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从“舱泊一体”到“舱行泊一体”,芯擎科技何以领跑「跨域」市场

从“舱泊一体”到“舱行泊一体”,芯擎科技何以领跑「跨域」市场

选车世界大全 30浏览 2024-08-23 IP属地: 江西

       近日,吉利旗下的纯电SUV银河E5正式上市,率先实现了“舱泊一体”计算平台的量产上车。据了解,该车搭载了基于芯擎科技“龍鹰一号”开发的单芯片“舱泊一体”解决方案,高效集成了AVM(全景环视系统)、APA全自动泊车等功能。

作为国内首款7nm智能座舱SoC芯片,这是“龍鹰一号”量产上车之后,又一次取得重要突破:基于该芯片开发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率先实现量产,并随银河E5全球同步上市——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舱泊一体”拥有年超350万辆的潜在升级市场,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保持增长。

似乎可以将时间这样划分,银河E5正式量产上市后,“舱泊一体”也正式进入了规模化量产阶段。“舱泊一体”这样的专业名词,也开始作为车型亮点渗透到消费者的一端。

 

一、智能汽车下半场:跨域解决方案是刚需

当前,汽车智能化竞争愈发激烈,如何降低汽车智能化普及的成本,并且提高开发效率,已经成为了各大主机厂决战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的核心关键。由此,“舱泊一体”、“舱驾一体”或“舱行泊一体”等高度集成的计算平台,因其可以帮助主机厂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已逐渐成为大部分智能汽车的刚需。

“智能汽车已经从早期的算力大战,进入了以高效、高性价比主旋律的新一轮竞争。”在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看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优化算法、软件适配、高度集成等方式,进一步帮助车厂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了车企智能化竞争的核心关键。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大屏+语音+车联网+OTA)前装标配交付1212.11万辆,前装搭载率为57.40%。

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倾向于将智能座舱作为标配提供给消费者。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基于高性能智能座舱芯片,主机厂通过对座舱芯片算力的复用,只需要将车辆原有的泊车相关传感器直接接入到座舱域控制器上,辅以泊车算法的融合,就可以实现“舱泊一体”,即座舱、360全景环视、泊车功能等的融合,从而避免安装单独的自动泊车“盒子”。

二、发令枪响,芯擎抢跑“舱行泊一体”

8月伊始,以银河E5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为开端,众多车企可能已经准备卷进“舱泊一体”的领域。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芯擎“龍鹰一号”单芯片“舱泊一体”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支持4路高清屏、包含DMS、OMS,还可以拓展支持AVM、APA/RPA/HPA等泊车功能,相比传统方案,采用该方案就可以为单车节省约700-1200元。不仅如此,基于“龍鹰一号”的单芯片“舱泊一体”和“舱行泊一体”解决方案都已与多家知名Tier1和车厂开展深度合作,陆续将有新车型上市。

从“舱泊一体”到“舱行泊一体”,芯擎科技何以领跑「跨域」市场

那么,芯擎何以先声夺人,率先实现“舱泊一体”的量产上车?

众所周知,要做跨域解决方案,芯片必须是大算力的异构芯片,同时还要满足功能安全等车规芯片苛刻的要求。

与从智能手机芯片演变而来的骁龙8155等座舱芯片不同,“龍鷹一号”是一款“为车而生”的车规级智能座舱SoC芯片。它不仅内置了8核CPU(100 KDMIPS)、14核GPU(900 GFLOPS),配置了满足ASIL-D安全等级的ARM Cortex-R52内核(功能安全岛)、信息加密引擎等“安全岛”,更重要的是,芯擎创新性地在其中加入了2颗NPU,最高算力可以达到8TOPS,这是“龍鹰一号”有能力实现“舱行泊一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Tier1企业人士曾表示,高通8155只有1颗NPU内核,很难为“舱泊一体”等跨域解决方案提供算力支持。“基于高通8155来做‘舱泊一体’,往往需要通过QNX虚拟化来实现,对算法要求极高,目前还没有相关方案落地。”

在硬件之外,高效、易操作的软件能力也是芯片实力的体现。据了解,与高通方案相比,“龍鹰一号”软件生态环境更加开放,可以针对不同车型提供深度定制的设计,软件整体开发成本更低,开发环境更友好,这足以让车厂省去大量人员和时间成本。显而易见,“龍鹰一号”在性能、安全性、性价比、设计方案和灵活性等方面都具备核心的领先优势,这是其他同类芯片难以望其项背的关键因素。

“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之间的边界正在模糊化和融合化。‘舱行泊一体’可以有效提高平台集成度,降低系统成本,这将是主机厂降本增效的很好的解题思路。”汪凯博士表示,“舱泊一体”将最先迎来爆发式增长期。

可与预见,在跨域融合高算力SoC领域,芯擎科技已经在加速抢跑下一个竞争时代。

 

三、决战未来市场

无论是“舱泊一体”还是“舱行泊一体”,未来形态都将走向“舱驾一体”,最终实现中央计算架构。

“芯擎科技的高阶自动驾驶芯片AD1000今年就会交付市场,如果将‘龍鹰一号’结合AD1000,我们还可以拓展支持高速NOA、城市NOA等高阶智驾功能。”汪凯表示。

今年年底,芯擎科技的7nm全场景高阶智驾芯片AD1000将正式面世,这款芯片在CPU性能、AI算力、ISP处理能力、NPU等关键指标都将全面超越国际同类顶流产品。

从“舱泊一体”到“舱行泊一体”,芯擎科技何以领跑「跨域」市场

除了高阶自动驾驶芯片,芯擎科技还推出了面向高端工业边缘计算和机器人应用的工业级“龍鷹一号” AIoT 应用处理器,同时也在布局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高阶网关芯片、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等。

现阶段,伴随着汽车跨域融合时代的到来,英伟达、高通和以芯擎科技为代表的国内芯片厂商,已经先行瓜分了原本由传统芯片厂占据的座舱和ADAS市场。然而兵贵神速,这些”快鱼”早已不约而同地开始全面布局跨域集中、中央计算平台的产品。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时代,芯擎之后,下一个会是谁脱颖而出?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选车世界大全 59粉丝    366作品 关注 选车世界大全为您提供优质汽车资讯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