师为奔驰电驱设计了很多安全冗余,如果12V小电机出现故障,车辆可以在软件的控制下,以限制功率行驶,然后逐步放缓车速,直至安全停车。

还有“电磁辐射”的防护,奔驰三电每个组件都要经过相同标准的EMC检测,让车辆具备更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这一方面能确保车辆的零部件不会出现问题,另外也对带有心脏起搏器、助听器等精密电子设备的用户,更加友好。

我们看很多车企在研发三电系统时,总是关注这些零部件的“耐受力”以及物理极限,是不是能应付我们的驾驶需求。可奔驰却从用户体验出发,确保三电系统的安全、可靠,不会带来额外伤害。这种技术研发思路,才是以人为本,值得很多车企学习。

底盘——车辆的安全,永远都比快速推向市场重要。

接着聊聊底盘,这又是一个“祖传技艺”。如今很多“耳熟能详”的技术和零配件,都源自奔驰。比如1886年的奔驰一号,就已经配备了钢板弹簧悬挂;1931年的E级鼻祖Type170,就是全球第一辆大规模量产的四轮独立悬挂乘用车。

此后,奔驰更是在1999年率先走“主动悬挂”路线,先后推出了ACTIVE BODY CONTROL(主动式液压悬挂),MAGIC BODY CONTROL(魔术车身控制系统),E-ACTIVE BODY CONTROL(智能魔术车身控制系统),引领悬挂技术向智能电动化方向发展。

所以早在发明汽车之初,奔驰就意识到底盘是多么重要。而智能化、电动化,也应该从这个“底层”开始做起。这点确实符合实际,毕竟大家有人喜欢开慢车,有人喜欢开快车,但所有人都喜欢开稳车,没人愿意又晃又颠。

在钻研技术的同时,奔驰对底盘的标准也越来越严苛,他们总结出一套关于底盘的系统性标准——“梅赛德斯-奔驰驾驶特性”。

它其实由130多个客观的KPI数据组成,通过40个传感器进行测量,覆盖100多个方向。这些数据会分为五大类——驾乘舒适性、安全感、驾驶信心、运动型、精准性,只有这五大类指标都有很高的成绩,一款新车才能量产。

其中驾乘舒适性、安全、驾驶信心,是奔驰重点关注的指标。这或许也是很多品牌下苦工的地方,但奔驰的理念和做法却与众不同。

比如更强调底盘设计与调校的「平衡」,像EQE纯电SUV的后轴悬挂会比前轴略硬一些,虽然在减速带上会让后轴有更强的冲击感,但在绝大多数正常道路行驶时,却能保持前后轴有对等运动轨迹,以及恰当的滤振表现,带来更舒适的体验。

还有奔驰根据中国仍是四级公路占主导,中国驾驶员开车更稳、加速度更小等特点,对底盘悬挂进行针对性设计、测试和调校,尽力为中国用户提供优质出行服务。

当然,奔驰还有很多行业少见的底盘测试项目,比如模拟车辆在湿滑路面失控,撞到隔离带或路肩之后,底盘的响应情况。这里甚至会测试碰撞之后会掉落多少零部件,要求是:零。还有整车底盘强度试验,会在北京奔驰专业测试跑道,针对各种路况进行强度测试和验证,看车辆能否符合奔驰的标准。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奔驰算是把它践行最彻底的品牌。因为他们不仅凭借百年造车、卖车、用车经验,研发每一项底盘技术,而且还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打磨。这种因地制宜的态度,值得点赞。

经过这次探访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我们发现即便经过百年,时代车轮不断向前,这家以汽车行业发起者为名的品牌,仍然能坚持初心,以「更耐心」、「更安全」、「更舒适」、「更均衡」等用户至上的理念来钻研技术、打磨产品。

这就是梅赛德斯-奔驰能够成为「豪华品牌」的旗帜和标杆,车型能够成为「传世经典」的原因。

同时这次为我们讲解的工程师们,他们的「匠心精神」、「认同感」以及那多一分的「专注」,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让我本人也经历了「豪华」的洗礼,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态度都有了重新的思考。

年款胜似改款的EQE纯电SUV

无论是企业的先进理念,还是工程师的优秀品质,最终都要落到实际的产品上。而即将上市的2024款EQE纯电SUV,就是「奔驰标准」的最新成果。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为了实现「更均衡」,新车全系标配300kW功率输出的双电机系统,峰值扭矩输出时间长达30s;无论电量如何,最快零百加速时间都是5.1s;无论是0速起步还是中高速状态,电机都能稳定输出峰值性能。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这种持久稳定的双电机系统,确实很符合国内的出行条件。一方面它可以让我们克服更多的艰难路况,比如冰天雪地,或者沙丘、石子滩涂,那么EQE纯电SUV的用途更广泛了,价值也会提升。另一方面,即便我们只是城市通勤,省际长途,但碰到堵车或雨雪天气,这样的双电机四驱系统,都可以在能耗和安全性上提供帮助。

此外在底盘部分,EQE 500 4MATIC旗舰版纯电SUV新增AIRMATIC空气悬挂系统,最高可根据路况自动抬升车身25mm,经过颠簸路面时,确保前后排人员的舒适和安全。同时它还具备最高双向各10度的后轮主动转向功能,最小转弯直径仅10.5m,不仅让转向操作更高效,也能确保车身平稳。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老司机”都特别喜欢“绕井盖”,这其实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可为了舒适性,也只能如此了。不过奔驰车用户好像很少这样做,因为他们对爱车的悬挂更有信心。配备舒适型悬挂的EQE纯电SUV,拥有软硬均衡的底盘表现,可以充分过滤这种破损路面的冲击感。而配备空悬的EQE 500 4MATIC旗舰版纯电SUV,则让这种优雅和舒适,将更加突出。

为了实现「更安全」,EQE纯电SUV配备达到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PRE-SAFE预防性安全系统,前排座椅中部气囊、膝部气囊和可选装后排侧气囊,车身还将采用一体式防撞结构。它们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更好保护用户。同时电驱扭矩安全等级达到行业最高的ASIL D级,车辆遇到故障时,可以帮助驾驶员缓慢、可控低减速,直至停车。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从智驾部分,我们看到了奔驰对智能化的态度非常克制,驾驶辅助重点在“辅助”上,人机共驾核心是“人”。所以奔驰的智驾系统可以看做是安全系统的一部分,帮助驾驶员处理突发状况,同时减少精神压力带来的伤害。

而「更耐心」部分,则是2024款EQE纯电SUV经受了长期且高强度的测试和验证。

比如测试底盘车速高达200km/h,通过130多项客观KPI和主观评定,满足「梅赛德斯-奔驰驾驶特性」的要求。被动安全功能经历超过15000次仿真模拟碰撞和150次实车碰撞;电机经过循环、峰值、老化等超100项的eATS电驱台架测试,累计测试时间超70000小时;电池在技术研发中心完成所有测试工作,防水、防腐蚀、防碰撞等能力要达到超国标数倍的水平。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奔驰确保每一辆交付的新车,都能经过“魔鬼级考验”,确保它们在面对更低难度的“艰难险阻”时,可以带用户安全、舒适通过。说实话,这才是一个豪华品牌的基本素质,风险自己担,用户只顾享受。

从实际驾驶体验来看,2024款EQE纯电SUV确实有非常扎实的行驶质感。无论是定速巡航,还是临时加减速,这款车都能通过双电机获得充沛的动力输出,通过特别调校的底盘悬挂,确保车身时刻保持平稳。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与此同时,2024款EQE纯电SUV车内NVH表现,有种“润物细无声”的质感,尤其对噪音和振动的削弱和抑制,做得非常好。所以坐在车里,我们甚至不会察觉NVH这件事。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当然,2024款EQE纯电SUV的做工用料,智能化服务,也同样的「豪华」水平。而在价格方面,据悉这款新车还会有惊喜。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辆奔驰开起来都像奔驰

从配置和体验来看,2024款EQE纯电SUV具备很多当下中国市场亟需的能力和配置,同时也坚守了奔驰百年豪华的底线和水准。它不仅是同级别市场中非常稀有的「标杆级」产品,也是奔驰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具有本地化特色的优秀纯电SUV车型。

邦点评

最近听到一个「至理名言」:虽然每个人解读名著的角度不同,喜好态度不同,但对名著的标准,却只有一个。在汽车行业,我们也看到很多品牌在努力追寻这样的标准,期望打造「传世经典」。

很显然,梅赛德斯-奔驰已经做到了,过去百年间成为了「豪华」的标杆和引领者。如今这个永不止步的品牌,面对智能电动化大潮,仍然以践行百年的「奔驰标准」,加上本土化的「中国速度」,打造新时代产品。

所以我们相信,像2024款EQE纯电SUV这样的产品,不但为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打开新局面,还能让钟爱这个品牌的朋友们,在「豪华」中,紧握时代脉搏。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电动邦 23.3万粉丝    5126作品 关注 做用户最喜爱的新能源汽车第一科技媒体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